肝癌患者腹部CT检查辐射风险分析论文_毛晋

毛晋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目的:研究肝癌患者腹部CT检查剂量,并分析影响因素,探讨原因。方法:利用自行开发的CT受检者照射剂量实时检测管理软件,统计肝癌患者腹部CT各种扫描部位扫描剂量、次数、有效剂量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我院半年以来350位肝癌患者的腹部CT检查的剂量,扫描次数最多的是上腹部平扫,占55.02%;单次扫描剂量最高的是全腹部增强,单次平均(26.04±2.76) mSv。结论:肝癌患者腹部类CT扫描次数及有效剂量处于较高水平,增强扫描是造成肝癌患者剂量偏高的主要原因,临床医生需重视对肝癌患者多次腹部CT检查的辐射剂量,并更多的选择替代性诊疗手段,例如超声、磁共振等。

【关键词】肝癌;腹部;多层螺旋CT;辐射剂量

多层螺旋CT以其高空间分辨率和高时间分辨率特点,以及后处理重建和容积图像技术,已成为医学影像检查的重要手段。腹部CT扫描观察脏器较多、解剖关系复杂,所需扫描范围较大,加之腹部多采用多期增强扫描,受检者所受射线剂量远大于其他部位。中国是世界肝癌大国,无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都是全球第一[1]。肝癌患者常需多次CT复查,进而提高了射线累积水平,而X射线电离辐射又会诱发随机性效应[2],因此对肝癌患者腹部CT检查的辐射剂量的监测分析尤为重要。

资料与方法:

1.软件原理:利用科室自主设计开发的剂量统计软件,在患者完成CT检查后,将患者相关检查信息发送到软件所在的工作站,统计软件实时读出存储在Dose Report文件中的照射剂量信息。将CT检查患者的剂量(dose length product,DLP)值以及此次检查的CT参检查数,具体包括管电压,管电流,患者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检查部位)读出并写入患者照射剂量监测数据库中,根据扫描部位自动计算有效剂量,对患者接受的CT检查剂量进行监测。以督促检查技师对照射剂量的最合理最优化的利用。同时建立患者剂量数据库,对患者历次CT检查的照射剂量数据进行存储,软件与PACS及RIS系统连接,方便调阅病人相关信息,为医生临床治疗提供影像依据。

2.患者资料:利用上述剂量监测软件随机调取本院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办理入院,确诊肝癌并在住院期间诊疗并进行过CT扫描的350例住院患者资料,男226例,女124例;年龄26~85岁,平均(55±13)岁。

3.CT检查扫描设备:美国GE Optima 540 16层CT,德国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16层CT,德国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AS 40层CT,德国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炫速双源128层CT。

4.有效剂量:利用剂量监测软件调取其个人信息及扫描信息,回顾性统计其有效剂量。CT检查有效剂量(ED)=k×DLP,其中k为转换系数。

5.数据统计分析:按扫描方案不同分别统计肝癌患者的腹部CT的平扫、增强等扫描次数、单次扫描剂量、及总扫描剂量。

结果:

350例肝癌患者行CT检查,共扫描2720次,每人平均检查次数1~7次。上腹部平扫占CT检查比例最高,上腹部增强扫描是造成CT辐射剂量最多,肝癌病人CT检查中单次辐射剂量最大的部位是上腹部增强,350例肝癌患者腹部CT检查次数和辐射剂量结果见表1。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CT诊断技术认识的不断加深,射线辐射被人们所熟悉,且其带来的危害也日益显现出来。随着多层螺旋CT 在临床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在上腹部疾病的检查、诊断中也较为广泛的应用CT 扫描,辐射剂量问题引起了人们的较多关注。肝癌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设计主要依靠影像学特别是CT的检查,因此在病情诊断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病人的辐射伤害[3]。

1、肝癌患者在院检查期间腹部扫描次数及累积剂量处于较高水平

肝癌患者在院期间腹部CT描次数多,均处于较高水平,其主要原因是肝癌治疗手段多样,病情变化不易预期,需要长期频繁的进行检查以便监测,而CT作为监测最快速有效的方法,被过多的使用。

2、腹部增强CT扫描剂量明显高于其他部位扫描

肝癌患者主要扫描位置为上腹部,由于其本身转换系数较大,因此其单部位扫描剂量较高。CT增强扫描对于肿瘤特殊显示,能更准确的发现隐匿性病灶,因此肝癌病人普遍都进行了增强CT扫描[4],但是增强CT特别是腹部增强CT的辐射剂量明显高于其他扫描方式,因此增强扫描是造成肝癌病人辐射剂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3、肝癌患者复查的CT次数及年累积剂量缺乏监测

统计发现,肝癌患者平均每个月都要进行2次CT扫描,其中以上腹部平扫为最常用的,分析原因主要是肝癌病人复查就诊的频率较高,每次复查时均行CT检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目前患者扫描剂量及扫描次数缺乏监测,临床医师无法知晓患者已经接受的CT扫描剂量[5]。因此有必要统一建立患者CT检查辐射剂量的数据库,这样临床医师可以依据患者就诊病例记录中辐射剂量的数据做出更合理的判断,更好的权衡CT检查的利弊。

肝癌患者住院期间腹部CT扫描频率及有效剂量处于较高水平,鉴于目前超声、MR等无电离辐射的检查已经相当成熟,并且对于肝癌的检出率与CT相当[6],因此长期复查病人应尽可能的选择MR,超声等替代性诊疗手段。同时肝癌患者CT检查累积辐射剂量对患者长期影响理应得到重视,临床医师对检查必要性的判断一定要更慎重,检查开单需合理,CT检查技师也需对检查参数设置重视,降低患者累积剂量。

参考文献:

[1] Jemal A,Bray F,Center M M,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J].CA cancer J Clin,2011,61(2):69-90.

[2] Colang J E,Killion J B,Vano E.Patient dose from CT:a literature review[J].Radiol Technol,2007,79(1):17-26.

[3] 刘海宽,卓维海,陈波,等.CT扫描所致受检者器官剂量的体模实验研究[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9,29:221-224.

[4] Zheng KG, Shen JX, Wang GS,et al.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ith peripheral enhancement: pathological correlation with dual phase images by helical CT.Chin Med J (Engl), 2007,120(18),1583-6.PMID:17908475

[5] 王志康,孙建忠,赵祖丹.多发伤患者住院期间X射线累积有效剂量研究[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2,32:323-325.

[6] 纪建松,杨宏远,王祖飞,等.超声、CT及MRI随访在肝硬化结节恶变筛查及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368-371.

论文作者:毛晋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5月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3

标签:;  ;  ;  ;  ;  ;  ;  ;  

肝癌患者腹部CT检查辐射风险分析论文_毛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