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两江新区第一人民医院 重庆渝北 401120
【摘 要】骶髂关节位置较深,个体存在差异性较大,关节面凹凸不平,关节间隙较窄,后部被较强厚的韧带和骨质遮盖,只在一小段层面未有骨质覆盖,因此目前疾病对骶髂关节的累及主要还是靠影像学检查。由于其解剖的复杂性、疾病多样性及部位的特殊性,最终导致相关疾病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进展缓慢。深入开展对骶髂关节断层解剖学的研究,有利于提高临床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本文就骶髂关节解剖、影像学检查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骶髂关节;骶髂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一、骶髂关节的解剖
骶髂关节由骶骨与髂骨的耳状面相对而构成,关节面凹凸不平,但彼此结合紧密,关节囊坚韧,周围有韧带环绕并连接着骶髂关节,限制并固定着关节的活动。骶髂关节个体差异性较大,关节位置较深,关节间隙呈窄条形,关节后部被较厚的韧带和骨质覆盖,只有一小段层面未有骨质覆盖,因此目前临床对骶髂关节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1]。
骶髂关节结构牢固,活动度虽小,但它可以做轻微的上、下、前、后运动。在前后运动时,可伴随关节作旋转运动。潘进社等[2]报道显示,骶髂关节的活动度会随体位的改变而改变,且与人们的年龄呈正相关,即随着年龄的增加,活动度增加。
骶髂关节病种较多,但发病率较低,CT的普及应用,提高了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率,但是病变特点不典型,也增加了鉴别诊断的难度。虽然CT检查能够反映疾病的部位及不同阶段的进展情况[3],但是目前临床上对脊柱关节病的治疗已经从疾病的早期阶段开始[4]。因此深入开展对骶髂关节断层解剖学的研究,有利于提高临床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
二、骶髂关节的影像学检查
2.1 X线平片检查:常规拍摄体位包括正位(前后位)和斜位。正位片不仅可以了解双侧骶髂关节的骨质情况,还可以观察双侧髋关节,为诊断提供一定的提示价值。由于髂骨与骶骨重叠,以及受盆腔脏器和肠腔内容物的影响,在X线片上不易显示微小病变.
2.2 CT检查:常用的检查方法有常规横断图像、骨算法薄层重建、多平面重组(MPR)技术以及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等。
CT检查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力,CT为断层图像,能有效排除骶骨和髂骨前后的重叠,并通过调节窗宽、窗位可以更清晰的观察骶髂关节的骨质、关节面、关节间隙以及软组织的情况。利用CT骨算法薄层重建,可以提高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增强病变边缘对比度,降低图像噪声,提高信噪比,提高图像质量,优化扫描参数,优化后处理技术。MPR技术,采用沿骶骨长轴显示关节上下范围的前倾冠状位,在重建图像上观察全部骶髂关节情况。MIP技术是利用容积数据中在视线方向上密度最大的全部像素值成像的投影技术之一,明显提高检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细节变化,如关节面的微小侵蚀和微小囊变,及关节间隙内自髂侧至骶侧的横行条形骨化影(“桥梁式”钙化)[5]。
2.3 MRI检查:常用的扫描序列包括:常规SE序列作T1WI和FSE序列作T2WI横断位扫描,加脂肪抑制技术的SE序列T1WI横断位和冠状位扫描,以及TIWI的动态增强检查。
MRI检查对关节软骨异常,滑膜信号异常以及骨髓水肿情况的观察,具有其他检查方法无可替代的优势,对早期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2.4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技术:包括核素全身骨显像和骶髂关节局部静态显像。
骨显像技术不仅能显示骨骼的形态学改变,而且能够反映骨骼的血液供应和代谢变化。其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较低,任何能够改变骨形成的因素都可引起显像剂的异常浓聚,另外骨显像对于骨组织结构性变化不如X线平片、CT及MRI精细、准确[6]。
三、常见骶髂关节病变
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7],又被称为脊柱关节病(Seronegative Spondyloar-Thropathy,SpA),是一组原因不明,好发于青少年的的慢性炎症性风湿性疾病,主要以中轴关节炎症为主,骶髂关节通常是其最早受累的部位,因此骶髂关节炎成为脊柱关节病重要的诊断依据。影像学检查对骶髂关节炎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疾病的诊断很重要;CT图像能显示骶髂关节细微结构与周围异常,是诊断骶髂关节炎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骶髂关节病变特点不典型,也增加了鉴别诊断的困难。
3.1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不明。特征性改变是双侧骶髂关节受累,通常由骶髂关节向上逐渐蔓延至腰椎,甚至发展至颈椎[8]。几乎骶髂关节全部受累,常导致脊柱韧带广泛骨化而致骨性强直,其主要的病变特征是骶髂关节炎[9],发病高峰年龄为20~45岁,男女比例约为5:1。AS主要发生在年轻男性,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该病的致残率[10]。AS的主要临床表现[11]为下腰背部疼痛和晨僵症状,活动后有所减轻。实验室检查:急性期,部分可有C-反应蛋白升高,血沉加快。90%HLA-B27阳性,类风湿因子多为阴性。
CT表现:骶髂关节常为强直性脊柱炎最早受累的关节,并且几乎100%被累及,双侧对称性发病为其特征。早期骶髂关节炎病变一般在骶髂关节的中下部开始,为双侧性。骨质破坏以髂骨侧为主,开始髂侧的的骨质受到侵蚀破坏,软骨下出现局限性骨质增生硬化及囊性改变,此时关节间隙出现“假最宽”;继而可侵犯整个关节,边缘呈锯齿状,软骨下有骨硬化,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变窄。最后关节间隙消失,关节发生骨性强直。
3.2致密性髂骨炎
致密性髂骨炎[12](steitis condensans ilii,0CI)是一种以髂骨骨质密度增高为特点的非特异性炎症,有高度致密的骨硬化现象,尤其以髂骨下2/3更为明显。其病因不明[13],可能与妊娠、感染、机械性劳损等因素有关。临床症状比较轻微。最常见的症状是下腰背部疼痛。文献报道[14]致密性髂骨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在数年后会自行减少或消失。
CT表现:致密性髂骨炎以骨质密度增高为主要特征[15]。病变累及双侧骶髂关节中下2/3髂骨耳状面或全部耳状面,病变致密,均匀一致,略呈三角形,未见有骨质破坏及透亮区,病变内缘为髂骨关节面,外缘亦整齐。骶髂关节面光整,关节间隙无明显改变,骶骨致密硬化偶见,病变进展缓慢,临近骨质疏松改变不明显。
3.3退行性关节炎
退行性关节炎,是以关节软骨退变、关节面和其边缘形成新骨为特征的一组非炎症性的骨关节病变,45岁以上者约14%-30%患有此病。
本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者最多见,无明显原因,多见于老年人,为随年龄增长关节软骨退行性变的结果。继发者为任何原因引起的关节软骨破坏。
CT表现:软骨下骨质硬化,骨赘形成,临近韧带可见骨化,关节间隙变化不明显。后期出现关节失稳、畸形、游离体和关节面下囊性变等。
3.4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
RA是多发性、非特异性慢性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对称性侵犯手足小关节为特征。患病率约0.3%,好发于30-50岁的女性。病因不明。主要病理变化为关节滑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RA的病变特点是滑膜炎侵蚀骨质并使韧带拉长和撕裂,最终导致关节畸形。临床上发病隐匿,少数患者起病急骤,缓解和发作交替出现。受累关节多为对称性发作,表现为持续性的关节肿胀、疼痛,几乎所有患者都发生晨僵现象[16]。RA常累及外周小关节、也累及骶髂关节炎性反应。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沉加快等。
X线平片诊断骶髂关节炎沿用1984年美国纽约诊断修订标准[17],分5级:
0级为正常骶髂关节,
I级为可疑骶髂关节炎;
Ⅱ级为轻度异常;骶髂关节边缘模糊,略有硬化和微小侵蚀病变.无间隙变窄;
Ⅲ级明显异常:骶髂关节面硬化.关节边缘模糊不清,有侵蚀病变伴关节腔消失;
Ⅳ级为关节完全融合或强直,伴或小伴残存的硬化。
CT诊断分级按1996年纽约诊断标准[18],分为5级:
0 级:正常;
Ⅰ级(可疑病变):髂骨侧关节面模糊、局灶性骨质疏松及软骨下骨质轻度侵蚀、糜烂,但关节间隙及韧带关节正常;
Ⅱ级(轻度异常):关节面模糊,可见小的局限性侵蚀,小的囊变和局限性骨质疏松、增生硬化,但不伴关节间隙和韧带关节改变;
Ⅲ级(明显异常):为中度或进展性骶髂关节炎,可出现明显的软骨下骨质侵蚀、破坏和增生硬化,明显的骨质疏松和囊变,关节边缘呈毛刷状、串珠状或锯齿状,关节间隙增宽或呈不规则狭窄,关节部分强直,韧带关节骨质破坏;
Ⅳ级(严重异常):全部关节呈炎症骨质破坏、增生硬化和明显骨质疏松,关节完全强直。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深入开展骶髂关节解剖学的研究,有利于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对于预防并治疗该类常见疾病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Demir M,Mavi A,Gumusburun F.et a1.Anatomical variations with joint space measurements on CT[J].Kobe Med Sci,2007;53(5):209—217.
[2]潘进社,张英泽,陈伟.骶髂关节应用解剖及生物力学研究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07,44(4):237-238,260.
[3]Geijer M,Sihlbom H,Gothlin JH.et a1.The role of CT in the diagnosis of sacroiliitis[J].Acta Radiol,1998,39(4):265—268.
[4]Braun J,Baraliakos X,Hermann K G,et al.Golimumab reduces spinal inflammation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MRI results of the 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 GO-RAISE study[J].Ann Rheum Dis,2012,71(6):874-884
[5]张永军.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CT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9.10(5):305—307
[6]刘丙木,崔建岭.骶髂关节影像学检查进展[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8,29(5):789-791.
[7]霍毓平,李从力,卫莎,赵婷婷.213例骶髂关节炎临床资料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4(6):431-433.
[8]程晓光.骨与关节影像诊断必读[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93.
[9]Baraliakos X,Haibel H,Listing J,et al.Continuous long-term anti-TNF therapy does not lead to an increase in the rate of new bone formation over 8 years in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J].Ann Rheum Dis,2014,73(4):710-715.
[10]陈辉,黄文起,褚爱鹏,等.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MRI表现[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4,12(4):441-442.
[11]M Schoels,J Braun,M Dougados.Treating axial and peripheral spondyloarthritis,including psoriatic arthritis,to target:results of asystematic literature search to support an international treat-
to-target recommendation in spondyloarthritis[J].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2014,73(1):238-242.
[12]李景学,孙鼎元.骨关节X线诊断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65.
[13]Dihlmann w,Hering L.Dense bone around the sacroiliac joint:a radioligical review of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J].Eur J Radiol,1998,27(3):241—249.
[14]惠,刘燕,余粤东.髂骨致密性骨炎的病因分析与x线表现.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7,6:275.
[15]Nishiokay H,Ito H,Araoka,et a1.Repeated hemorrhage cliated craniopharyngioma-case report,Neurol Med hir,2000;4:324-328.
[16]薛超,刘文玲,孙艺红,等.炎症及免疫指标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脂的影响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10):941-945.
[17]Barozzi L,Olivier II.De Matteis M.et al.Seronegative spondy larthropathies:imaging of spongdylitis.enthesitis and dactylitis[J].Eur J Radiol.1998.27(suppl):12217.
[18]黄烽.强直性脊柱炎[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87-92.
论文作者:应彩云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3月上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关节论文; 髂骨论文; 骨质论文; 关节炎论文; 间隙论文; 软骨论文; 韧带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3月上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