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浦口医院 210000
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围产期应用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医院2014年5月~2015年6月接收的剖宫产产妇326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及护理干预组各163例,分别在围产期给予常规护理及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及患者对护理满意率。结果:实施护理干预之后,干预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症状积分军低于常规组,而护理满意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剖宫产围产期给予产妇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产妇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
剖宫产围产期产妇需要长时间的平卧,提高并发症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为剖宫产术后严重并发症,如治疗不当,容易合并肺栓塞,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研究表明,于剖宫产围产期应用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本院以接收的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在围产期给予护理干预,观察预防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2014年5月~2015年6月接收的剖宫产产妇326例,年龄23~34岁,平均(28.3±2.2)岁;孕周36~41周,平均(38.8±1.5)周;孕次1~4次,平均(1.7±0.9)次;初产妇237例,经产妇89例。纳入标准:(1)产妇均无妊娠合并症;(2)排除有精神病史、血液疾病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每组163例,两组产妇在孕次、孕周等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护理组产妇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术前,进行各项常规手术准备,针对患者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给予心理护理,术后,产妇去枕平卧6h,并给予心电监护,24h后,患者下床活动。
护理干预组产妇在围手术期应用护理干预,从产妇入院时开始,直至产妇出院,具体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入院护理干预:产妇入院后,护理人员向产妇及家属介绍院区环境的同时,向患者介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害,并告知患者和家属术后早期活动下肢的重要性,促使患者建立早期活动下肢的意识,并学会局部按摩和活动下肢的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输液护理:术中及术后患者需要输液,穿刺点应尽量避免选择左下肢,以上肢为宜,同一穿刺点避免反复输液,护理人员提高穿刺技能,尽量保证一次穿刺成功,输液时,高浓度抗生素应避免使用,降低血管壁受到的药物刺激[1]。
(3)饮食指导:向患者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饮食之间的关系,指导患者科学的进食。术后6h,患者可食用流质食物,术后2d,患者排气后,可以食用半流质食物。
(4)功能锻炼:术后6h,产妇去枕平卧,此期间内,护理人员指导家属按摩患者双下肢肌肉,并引导产妇进行主动运动,麻醉药效消失后,导尿管应尽早拔除,鼓励产妇自主排尿,同时,引导产妇下床活动,每次活动5~10min,每天3~5次。产妇静坐或站立时,嘱咐产妇将时间缩短[2]。
(5)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维持病房温度25℃,并保证病房的湿润度,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并利用临床积分法评价产妇症状的严重程度,包含皮肤改变、皮肤温度升高、疼痛、肿胀、浅静脉扩张。利用自制调查问卷观察产妇对护理的满意情况,包含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18.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资料,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症状积分比较
应用护理干预后,干预组163例剖宫产产妇中,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发生率为1.2%,症状积分(3.5±1.9)分;常规组163例剖宫产产妇中,下肢深静脉血栓9例,发生率为5.5%,症状积分(4.2±2.1)分。干预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症状积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满意率比较
干预组163例患者中,对护理满意102例,一般满意57例,不满意4例,总满意159例,满意率97.6%;常规组163例患者中,对护理满意95例,一般满意55例,不满意13例,总满意150例,满意率92.0%。干预组产妇护理满意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剖宫产技术的进步,临床上越来越多的产妇选择剖宫产分娩。下肢深静脉血血栓为剖宫产术后严重并发症,静脉血在血栓的影响下,回流出现障碍,临床症状表现为下肢水肿、疼痛、浅表静脉曲张等,影响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一旦合并肺栓塞,将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3]。剖宫产术后,患者因疼痛抵抗下床活动,加之进食的食物热量、脂肪量都非常高,增加血液粘稠度,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在剖宫产围产期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地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前,护理人员即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早期下床活动、锻炼下肢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建立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意识,提高患者术后依从性,同时,护理人员结合产妇具体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护理、肢体训练、心理护理计划等,最大限度的提升护理效果,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4]。在本研究中,随机将剖宫产产妇分为两组,分别在围产期给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结果显示,护理干预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常规组。
综上,剖宫产围产期通过护理干预的应用,可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促使患者早日恢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邹清,李林鲜,杨宇翔等.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18):3982-3983.
[2]姚莉,陈长远.围术期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J].山东医药,2011,51(05):100-101.
[3]李燕华,郭春杏.剖宫产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02):269-270.
[4]段冬梅.剖宫产产妇行护理干预对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意义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05):79-80.
论文作者:董如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5
标签:下肢论文; 产妇论文; 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产期论文; 满意论文; 静脉血栓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