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文英[1]2001年在《高师数学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培养师范生素质的角度,对当今数学教育界中的热点话题之一的“问 题解决”,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文章共分为理论与实践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 就“问题解决”口号提出的背景,问题解决的涵义、心理机制及其教育功能进行 阐述。在第二部分中,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着重论述在高师数学系数学教 学中,如何培养师范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并为实施问题解决教学提供了一些设想 和建议。同时,笔者认为,它作为高师院校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方面,是一项长 期的、持久的、具有探索性的实践活动,需要多方面集思广益,通力配合,以期 不断发展与完善。
胡玉梅[2]2003年在《高师院校数学建模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数学教育改革的深入,数学建模课程作为一种新型课程,日益为数学教育界所关注。本文从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蓬勃开展的背景出发,研究了数学建模的发展历史及现状,从理论上探讨了数学建模与一些相关问题的区别与联系,分析了数学建模课与传统的数学基础课的关系,以及师范院校开设数学建模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求进一步明确师范院校数学建模课的目的。同时,本文对天津师范大学部分曾接受过或正在接受数学建模训练的的学生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师范院校数学建模实践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和建议。
曾友良[3]2006年在《高师院校数学专业数学教育类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提出课程问题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课程体系构建直接关系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对培养合格人才,提高教育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天,当一些综合大学正准备培养中等学校教师的工作时,研究高师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问题就具有更广泛的现实意义。我国高师数学专业的专业课程分为叁类:高等数学类、公共教育类、数学教育类。数学教育类课程是高师院校为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师资而开设的师范专业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未来数学教师的教育和数学教学质量。本文通过对我国部分高师院校数学专业数学教育类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得出这类课程设置上存在:结构老化,内容陈旧,选修课过少,数学教育类在课程体系中比重偏少等问题。再通过对部分中学数学教师的调查,了解到什么样的数学教育类课程对中学教师最重要。本文结合数学教师专业化的特点和基础教育课改的需要,从理论上探讨了数学教育类课程的改革问题,还提出了数学教育类课程的“校本开发”,给出了新的数学教育类课程体系。本文最后运用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得出了教育类课程教学与评价的措施。
王文静, 王福胜[4]2013年在《高师院校《最优化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改革——以太原师范学院为例》文中认为高师院校的数学教育既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又要教会学生如何从教。数学专业课程的教学要寻求数学科学与数学教育的契合点。依据《最优化理论与方法》课程应用性强的特点,太原师范学院进行了实践性取向的教学改革,即强化教学实践环节,深化学生的认识,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加强任课教师教学的"示范性"作用,使高师院校学生在实际教学场景中学习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王炜波, 董兆伟[5]2000年在《突出职技高师教育特色的理论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学院的办学实际出发 ,论述了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教育特色 ,并从调整专业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及加强素质教育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加强职技高师的特色建设
骆洪才[6]1999年在《论高师“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围绕抓理论,促实践,增能力这一中心,论述了高师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房小栋[7]2006年在《学习新加坡数学教师教育的经验 提高我国数学教师教育的质量》文中指出数学教育发展,数学教师为本。如何提高我国的数学教师教育质量,提高数学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新加坡无论是在数学教育还是数学教师教育方面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学习新加坡的数学教师教育,可以为我国数学教师教育的改革提供借鉴。 新加坡的数学教师教育特点是:新加坡数学教师培养模式多样;新加坡中学数学教师职前培养规格较高,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多样化;数学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不仅多样化、综合化,而且注重培养(准)教师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课程注重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之间的联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信息技术的使用;新加坡的数学教师教育与中小学数学教学实际联系紧密;各种制度保障数学教师教育;新加坡注重数学教师教育的一体化。 新加坡的这种独特的数学教师培养模式及培养课程,从理念上将数学教师教育作为一种专业来培养教师,以帮助数学教师迅速成长。当今新加坡的数学教师教育可谓卓有成效,培养出的数学教师素质较高,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 为了解我国数学教师教育的问题,我们以构建的高质量的数学教师教育模型为依据,设计问卷,并以特征模型为参照,关照出我国数学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是:我国数学教师教育在培养模式上与高质量的数学教师教育模型有较大差距;我国数学教师教育在课程设置上与高质量的数学教师教育模型有较大差距;我国数学教师教育在教学方法上与高质量的数学教师教育模型有较大差距;我国数学教师教育在保障措施上与高质量的数学教师教育模型有较大差距。 学习新加坡数学教师教育的经验,旨在构建高质量的数学教师教育模型,构建高质量的数学教师教育模型目的在于发现我国数学教育的问题,而所有这些研究最终都是为了提高我国数学教师教育的质量。关于提高我国数学教师教育的具体建议是了解构建专业化的数学教师的系统要求,数学教师教育要重视促进未来数学教师与在职数学教师对数学与教学均有深刻理解。
刘学军[8]2006年在《高师学生数学观的意义及教学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师学生的数学观是数学观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师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观是高师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是高师学生主动和高效学习的需要,是提高他们数学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适应未来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需要。因此,高师数学教育应确立多元的教学目标;调整课程、修订教材;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渗透和强化数学观教育;提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数学素养;探索有利于数学观教育的评价标准,以促进高师生正确数学观的形成。
李明振, 张桂霞[9]2000年在《“数学方法论”课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文中认为在开设“数学方法论”课程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基础上,就开设课程的意义,内容设计、教学探索、成效与反思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与研究
陈沫[10]2006年在《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高师院校“初等几何研究”课程的改革》文中研究指明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实和高师“初等几何研究”课程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本课程的改革进行了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在课程理念和目标方面,突出培养高师学生利用几何知识进行几何模型的建立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使其能够在今后的中学几何教学中更好地引导中学生理解人们赖以生存的空间,发展中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在教学内容方面,强调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结合和对中学几何知识的拓展与补充,使高师学生充分理解中学几何教学改革中突出重新认识和界定课程基础的内容、重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以及重新设计课程的框架,力求突出空间和图形知识的现实背景等方面的内容;在教学模式方面,运用“自主·合作·创造”模式尝试教学,培养高师学生对中学几何教学的实践能力。通过“初等几何研究”课程改革,得到的主要结论是:(1)高师“初等几何研究”课程改革应适应高校扩招和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同时体现高观点指导下的初等几何课程改革。(2)高师“初等几何研究”课程改革应分别考虑专科学校的扩招和专科学校专升本的现实.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用现代数学的某些思想和方法指导课程改革的同时,站在方法论的高度研究初等几何,从而培养高师学生的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3)基础教育改革是高师“初等几何研究”课程改革的动力。本研究对我国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理念、教学目的、数学学习方式、课堂教学及学习评价的变化进行认真分析,针对义务教育阶段设置“空间与图形”学习领域的课程结构、内容选择和组织及评价等一系列新要求,对高师“初等几何研究”的课程理念和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叁方面进行改革,形成更为适应基础教育需要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高师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中学数学教学的实践能力。(4)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高师生的几何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明显提高,大部分学生初步具备了研究中学数学课程中几何教学的能力,并能够较好地应用于中学教学实践。“初等几何研究”课程改革还提高了高师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高师生毕业后的从教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 高师数学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叶文英. 天津师范大学. 2001
[2]. 高师院校数学建模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胡玉梅. 天津师范大学. 2003
[3]. 高师院校数学专业数学教育类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曾友良. 湖南师范大学. 2006
[4]. 高师院校《最优化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改革——以太原师范学院为例[J]. 王文静, 王福胜.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
[5]. 突出职技高师教育特色的理论与实践[J]. 王炜波, 董兆伟.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
[6]. 论高师“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 骆洪才. 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
[7]. 学习新加坡数学教师教育的经验 提高我国数学教师教育的质量[D]. 房小栋. 天津师范大学. 2006
[8]. 高师学生数学观的意义及教学策略[J]. 刘学军.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
[9]. “数学方法论”课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 李明振, 张桂霞.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10]. 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高师院校“初等几何研究”课程的改革[D]. 陈沫. 贵州师范大学. 2006
标签:高等教育论文; 数学论文; 数学文化论文; 数学素养论文; 教学理论论文; 培养理论论文; 数学系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教育论文; 课程改革论文; 课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