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洋 河南省正阳县人民医院 463600
【摘 要】目的 分析探讨采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疝气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142例就诊于我院且已经确诊的腹股沟疝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干预组共71例,采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进行治疗,常规组共71例,采用常规疝气修补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疝气的效果明显优于采用常规疝气修补术的效果(P<0.05),干预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干预组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 使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疝气具有复发率低、安全程度高的特点,应在治疗疝气的病例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疝气;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65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2-361-01
腹股沟疝是目前临床常见病之一[1],在临床上多采用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因其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逐渐取代传统的疝气修复术成为目前的主流治疗方法[2],本次研究通过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疝气,并对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现就本次研究得出的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42例腹股沟疝气患者,其中男性137例,女性5例,年龄在43~77岁之间,平均年龄(52.542.48)岁,其中腹股沟斜疝患者75例,直疝患者54例,双侧疝气患者有13例,按照入住时间进行编号并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各71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资料(年龄、性别、病程)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均衡可比(P>0.05)。
1.2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疝气修补术进行治疗。采取的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对疝囊进行定位和游离,对于体积较小的囊体直接回纳到腹膜前腔隙部位,对于体积较大的囊体,需要在距离疝囊颈大约3厘米处进行离断操作,然后游离腹膜前间隙,在疝环内部放入充填网塞,然后荷包缝合法进行缝合,最后置入补片、缝合固定,并同时进行常规的止血、闭腔等操作。
干预组:实施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对患者进行治疗,采取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方式进行麻醉,在腹股沟管处做一长度为5至6厘米的斜切口,依次切开皮肤、腹外斜肌腱膜,钝性剥离各组织,将精索游离后处理疝囊。存在斜疝的患者,要在充分游离或者横断疝囊后,将疝囊回纳入腹腔内,存在直疝的患者,在游离疝囊后进行缝合操作,并将疝囊回纳入腹腔。在环内水平处游离输精管、精索,以便于将腹膜隔开,提起腹膜下的血管,游离腹膜前间隙至耻骨的下缘,彻底的将腹膜与邻近的组织进行剥离,显露耻骨梳韧带,放置补片并缝合固定,并同时进行常规的止血、闭腔等操作。
1.3观察项目[3]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治疗效果通过手术治疗有效率进行分析,其中显著效果:经过手术治疗后,患者临床病症完全消失,术后恢复状况良好;有效:通过手术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状况出现好转,或术后出现轻微不适,但是经过处理后情况有所好转;无效:经过临床治疗后,患者的病症没有出现好转甚至有恶化趋向。
而治疗的安全性则主要通过观察手术治疗的复发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来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对实验中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使用SPSS17.0软件,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
2.结果
2.1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疝气的效果明显优于采用常规疝气修补术的效果,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n/%)
组别n 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常规组7135 14 19 77.46%(49/71)
干预组7149 21 1 98.59%(70/71)*
*注: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两组患者安全性进行评价,可以发现干预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下。
表2. 高血压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组别 例数复发病例复发率尿潴留阴囊血肿伤口感染发生率
常规组71 6 8.45% 6 4 3 18.31%
干预组71 0 0 3 1 0 5.63%*
*注: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腹股沟疝气是临床上常见的腹壁疾病之一,形成的病因是腹腔内的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而向体表突出[4],根据腹部下动脉与疝环的位置关系可以分为斜疝和直疝两种[5],疝气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所以对其积极有效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在本研究中分析探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疝气的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显示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疝气的效果明显优于采用常规疝气修补术的效果(P<0.05),干预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干预组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
常规的疝气修补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比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较多,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则更具人性化和科学性,疝气患者多为老年患者,体质较弱,使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对其进行治疗,操作比较简单,手术过程中需要剥离的组织比较少,充分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手术后的并发症及复发率较低,对促进患者的康复起到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疝气患者使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的特点,在临床上要积极的予以应用。
参考文献
[1]立全晰.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疝气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5,8(14):41-42.
[2]韩佳.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治疗疝气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外医疗,2014, 34(23):114-115.
[3]江斌.腹膜前间隙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J].中外医疗,2012,(34):32-33.
[4]陈伟荣.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腹股沟疝120 例疗效观察[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27(2):134-135.
[5]王维玉.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在腹股沟疝术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8):268-269.
论文作者:杨洋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2
标签:疝气论文; 腹膜论文; 患者论文; 间隙论文; 常规论文; 腹股沟论文; 修补术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