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域媒介传播的社会文化意义--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电视传播的实践思考_校园活动论文

小区域媒介传播的社会文化意义--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电视传播的实践思考_校园活动论文

小区域媒体传播的社会和文化意义——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电视传播的实践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杭州论文,园区论文,高教论文,下沙论文,意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552(2007)01—0005—04

先对本文所提到的几个概念作一个特定的界定。

本文所界定的小区域,是指有别于行政区划之外的、有一定内在联系并且在地域上相对集中的特定范围。如社区、校园、厂矿等。

所谓小区域媒体,就是指在上述特定范围内传播的信息载体。如校园广播、企事业电视台、社区网站、校报厂报等。

研究小区域媒体的作用和现状,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思路。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提出“加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经济结构不断发生变动,社会人群也不断进行分化重组。社会构成的单元日趋多元化,以往单位化、组织化、垂直化的社会管理体制在发生很大的变化,人们的生存状态由传统的单位人向社会人、社区人转化。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推进各种人群的沟通、融合,促进社会交流和传播,才能真正取得实效。但是,在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同时,我们的媒体布局结构却依然单一。电视台和大型的城市日报的服务范围是拥有数百万乃至上千万人口的大城市及其郊区。有线电视和互联网的触角延伸至全国各地乃至其他国家。这些媒体都没有足够的触角、时间或版面全面和自始至终地报道真正意义上的小区域新闻。这些媒体关注点只限于城市的中心位置,而不报道构成小区域范围内的日常生活。

区域性媒体是地方文化建设和观念融合、信息沟通的一个重要平台,覆盖面大的传播机构无法细微、及时地传递小区域范围内的信息需求,新闻价值因素中有一条是接近性因素,越是具有地理上的接近性,越是能激起了解兴趣。全国性媒体每天从全国采集许多大新闻、热点新闻、焦点问题,可地方电视台的琐碎新闻仍然吸引着人们的关注。我们国家地域广阔,人群结构复杂。尽管我国媒体日趋发达,但由于目前我国媒体构成单一,尤其是电视播出机构,基本上以行政区划为单位配套构建,主流传播以中心工作为主,很少考虑到小区域社情和特殊需求,作有针对性宣传。这使得这样一些小区域成为媒体内容覆盖的一个实际上的空白点。

一、国内外小区域媒体的发展

小区域,是大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设立小区域的媒介和传播机构,可以使传播行为更有目标和方向性,传播内容更有针对性。如今,社区媒介传播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媒体的重视。由于我国以前对小区域媒体重视不够,因此,许多媒体开始将触角向社区延伸。如,据报道, 2006年3月10日,吉林市经济广播电台社区广播服务站正式启动。这标志着他们将在全市5个城区、30个街道的54个社区和市民开展互动合作,从而打造“平安社区、快乐社区、和谐社区”。服务站采取统一挂牌的形式,聘请社区干部当服务站站长,形成双方合作的信息平台。各街道及社区将及时向市经广台提供新闻线索、社区动态、社情民意等信息,借助媒体帮助百姓排忧解难。

又如,《北京娱乐信报》主办了社区报纸《通州时讯》。据北京娱乐信报社副社长、副总编辑胡富介绍,《通州时讯》是为普通老百姓办的,所有的新闻都在说邻里、朋友、亲人之间的事情(http://www.dzwww.com/sdby/sdbyxx/200401160713.htm)。胡富透露,未来《信报》将会向更多的社区延伸和渗透。

在高校,校园媒体的发展受到高度重视。高校校园电视台是一个比较活跃的媒体,每年都会在一定范围进行交流活动。去年,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等全国近40家高校召开了全国高校电视台工作会议首届年会。与会代表围绕高校电视台的建设与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会议认为,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高校电视台的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机遇,但与此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高校电视台还面临着相当大的挑战。高校电视台应该进一步理顺机制,加强自身建设,在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学生素质培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会议决定,将在全国高校电视台之间建立一个交流平台,相互交换节目,加强交流与学习,举办全国高校电视节目大赛,定期举行全国高校电视台工作年会,进一步推动促进高校电视台的深入发展。

在国外,区域性媒体的发展更加迅速。

近年来,在美国,日报数量和订报人数在下降,而非日报的社区报纸数量则已经从约5500家增加到7000家。 社区报纸的读者人数增加了将近三倍, 达到每周近7000万人。媒体当前面临的一个主要议题是探索如何帮助公民参与社会活动。报纸正在试验刊登更多读者致编辑的电子信函,建立地方和个人博客网站以及网上论坛,并发表各种源于读者的信息。有人认为,社区报纸从来没有失去过与社区的联系,小城镇的读者从来都可以接触到编辑、记者甚至出版商。他们在超级市场排队等候时、在服务性俱乐部会议上、在教会活动中以及在理发厅等场合碰上都会聊一聊。小地方读者与报纸之间的距离比大城市或都市地区读者与报纸的距离要小。小型报纸面临的挑战始终是人手少,因此很少有记者或摄影师同时部署在各处的情况,特别是在学校董事会、市政府、地方体育比赛、教会的社会活动在同一个晚上举行的时候。社区报纸长期以来依靠半工或临时志愿人员报道其正式员工无法亲临现场的各种会议和活动,或者依靠这些人就当地读者关注的议题撰写专栏文章。这不仅加强了社区与报纸之间的联系,而且也加强了社区居民之间的联系。很多美国报纸满篇都是当地居民提供的内容。密苏里州哥伦比亚市有一个公民自己的网站MyMissourian.com,它汇集了各种故事、专栏、评论和照片。该网站并不取代地方报纸的印刷版或电子版,而是与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该网站的新闻和信息不一定适于印刷版报纸对于篇幅的要求,也不符合报纸网站对于正式新闻的严格要求。该网站登载了很多充满自豪感的父母和祖父母提供的新生儿和大学毕业生的照片、各种社区活动的照片、甚至还有当地种植的最大个儿的瓜果和最受喜爱的宠物的照片。网站上也有各种反映个人生活的故事、回忆录和记者无法参加的会议及活动的报道,以及往往不会在报纸上登载的有关教会和学校各委员会活动的通知、菜谱、专栏文章、评论和致编辑的信等。最优秀的消息和报道被收录于每周印刷版中——这些是乡亲们自己创造、自己采写的新闻(http://bbs.chinalabs.com/60187.html)。

在加拿大,有多少人看社区报纸呢?根据调查报告显示,社区报纸是所有媒体中受众接触率最高的。

2004年11月加拿大社区报纸数据库统计表明,70%的读者阅读了上一期社区报纸,48%的读者阅读了前一天的日报,25%的读者只读社区报纸。由此可见,社区报纸是最受加拿大人青睐的。

那么,社区报纸的读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分布状况呢?国外调查显示:女性比男性更多地接触社区报纸。这对于社区报纸获得广告十分有利,因为女性常常是家庭购买的决定者。男性读者同样爱看社区报纸甚于日报,有更多的高学历读者也爱看社区报。在人口超过7.5万人的都市或郊区社区中, 社区报纸的阅读率同样高于日报。这说明,并不只是偏远地区的读者才爱看社区报,城市人也一样(http://bjzdsh.bjdj.gov.cn/ShowArticle.asp? ArticleID=24422)。

二、杭州下沙区域的信息传播需求

下沙,地处杭州市东部,这里包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我国最大规模的大学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9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开发区,行政管辖面积104.7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区34平方公里,辖区人口20万。下沙高教园区规划面积10.91平方公里,14所高校,15万在校大学生。从区域定位出发, 这里正加紧建设大学科技园区、留学生创业园,构筑起15所高校和700 多家现代制造企业互动发展的平台,大力培育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知识经济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努力增强开发区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这里正在兴建杭州市新的大型民居点,今后将发展为五、六十万人口的城市副中心,远远超过一个县市级城市的人口规模。这样一个规模的区域,每天都会面临许多社会问题,包括居住、供电、交通、商业、物资供应等。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需要了解这些,关心这些。因此,需要有一个公共信息传播平台,及时传递大量相关信息,提供公共资讯和服务。但现在的情况是,所有的信息传播交汇点依赖于杭州市内的媒体传播机构。但作为一个副省级城市的媒体,它们的报道视角覆盖整个杭州市的城市、农村。而与整个杭州市比起来,下沙处于一个边缘化的地位,它绝对不是一个中心位置,媒体不可能以大容量、大篇幅来报道一个边缘区域的内容。于是,媒体那些零零碎碎的报道和信息,对生活在下沙的人们来说,是很不能满足需要的。举一个例子,浙江传媒学院实验电视台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电视台联合开设了一档节目,报道下沙区域内的新闻、各行各业的人物和下沙的发展建设情况。虽然播出时段不够好,在每周四下午的5:15播出,但是仍然受到下沙人群的关注。假如正逢节假日,这档节目的收视率会进入杭州台的收视排行榜前十位。一方面,在中心城市,信息过剩,每天重复播放各种类似的新闻,另一方面,在区域范围内,信息稀缺,人们不知道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决策、变化,比如交通改善、商业配套、教育资源、商品信息等等,人们靠打听、靠传闻来弥补自己对所处环境的无知和孤陋寡闻。

这种信息的缺失,会引起一定程度的恐慌和焦虑,同时,不利于区域社会的正常运转。如许多内容需要“希各知照”,但没有相应的手段加以传播。古代有打更和叫街者,识字的则跑到街上去看布告,这种情景在现代媒体发展起来之后就消失了。但是,在这样一些区域,谁来满足这种信息的需求呢?恢复旧的形式是匪夷所思的,而现代传播手段则不被允许,这对小区域的社会和谐、文化建设以及安全需求是一个很大的缺陷。当然,网络可以作出弥补,但是,网络虽然提供了获取各种信息的渠道,但不保证信息内容的质量或真实性。同时,网络在主流导向方面还是难以发挥更大的作为。

下沙区域的信息传播缺失问题是非常严重的。从城市功能来说,下沙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交通问题。下沙的出租车少,因此有大量的黄鱼车,这带来安全隐患。而且出租车常常拒载,这在市中心是可以投诉的问题,而在下沙,谁也无可奈何。再比如银行问题。在市中心,各银行争相设点,而在下沙,银行网点少得可怜,在工行的储蓄点,每天都排着长长的队伍,到四点钟下班,还有许多人取不上钱。诸如此类问题,我们在媒体上基本看不到反映。媒体的上情下达功能在这里被阻断了。

假如小区域局限于一个极小的范围内,那么可以利用黑板报、大喇叭、集会、简报等手段来快速、有效地传播信息。但对有一定地域面积的小区域,这种手段往往无法达到有效覆盖。特别是类似于下沙这样的区域,已经绝对不是一个小范围了。因此,怎样有效地运用媒体手段来推动当地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显得尤为重要。

三、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实验电视台的实践探索

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实验电视台(杭州下沙高教园区有线广播电视站)也许是目前国内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园区)电视传播机构。它是一个联合高教园区内14所高校共同组建的一个有线电视传播平台,以浙江传媒学院的专业人才队伍和雄厚的设备为基础,开设独立的频道,拥有自己的自办节目和采编队伍。节目通过光缆传输进入各高校。2006年,浙江省广播电视局正式批准了它的设立。

区域范围内的电视传播机构,必须针对区域内地人群特点和需求特性,因地制宜设置节目,确定传播重点和方向。

下沙高教园区电视机构在考虑节目设置问题上,充分考虑到了人口的构成和需求。从电视台的发展战略来说或成长抱负来看,其传播目标群体或者说影响区域划定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高校校园,14所高校的信息交流、文化互动、教学资源的共享是一个很大的空间。下沙14所高校虽然搬到了一起,但仍然交流很少,没有发挥出资源的集聚功能。原因就是缺乏平台建设和机会。因此,电视台的节目内容设置上必须充分照顾到各个高校的实际情况。即在考虑内容针对性上,既要考虑各校的不同专业特色,又要考虑到大学生的共同问题,从而更大程度地达到有效传播。

第二个层次: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就是整个下沙区域。下沙区域范围内的媒体建设除了网络媒体之外,基本上是个空白,这种需求是存在的。

而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实验电视台最关键的在于第三个层次,就是推进城市的文化建设和促进区域范围内的文化交流。这一点,需要通过节目和各种活动,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教园区的互动交流搭建平台,提供机会。同时,进一步扩大对外影响,促进下沙区域更好地融入杭州城市文化建设中去。

这三个层次既要分步重点实施同时又是交融在一起的。

校园电视以其声音、图像、视频、文本等传播方式,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教育环境,与学生直观思维的特点相吻合,它将各种理念、信息以直观动态的图像展现在学生面前,将生硬的说教转变为愉悦的参与,引导学生去观察和理解各种事物,能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最终能提高学校教育的实效性。同时校园电视也为活跃学生的课余生活、营造一个愉快和谐的校园气氛、丰富校园文化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针对校园的节目设置依据是:

第一,文化特点的体现。高校校园文化是求知、创新、青春、活力、前卫等。

第二,实用性的体现。涉及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实用性。

第三,受众的定位以学生为主。

从这样的依据出发,电视台节目设置如下:

《校园直通车》,主要内容是校园新闻和资讯。

《校园访谈》,主要是针对校园内的新闻人物、热门话题等,进行深度访问。

《E-CHANNLE》,文化时尚类节目,其中传递出大学生对学习、生活、人生、社会的各种观念和感受。

《青春影像》,学生创作DV作品,扶植大学生影像创作新势力,同时也是学生们记录自己成长历程的平台。

《花开时光》,情景剧场,播出学生们自己拍摄的校园青春情景剧。

《大学讲坛》,利用高校师资资源和各种讲座活动资源,作进一步的传播。

《接触》,反映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活动、体会。

这样的节目设置,从内容上来说,基本实现了高校受众群体对于传播的需求,使校园文化建设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反映。

在向第二个层面努力中,目前主要办了一档面向下沙整个区域的节目《热土下沙》。这个节目主要反映下沙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文化建设等。为了进一步扩大其影响,考虑到目前高教电视台的覆盖还没有进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各居民小区,因此,在杭州电视台要来了10分钟时间,将此节目在杭州电视台播出。同时,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在自己的网站上播出这档节目。

在实现第三层次的目标,即推动下沙区域文化建设和杭州城市文化建设方面,目前已经在做的工作是:

——联合各高校和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DV大赛、寝室剧大赛、晚会等,促进交流和融合。

——通过利用媒体间的合作、扩大区域媒体的影响力,从而推动文化的对外辐射。如高教实验电视台与杭州移动电视合作,合作内容包括几个方面:在移动电视平台上播出高教实验电视台的节目、在校园内转播移动电视节目、双方合作节目进行的生产。杭州移动电视拥有杭州三千多辆公交车的播出平台,影响面非常广泛。通过这样一个合作,双方的节目互相交流,促进了城市文化对校园的影响和校园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社会是外在的形式,人的精神活动才是内容,和谐社会离不开文化建设。而文化建设是一个交流、融合的过程,这样,城市才会不断走向进步。现代城市的文化组成成分已经越来越复杂多样化,而如果因为区域媒体的缺失,人为造成文化的边缘化,这是很不应该。从下沙区域来说,它的前卫、创新、激情、理性的高校校园文化和开拓进取、大气开放的开发区文化,绝对是我们这个城市所需要的。只有让这样的文化精神不断融入,杭州这个城市才会不断充满活力。而在这过程中,小区域媒体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标签:;  ;  

小区域媒介传播的社会文化意义--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电视传播的实践思考_校园活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