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园游戏区域的材料投放论文_刘红梅

论幼儿园游戏区域的材料投放论文_刘红梅

刘红梅(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幼儿园 四川 凉山 616650)

摘要:游戏活动是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主题教育目标创设立体化育人环境,即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有效运用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组织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它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和幼儿自我概念形成的源泉。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活动;材料投放

中图分类号:G6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5-00060-0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幼儿园进行教学的依据,文中指出应该最大限度地满足、支持幼儿通过游戏满足内心需求,为其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幼儿园游戏区域材料投放的原则

(一)幼儿为主

实质上,幼儿是游戏活动的主体,因此在选择、使用材料时应该尽可能地体现幼儿的主体性。传统的教学与游戏中,教师通常是以自己的主观意识来判断游戏材料是否适合幼儿的日常游戏与教学。而事实上,如果游戏区域中材料长时间不变,就会降低孩子的兴趣。为了能够保障游戏材料对幼儿持久的吸引力,就需要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材料的规划与使用上,从而让幼儿循环、深入地进行探索,而不是在教师选择材料的基础上构建游戏经验。另外,部分教师以制作游戏材料、预设游戏线索为重点,忽略了幼儿对游戏的意愿与需求。在投放游戏材料时,需要分析幼儿的特点、兴趣、想法,然后通过游戏材料支持幼儿的内心需求,统筹材料的使用与投放。例如:在做沉浮实验时,部分物体在水中会发生溶解,此时教师需要分析溶解现象是否引起幼儿的注意,还要决定是否给予适当的解释。总体来说,就是将规划游戏、使用材料的权力交给幼儿,教师则重点关注幼儿的成长变化以及材料所需,适时地给予支持与帮助。

(二)形式多变

在投放游戏材料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中能够被利用的资源,同时将教育目的隐藏其中,变化材料投放的方式与手段,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与求知欲。首先,可以使用“分散投放”的方式,活动中以单一的游戏材料为主体,向四周开展不同形式的操作,从而培养幼儿探索、挖掘线索的能力。例如:将“树叶”投放在区域中,能够有效地刺激幼儿进行拼贴、拓印、绘画等活动,有时无需教师变化游戏材料,而是要鼓励幼儿改变活动方式。其次,采用“开放投放”方式,在开始游戏之前,不设定游戏目标、规则,使幼儿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促进其成长。

二、游戏区域的材料投放对幼儿的影响

(一)助幼儿开展探索

恰当的材料投放,能够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小班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因此需要教师通过新鲜的事物、材料激发兴趣,延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以绘画区为例,通常情况下孩子按照事物的常态开展绘画“任务”,将青菜涂成绿色,樱桃涂成红色等,因此忽略了孩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还容易降低孩子的兴趣与注意力。此时,教师可以鼓励孩子进行想象,将自己心中的蔬菜形象描绘出来。当大家完成绘画时,可以将幼儿“创造”的蔬菜进行展示,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同时还激发了孩子的兴趣,使其注意力更加集中。一张简单的白纸,就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因此,只有符合幼儿心理需求的材料才能激发孩子的兴趣,更有助于他们开展对事物、材料的探索。

(二)助幼儿创造想象

幼儿的现有水平与未来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作最近发展区,幼儿教师在游戏区域中投放材料时,应着眼于最近发展区,为孩子提供适合其发展并带有挑战性的游戏材料,发掘幼儿的内在潜能。就益智区而言,操作板上满是飞机,很多幼儿喜欢在此练习数数,在数飞机的过程中,孩子没有既定的规则,时而从上向下,时而从右向左,时而点得快数得慢,这些都是孩子的特点。此时,教师可以鼓励孩子将飞机想象成正在执行的任务,以此来锻炼幼儿按顺序数数的能力。另外,还可以鼓励幼儿将飞机摆放成自己认识的形状或者想象出来的形状,提高幼儿的兴趣。小班的孩子没有耐心是很正常的现象,特别是在益智区,孩子容易受到打击,因此,教师需要鼓励孩子展开想象,寓教于乐。

(三)助幼儿相互交流

游戏材料的投放是否合理,关系着幼儿游戏时是否动脑筋、花心思在材料上。在生活区中,打结是重要的内容之一,可以将彩色的丝带作为游戏材料。女生之间会将漂亮的丝带系在自己的手腕上、同伴的身体上,增加了游戏的互动性。如果两个女生将丝带系在对方的手腕上开展活动,必然会增加很多乐趣,但是如果系活扣又容易散开,而系死扣的话就会引起更多的麻烦,同时还有一定的危险性。此时,幼儿教师可以将安全、便捷的单扣教给孩子们,孩子会认真地学习,并将其应用在游戏中。学会系单扣的方法之后,孩子可以更加快乐地享受丝带带来的乐趣,同时增加了幼儿之间的互动交流,强化了同伴之间合作的意识,在游戏中共同进步与成长。

(四)满足内心的需求

孩子的内心需求在不断地变化,因此,教师需要时刻注意。阅读区的绘本,通常会引发幼儿的模仿兴趣,此时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孩子演绎简单的绘本。以《第五个》绘本为例,其内容简单易懂,教师首先给孩子分配不同的角色,然后开始“看病”过程。通过实际表演绘本的内容,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内心需求,还能激发孩子的表演欲望,巩固绘本的内容,增强记忆力。

综上所述,幼儿园的游戏区域能够充分展现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技能,教师应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更符合幼儿兴趣、发展的材料投放其中。在游戏中,以幼儿为主,变化活动形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兴趣、想象力以及探索能力,同时可以促进孩子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优质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高倩.幼儿园活动区材料投放的个案研究[D].鞍山师范学院,2014.

[2]张云.废旧材料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的利用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

论文作者:刘红梅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5月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8

标签:;  ;  ;  ;  ;  ;  ;  ;  

论幼儿园游戏区域的材料投放论文_刘红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