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的思考与建议_利率市场化论文

利率市场化的思考与建议_利率市场化论文

利率市场化的思考与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利率市场化论文,建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市场经济以来,金融体制的改革体现出举足轻重的地位。市场经济的发展对金融体制的运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作为金融活动中枢的利率改革明显滞后于其它环节,利率是国家实现对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央行用来调节市场货币供应的重要杠杆。利率的高低应该由市场资金供求状况来决定,根据资金的供求自动地升与降。因此,推进利率市场化是走向市场经济的必然之路。

一、现行利率机制存在的弊端

现行利率的管理是国家高度集中控制的,利率的调整方式是试错法,即先调整再看效果。在确定利率总水平时,主要考虑四项经济因素:社会资金总供求状况、企业成本水平、银行利润、市场价格总水平。但是要灵敏准确地把握这些经济变量的变化、建立精确的模型几乎是不可能的,利率的调整总是呈现出滞后性和不准确性。另外存贷款的利率皆由央行逐项规定,各银行照章执行。这种利率管理体制产生的效应是央行管得越多越细,反而难以管住管好。目前同业拆借利率和民间借贷利率属于市场利率,计划利率和市场利率“双轨”并存,带来诸多问题,资金价格不是由供求关系决定,而是靠利率管理部门人为地调整,难免使政策出现滞后性,强制性,结果是导致调整意图与效应之间发生错位、扭曲,并使得管理的资金价格同无管制的资金价格之间的均衡遭到破坏,同时使调整本身也陷入两难境地。

西方国家央行对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的调控,基本上采取的是间接调控方式,利用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三大货币政策工具来影响货币的供给,从而达到控制货币供给量的目的,并不直接干涉市场利率。我国要实现银行国际化,必须同国际接轨,逐步放弃利率管制,使利率由货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决定。央行对各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管制予以解除,由各商业银行根据资金供求状况,自主决定利率标准。

二、市场化利率的基本要求

通常来说,利率的市场化有两个要求:第一,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第二,央行通过间接调控的方式影响市场利率。

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是指在市场利率制度下,商业银行集利率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于一身,根据以同业拆借利率为代表的市场利率、本行资金要求、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成本结构和风险结构的匹配情况等因素,灵活调整本行利率政策,达到降低成本,减少风险,争取最大盈利的目的。

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应完全由银行自主决定,按照同业拆借利率上下浮动的办法,结合本行在当地市场占有的份额和竞争优势、资产负债结构的匹配情况、成本结构和风险结构、资金需求确定在同业拆借利率基础上的浮动幅度,调整制定本行存款各期档次的具体利率水平。一般大额、长期存款利率水平接近同业拆借利率水平,特殊时期可高于拆借利率,小额、短期存款利率水平低于同业拆借利率水平。

商业银行的各项贷款利率应在,央行规定的上下限内,围绕基础利率确定浮动幅度,一般根据同业拆借利率的变化趋势、贷款质量、期限、风险、所投行业的发展前景及客户的信用程度确定。

关于央行间接调控利率是指在市场利率的制定下,央行无需直接管理商业银行的所有利率,而是实行上下间接调控政策,由商业银行自主决定本行的利率。但为了防止某些大商业银行利用垄断优势而破坏市场利率有序、均衡地运行,央行应保留对存款利率的上限、基础贷款利率或最优惠贷款利率的窗口指导权。同时,央行通过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业务间接调控货币市场资金供求的方式,调整同业拆借利率,并由此影响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央行应经常分析同业拆借利率的变动情况及其原因,同时分析其它经济变量,检查其是否满足货币政策的需要。对出现不符合贷币政策目标的趋势,央行要及时地确定利率调控策略。由于利率政策具有信号作用和迟缓效应,同时是一个间接调控的杠杆,因此,央行应小幅多次调整基准利率,引导社会资金流向,调控同业拆借利率,以此影响全社会的各种利率水平。

利率市场化是央行执行货币政策的需要。货币政策是央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和利率、达到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目的。在我国,央行间接调控的常用手段有两个:一是对基础货币的吞吐,二是短期利率的调节。

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调节主要表现为对短期利率的调节。短期利率的升降能引起国民经济运行的偏紧和偏松,而且短期利率的变化也影响长期利率,并通过影响长期利率来影响资本市场利率变化和资本市场的运作,从而实现对经济长期趋势的调节。

但是,在我国目前的管制利率下,几乎所有的利率都由央行确定,各金融机构只能执行央行的利率政策,而社会上的市场利率又很难控制,社会集资、市场融资利率高于央行规定的利率水平,这就为央行利用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只有放松利率管制,实现市场利率,才能有效指导整个货币政策的运行,吞吐基础货币,调控长期利率,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信贷规模,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

利率市场化是银行加强对信贷资金管理的需要。双轨利率使银行信贷业务产生“隐性利差”,并使资金的实际价格被掩盖,国家很难获取真正的市场价格信号,增加了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难度。在正常情况下,银行利率应当是正利率,而不能是负利率。在1996年两次调低利率以前,我国银行的名义利率均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实际利率却很低,甚至是负利率。在1985—1994年的近9年时间里,有5年的实际利率是负的,其中最大值达—9.86%,尽管1995年以来物价上涨幅度得到控制,1996年实际利率开始变为正值,但是这种负利率对经济运行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却是相当严重的,它强烈地刺激了较为短缺的资金资源需求,造成资源使用的极大浪费。

当前我国资金供应的主渠道是银行贷款。贷款的低利率从表面上看银行获得了利息,实际上连本金都未全部收回,谁贷的款多,谁占的便宜就多。许多企业甚至把贷款存在银行获取利息收入,造成了资金的大量浪费。

在金融改革中,我国银行信贷业务管理由贷款限额管理转为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对贷款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贷原则的转变要求资金运用更加符合价值规律,向市场化转化。把资金真正作为商品来经营,这就必然要求资金的价格——利率适度放开,尽可能由市场来调节。

利率市场化是发育和完善金融市场的需要。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尚处在发育和形成中,其表现为市场主体、融资工具少,拆借范围窄,央行很少在货币市场发挥作用,一些证券公司、非银行金融机构基本上被排斥在货币市场之外。

金融市场有许多不规范之处,其表现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界限不清;货币市场利率混乱;基准利率作用没有发挥;证券市场的主体行为不规范。

这些都说明我国的货币市场、证券市场及整个金融市场的功能远没有发挥,市场对经济的影响十分有限。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延缓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反之,利率市场化进程的缓慢又延缓了整个金融市场的发育和成长。

三、市场化利率需要转换经营机制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这种价格的确定及变动将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盈亏。例如,银行按既定利率将贷款发放出去以后,由于市场利率水平提高,减少了放款收入,加大了放款的机会成本,加上筹集资金利率的提高,造成以后以较高利率吸收资金而以较低利率发放贷款的风险损失。因此,在我国现行利率体系下,我国商业化后的利率风险实质上体现为商业银行既定利率与市场的不确定利率之间反映的机会成本的不确定性。

但对于一定的业务范围,商业银行必须严格执行央行的法定利率。这部分利率偏低,与市场利率相比,贷款机会成本大。因此,在可能的范围内,商业银行本身是不愿意多发放此种贷款的。对于存款也一样,目前法定的存款利率也偏低,许多银行总是想方设法变相提高存款利率以吸收更多的存款。可浮动利率和同业拆借利率可以说是在一定范围内较自由的、市场化的利率。这部分利率风险接近市场状态下的利率风险分布。目前,银行资金还从各种渠道漏出,非公开地进入资本市场,按20%—30%的利率贷出。这部分资金固然收益高,但由于其非公开性及使用渠道无很好的资信保证,因而也存在很高的风险。

关键问题在于,由于现行利率体系的僵化性、固定性特征,银行没有贷款的自主权,不能根据企业信用的差别灵活地掌握利率。既然国家规定了贷款利率甚至指定了部分贷款对象,银行据此贷出的款项风险损失理所当然地要由国家来承担。所以,就我国目前的商业银行来说,利率风险在其风险管理体系中并非一个主要风险。但是市场利率的形成是不可避免的,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创新的出现以及银行资产的多元化,银行资产实际上蕴藏着大量的利率风险。

在利率市场化并且赋于银行真正的贷款自主权以后,银行将面临着硬的预算约束,有助于其加强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控制各种风险;利率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这会有利于改善银行的经营状况;利率市场化还将有利于银行之间的公平竞争,从而为其经营机制的转换创造出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建议

利率市场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利率市场化是指根据市场资金的供求关系来决定利率的价格。狭义的利率市场化是指在央行的调控下,结合市场上的资金供求状况,制定一个多层次富有弹性的利率体系,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利率市场化。

由此,为推进利率市场化,特建议如下:

1、放开和规范同业拆借利率及国债市场利率

首先,应以同业拆借利率市场化作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起点,以同业拆借利率作为利率浮动中介目标。

央行间接调控意图得以实现的基础是存在发达的全国一体化的货币市场,而同业拆借市场作为银行调济头寸的市场,与商业银行关系最为密切,也最能体现货币市场的特点,是货币政策能够顺利传导的重要条件。而且,国债市场、票据市场的运行结果都会反映到同业拆借市场上来。

同业拆借市场只有银行或经批准的存款机构参加,相对于非银行机构来说,商业银行更具理性,更易为中央银行控制,而且同业拆借利率在整个利率体系中是最容易改革的环节。放开同业利率,只影响银行,对社会震动不大。

随着货币市场、尤其是拆借市场的统一和发展,拆借资金将成为银行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在社会融资中比重增大。市场化利率是最灵敏的短期利率,能充分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的变化,是各种利率形成的基础条件。但同业拆借利率是由拆借双方决定的,同业拆借利率是反映经济金融运行、资金供求、银根松紧等情况的显示器或晴雨表,人们对经济发展和通货膨胀的预期等社会各方面的经济信息都由同业拆借利率反映,那么,央行运用公开市场、再贴现和其它调控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效果也通过同业拆借利率的变化传导给全社会。因此,同业拆借利率是货币政策调控的中介目标利率。放开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建立全国一体的同业拆借市场,可以成立一个全国银行间的金融交易电子网络,各金融机构的同业拆借业务均可通过该网络询价交易。这样,所有报价信息得以集中反映,交易各方因此成交。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其它商业银行、城市合作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由于该市场利率不受管制,就会形成一个真正的全国性的同业拆借利率,即货币市场基准利率。1996年1月,这一改革已着手实施。

在货币市场利率放开以后,可随之着手国债发行利率的市场化,即用招标或拍卖方式发行国债。国债投资者可依据货币市场利率决定国债的发行利率。这样,国债二级市场价格与货币市场利率就衔接。目前,财政已停止向央行透支,国债的发行和交易数量都大幅度增加。但国债市场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国债发行利率制定过分集中,完全由财政部操纵,市场无自发调节的余地;二是国债的期限档次少,而且采用固定利率方式不能随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化上下浮动。当市场利率上浮时,人们就会购买比国债利息更高的金融产品,致使国债无人问津;反之,由于国债利率高,又加重了国债的债息负担。作为国债发行利率市场化的过渡,目前可从两方面着手:首先,国债的期限结构应多样化,短期、中期和长期国债应同时兼容,国债种类多,才会与社会资金多种结构的状况相适应,便于投资者进行选择,也有利于把国债作为公开市场操作的工具,使国债的发行与交易同货币供应量的调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次,国债利率采取固定与浮动利率相结合的方式,中长期国债应采取浮动利率。

1996年1月,财政部已开始采用招标方式发行国债, 标志着国债利率市场化已从此开始。央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以国债为操作对象来调节基础货币量,间接调控整个货币供给量。商业银行通过市场操作来优化资产结构,有利于资金运用的流动性和盈利性。这样,不仅为这些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提供了工具,也为商业银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供了契机。

同业拆借和国债发行利率市场化的启动,使国债二级市场同货币市场的价格相衔接,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了良好的资本市场环境,标志着利率市场化已开始。

2、降低存款准备金比率

存款准备金在我国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政策工具。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支付准备金两部分。准备金率和备付金率之和超过20%。一方面过高的存款准备金使得商业银行在央行保持大量的储备,另一方面央行为解决结构性调整所需资金,又通过再贷款形式将准备金返回到商业银行。再贷款的大量运作,实质上抵销了准备金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削弱了存款准备金制度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功能。

按照国际惯例,应该将法定存款准备金帐户和支付准备金帐户合并,允许法定存款准备金用于银行的清算,同时,应弱化直至取消央行的直接贷款制度和社会信用结构调整功能,逐步降低准备金比率。第一,利用降低的准备金为专业银行带来的超额储备,逐步收回中央银行的再贷款,逐步减少央行对社会直接发放的贷款,增加央行持有的国债数量;第二,逐步取消央行的社会信用结构调整这一财政性职能;第三,为央行强化再贷款体制的约束能力,央行利用持有的国债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为培育央行的间接货币调控创造条件。

存款准备金比率下降使商业银行可自主使用的资金来源增多,有效地降低了银行的资金成本,使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积累能力得到加强。

3、建立以贷款利率浮动制为基础的统一市场利率体系

在实行贷款利率浮动制基础上,逐步允许存款利率浮动,直至全面放开存贷款利率,以此形成以货币市场利率为基础,以央行基准利率为主导,有序竞争、规范统一的市场利率体系。

央行依据货币市场利率主动调整再贷款利率体制,使其成为市场的基准利率和货币市场的主导信号。同时取消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储备的存款利率,让商业银行更加积极地参与货币市场交易,充分利用货币市场调节头寸余缺。

允许商业银行在一定幅度内浮动贷款利率。央行规定浮动幅度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其它期限利率由商业银行按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自己套算。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根据成本、风险、期限、客户的信誉等级等因素决定浮动利率水平,另一方面为商业银行最终自主决定贷款利率做过渡准备。

允许商业银行在一定幅度浮动存款利率。商业银行根据每天本行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和匹配情况、成本结构和风险结构,分析本行的资金调整需求,确定存款利率水平。

标签:;  ;  ;  ;  ;  ;  ;  ;  ;  ;  ;  ;  ;  ;  ;  ;  

利率市场化的思考与建议_利率市场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