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险业存在的问题及展望_保险论文

我国保险业存在的问题及展望_保险论文

中国保险业的问题与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前景论文,中国保险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保险是什么?为什么要保险?直到现在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所知甚少。举几个数字便可以知道中国保险业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差距。1995年,我国保险收入一共才600亿元,12亿人每人平均保费仅50元。 而英国每年保险业的营业收入大约是400多亿英镑,按其人口平均, 每人保费约1000英镑,折合人民币12000元。当然, 英国的保险收入中包含许多国外客户,但以50元比1万元,足可以看出其中的差距了。 再拿在世界上遥遥领先的日本来看,截止1993年,全国30家寿险公司的有效保费总额高达21万亿美元,全日本国民人均保额为16万美元,相当于133 万人民币,而我国人均寿险保费大约是多少,可能连几百元也没有。

差距是巨大的!当然,社会制度不同,我们国家有政府财政提供的退休金,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的财政养老费用支付缺口甚大。例如,现在国有企业离退休职工已达3000多万,每人每年平均按5000元来计发养老金,全年就需要大约1500亿元。而我国在职职工一年的工资总额也不过是4500多亿元。这1500亿的养老退休金对于中央各级财政来说实在是个沉重的包袱。错就错在我们过去几十年里没有预提积累,没有西方国家式的养老保险制度。现在,几千万离退休职工所需要的庞大的养老金费用要由每年新形成的养老预筹金来支付,这就难免要出现资金紧缺的局面了。

保险是财富积累的手段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保险的意识自此开始走入人们的思考。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在国营企业和国家政府部门工作的人,从没有过保险意识,反正退休之后有国家管。所以,也从未想到要从自己的现时收入中挤出一部分以备后用。体制一改革,在相当国有企业严重亏损的情况下,不仅某些个人慌了手脚,国家财政也变得不堪重负。

保险是在社会经济互助原则下建立起来的一种经济补偿制度。通过保险,可以使少数人的损失,由多数人来共同分担。保险业包括两大领域:人寿保险和财产保险。然而,保险的意义还不仅仅在于分散风险,更重要的意义可能在于:保险业是一个国家积累财富的重要手段,是资本积累的一种方式,因而也是国家建设和富强的重要因素。通过保险征集起来的资金,更多的不是用在赔偿风险损失上,而是用在国家的经济建设上。一个国家的保险收入越多,这个国家就有越多的剩余资金进行投资,支援经济建设。例如,沉淀在英国保险业中的资金高达2500亿英镑,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其主要用途是进行长期投资。因此,保险实际上是国家积累财富和积累资本的蓄水池,也是一个国家长期投资的重要资本来源。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积累财富的手段。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国民经济的资金积累主要是通过国家在分配过程中截留,也就是说,国家是积累资本的主人,民众所起的作用甚小。计划经济时期的工资仅仅是为了维持基本生存,不包括住房医疗养老等各种成分,因而通过工资剩余下的储蓄,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极小。改革之前,1978年我国的居民储蓄仅200亿元,人均20多元。 这点银行储蓄对国民经济建设根本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即使对储蓄者个人的生老病死也无大帮助。在这种收入状况之下,人们谈何顾得上保险!

改革之后,情形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首先是经济成分多样化:居民个人的财富大大地增加了。到现在,银行存款中的居民存款已超过3 万亿元,银行储蓄量有了巨大的增长。如果说1978年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为23元钱,那么,今天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已达到2500元,扣除通货膨胀因素,今年的人均储蓄大约是1978年的十几倍。在这种情况下,居民储蓄已成为国家经济建设重要的投资来源。

但是,仅仅靠储蓄还不够。储蓄是一种静态的保证形式,而保险是一种动态的保证方式,即在发生意外或事故时,保险可以动用其他资源来弥补突然增加的需求。因此,保险是一种有弹性的储蓄。与银行储蓄相比,从形式上看,都是储蓄,但功能和作用有所不同。所以,尽管银行存款和上保险虽然在性质上都属于为未来着想,但对储蓄者有不同的作用。在这种意义上讲,不仅公民个人要上保险,国家实际上也要在国际市场上上保险。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在银行业务之外,大力发展保险业是非常必要的。它将在银行储蓄之外,为国家开辟第二条积累财富的渠道,也是国家积累资本、分担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今天城乡居民的存款可能大部分不属于离退休了的3000多万国家职工,而他们偏偏需要国家财政负担。这一代人在他们青壮年时期正值计划经济时代,体制决定了他们这一代人不会留下多少积蓄,而到了晚年只能由国家抚养。

这就是在没实行保险制度时代遗留下来的问题。当一批人需要保险的时候,却没有保费可保。中国的今天既需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又需要立即着手解决今天这一大批青壮年晚年养老费用的问题。因此,两项任务结合在一起,压力是巨大的。

中国有没有超前消费问题?

那3000万离退休的国家职工缺少足够的养老开支,从理论上讲,就是超前消费导致的结果。所谓超前消费,就是今天花掉了本该留做明天花的钱。中国过去和今天存不存在这个超前消费的问题呢?肯定是存在的,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还相当严重。如果不引起注意,将会出现更加难堪的后果。

一个国家有没有超前消费的现象,只从几个数字上就可看出。1978—199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却年均增长19%。居民收入的增幅长期高于国民生产增长的水平,不能不导致货币数量大于实物数量,使我国的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并使我国国民的储蓄率畸高。好在许多消费者将钱存了起来,如果月月发钱月月光的话,我国的超前消费就更厉害了。寅吃卯粮,不仅是通货膨胀的根源,也是问题最后爆发的根源。

1995年,我国职工工资总额大约是4500亿元,如果储蓄率为30%的话,最多有1500亿元可供储蓄。但1995年,我国银行储蓄额增加了8000亿元。那多出来的6500亿元是哪来的?答案是复杂的。并不排除这个数字的水分,银行在统计时为了多报成绩,做了一些手脚。公款私存也是一个因素,国家职工之外的社会成员的存款,这也是一个不小的方面。但扣除这种种因素后,总还有几千亿元是国家职工存入的存款。这就说明,我们国有企业职工收入一点也不少。尽管有许多是亏损企业,即使是上缴不了利税,借款也要给职工多发钱。计划体制下,平均主义的思想始终在起着支配的作用。不管大厂小厂、好厂孬厂,工资待遇都要一样,不能拉开距离。这样做的后果是许多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日益减少,生产受到影响, 有的最后不得不走向倒闭破产的境地。 从80年代以来,这种现象一直持续了十几年,到去年,终于持续不下去了,终于不得不推行破产兼并。国家再也背不动这个沉重的包袱了,只有向社会甩包袱。

直到今天,人们才意识到这种做法的危害性。对国有国营企业十几年来的补贴,所造成的恶果是巨大的。它在客观上导致了超前消费的后果。本来企业生产效益就不好,根本就没有盈利,却拼命发钞票,好象生怕对不起本厂职工。但年复一年,工厂的老本给贴进去了,国家的国库也亏空了。到头来倒闭和破产的命运还是要自己厂的职工来承担。早知如此,当年何不咬咬牙勒紧腰带,节省着度过难关,却硬把个好端端的企业给吃垮拖垮?

一些条件好的企业,更是尽量地截留上缴利润,尽量地多发奖金和各种福利待遇。在这么一种社会大环境和大氛围里,我们国家的居民可支配收入能不大大地高过生产的增长吗?国家财政每年几百个亿的发行货币,补贴亏损企业,其结果能不造成通货膨胀吗?也幸亏市场机制引进了通货膨胀,否则,物价不上涨,中国就会出现产品奇缺的现象。如同当年的苏联和东欧国家,由于居民收入增长过快,导致社会购买力膨胀,而实物却少于现金。在计划经济的固定价格下,居民手中有许多钱,但却没有相对应的实物,因此不得不将钱储存起来。这种“被推迟的需求”是一种潜在的不安定因素。然而,真正危险的还是超前消费,它使物质紧缺(在我国曾出现过1988年的大抢购),并使一部分人在将来失去供养生存的来源。我们今天必须从这个高度认识问题。

因此,问题的关键在改革。心慈手软的菩萨心肠,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只会加重问题。所以,中国从今天开始改革养老保障制度和医疗福利制度,是完全正确的,也是被逼出来的。

行业队伍亟待建设

目前中国各地开始实行的社会养老保险改革,实际上是遏制超前消费的一种措施,它可以将居民手中这些年里多发的那些钱换一种形式储存起来,放到将来去花。

理论上认识清楚了之后,重要的便是行动了。不论是从市场规模还是监管水平,我国的保险市场都还处在培育发展阶段。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保险业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保费有了成百倍的增长,但距离一个成熟的市场还有相当长的距离。首先是保险机构,现在已打破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独霸天下的局面,出现了太平洋保险公司和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等十几家保险公司。1995 年, 人保公司的保费收入为476亿元,太平洋公司为66亿元,平安公司为50亿元。 在这三家的基础上,今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又批准了5家保险公司, 其中两家从事人寿保险,三家从事财产保险。

从规模上来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是龙头老大,它在全国有5000多家分支机构,代理网点11万个,并在国外设立了80 多处海外机构。 到1995年底,它的总资产已达661.4亿元人民币。 承担的责任风险金额达9万多亿元人民币。从1980年至1994年共支付了各类保险赔款1027 亿元人民币。 目前人保开办的主要险种有300 多个, 其中人身保险险种有100多种。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是我国保险业中的一颗新星。 它成立于1991年,主要从事卫星保险、飞机保险、船舶保险、职工医疗保险和个人养老保险等200多个险种。短短5年间,共承保额已达1.4 万亿人民币。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是我国近几年里批准的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它的诞生,是我国金融保险行业体制改革的一大突破,将竞争机制引入了我国的保险市场。目前,平安公司的业务除经营财产险、人身险、责任险和保证险四大险种外,还开辟了新险种200多个,并通过实践, 在财险、寿险、证券和投资四大业务领域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成绩。

尽管如此,与世界发达国家比起来,我国保险业仍显得十分幼小。从规模上看,我国人保公司的总资产仅为660亿元人民币, 而英国老埃德保险公司一家的总资产便高达1000多亿美元,排行第二的万安保险公司的总资产为720多亿美元,其资本拥有量相当雄厚。 虽然人保公司在全国拥有11万个代理网点,但在北京,保险公司的营业所密度比起银行来要差十万八千里。很多希望上保险的居民苦于找不到保险机构。相比之下,世界保险业最发达的英国,共有保险公司800多家, 商业网点多如牛毛。从保险额来看,截止去年,国内保险业务的承保额大约达到了10万多亿元,其中企业财产的承保额约为7万亿元, 几乎占总承保额的70%。这说明目前我国财险的保额远远大于寿险,寿险几乎是个未开垦的处女地,大有潜力可挖。我国的寿险保额会达到什么规模?世界银行估计,到2000年,中国保险收入可达到2000 亿元, 另有人估计可达到2500亿元,西方国家的人均险额平均数千美元,而中国的人均险额却只有几美元,可见我国的保险市场发展前景之广阔了。

标签:;  ;  ;  ;  

我国保险业存在的问题及展望_保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