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微创闭合复位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可行性分析论文_丁启龙,李复琴,罗海兴

经皮微创闭合复位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可行性分析论文_丁启龙,李复琴,罗海兴

(青海省湟中县第二人民医院 青海西宁 811601)

【摘要】踝关节有腓骨下端、胫骨、距骨形成,是人体主要的称重组织结构,也是临床高发骨科损伤病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目前多采用手术方案治疗患者,经皮微创闭合复位方案作为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手术创口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稳定性高的显著优势,因此受到了患者和医师的广泛青睐。本文现就经皮微创闭合复位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可行性作出如下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分型;闭合复位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1-0144-02

据相关数据统计结果显示,踝关节骨折发生率在全身骨折病例中约占3.9%,多发于中青年群体[1]。临床中对于骨折移位、涉及关节间隙骨折、无法复位的踝关节护着病例,多采用手术方案治疗患者。既往常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式治疗患者,但患者术后极易出现感染、螺钉松动等不良事件,影响患者预后效果。为了探讨更加高效、安全的手术方案,本文就经皮微创闭合复位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方法进行了探索。

1.踝关节骨折早期处理方法

解剖学研究结果显示,人体踝关节通常缺乏肌肉保护,一旦出现移位事故多为重症骨折病例,容易并发关节骨折、皮肤水肿症状,大多数患者在受伤数小时内即会在受损局部出现水保,因此实行早期处理对改善预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相关报道显示,在踝关节骨折患者受伤8h内处理受损局部在术后愈合效果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对于距骨移位严重、胫骨近端压迫皮肤或内踝骨块压迫皮肤患者,可采用牵引手法缓解骨折对局部皮肤的压迫感,避免骨块外露引发皮肤坏死[2]。另据相关报道显示,采用局部外敷、限制肢体运动等方式,可有效预防踝关节骨折皮肤出现继发性损害[3]。

2.经皮微创闭合复位治疗方法

2.1 复位方法

经皮微创闭合复位手术中,患者经腰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后,医师应协助患者调整为仰卧位,常规使用固定带固定患者躯干,避免术中发生肢体移位情况影响手术进程。手术开始后,医师应采用C型壁移动式X线仪观察患者骨折情况,采用与患者患处受伤机制相反的手法实行复位操作,推压移位骨块,促使骨块复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临床实践证明,对于旋后型骨折患者应使其足部呈90°背伸状态,外翻整复,促使其复位;对于旋前型骨折宜采用内翻姿势,使患者足部维持在约90°背伸状态,用双手挤压双侧踝部,促使骨块复位;对于合并胫腓骨分离患者,应采用双手挤压对抗踝部,促使骨折处复位;对于三踝骨折患者应遵循“先复位内踝、外踝,再复位后踝”的原则,促使骨块恢复原位,在复位后踝过程中,应使足部略微背屈,再用力使足跟向前方推挤,以此校正距骨后移现象,促使其复位[3]。在复位完成后,助手应稳固把持复位满意的骨折处,避免移位。

2.2 内固定方法

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为了避免内固定操作中出现复位骨块移位情况,医师应在X线透视作用下行骨折内固定操作,固定次序依次为外踝、内环、后踝、胫骨远端处、下胫腓联合处[4]。内固定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使用螺钉固定外踝骨折处时应自前向后拧进螺丝,对骨折局部产生加压作用;再采用直径1mm的克氏针实行内踝骨折固定操作,折弯针尾,以便空心螺钉固定,维持复位;然后确认空心螺钉固定方位,穿入导针后无需攻丝,向内拧入空心螺钉,若骨折块在此过程中存在旋转倾向,则应增加1枚空心螺钉。(2)固定后踝时,对于部分骨折块较小、未对功能产生明显影响的患者,无需行后踝固定处理;若后踝骨折块>25%的胫距关节面,则应在复位后使用空心螺钉进行固定处理;对于胫骨远端前结节撕脱骨折患者,在复位满意后可使用2枚空心螺钉由前向后拧入螺钉固定。(3)固定下胫腓联合处,在X线透视作用下行外旋距骨应力试验,详细观察患者下胫腓间隙变化情况,若发生分离则提示踝穴不稳,医师应采用螺钉固定下胫腓处,固定时使踝关节背伸约5°,由腓骨下段外后方,于胫骨下关节面上方约3cm局部,与胫骨下关节面保持平行,由后外向前内倾约28°穿进2枚空心螺钉,使螺钉穿入3层骨皮质。待骨折固定后行侧位、正位踝关节检查,确认骨折复位满意后缝合包扎伤口。

2.3 术后处理及功能评价

为了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3~5d,同时结合患者病况指导患者开展早期康复锻炼。对于术后存在韧带存上病例可采用石膏制动6~7周,确认韧带愈合后再行康复锻炼;对于未发生韧带损伤患者则无需行外固定处理。待患者术后2~3d患处疼痛缓解后,石膏制定患者即可开展膝关节、足趾主动锻炼,未行外固定处理者开展踝关节主动锻炼;术后6~8周指导患者逐渐负重,术后10周取出患者下胫腓固定螺钉。目前国内外主要从X线解剖测量、客观功能评估、主观功能评估等方面评价患者踝关节功能,其中主观功能评估包括疲劳、僵硬、肿胀、疼痛;踝关节功能评定包括优、良、可、差4个等级;客观评估涉及到旋前旋后范围、足背伸运动范围、步态等;X线解剖测量包括内外踝、后踝移位程度、联合韧带复位程度、稳定度等[5]。

3.结语

综上所述,经经皮微创闭合复位治疗踝关节骨折方案主要包括复位操作、内固定操作和术后处理工作,为了保证手术效果,医师应结合患者受损处的实际情况对症处理,在X线透视作用下确认骨块满意后,利用螺钉、克氏针、空心螺钉固定骨块,确保骨折复位的解剖结构稳定性良好,术后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康复锻炼指导,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具有临床可行性。

【参考文献】

[1]赵廷虎, 张勇.关节镜监控下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前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7,20(3):375-375.

[2]何加海,陈连锁,刘西斌,等.手法闭合复位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 2016, 33(9):1678-1680.

[3]莫挺挺,苏永宾,张维康.微创经皮桥接钢板技术治疗真骨盆缘完整的髋臼前柱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伤,2017, 30(6):561-565.

[4]刘政治,杨巍,黄晶,等.经皮闭合复位有限切开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7, 32(10):1041-1044.

[5]陈雪冲,刘小勇,王国华,等.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及钢板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16, 18(4):233-235.

论文作者:丁启龙,李复琴,罗海兴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  ;  ;  ;  ;  ;  ;  ;  

经皮微创闭合复位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可行性分析论文_丁启龙,李复琴,罗海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