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关系的历史考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文论文,关系论文,科学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我国著名教育家的共识是:大学应当体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渗透。不过,这一关于大学的基本理念却走过漫长曲折的道路。20世纪初,以鲁迅、严复、蔡元培等为代表的教育先驱在介绍西方科学、设计中国的科学教育时,总是认为“科学”的范畴既有自然科学,也有人文社会科学。1929以后年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公布的《大学组织法》等一系列的法案,规定以大学注重自然科学、专科学校则注重实用科学为原则,而对文、法科学的发展加以限制。此后文、法学科招生人数逐年减少,“重理轻文”现象加剧。在我国,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在教育体制、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方面开始制度性变革,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就是这方面改革的里程碑。“素质”范畴吸取了以往“通”、“专”问题辩论中的有益成果,同时又超越了它们的内容,提炼出更高层次的教育理念,准确地阐述了大学教育功能在于培养优秀综合素质的人才。“素质”又是知识与能力的进一步深化发展,含有多种素质内容,如思想道德素质、科学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大学素质教育中的文化(或人文)素质教育在实践中成为素质教育的切入口,通过它逐渐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起来。笔者认为,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将道德自觉、理性自觉和文化自觉的精神贯穿进去,或许会有助于为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