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冈市稠树塘镇田中村卫生室 422412;2 武冈市迎春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422400
【摘 要】 大柴胡汤出自汉代张仲景《金医要略》,是和解少阳,内泻里热之名方,笔者临证运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胁痛30余例,临床收到很好的疗效。
【主题词】大柴胡汤;治疗;胁痛
胁痛常见于西医的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 症、胆道蛔虫症、胁间神经痛等,是由于肝胆湿热蕴结,肝气有滞,瘀血阻滞,不通创痛;或肝血不足,肝络失养所致。临床比较常见,笔者临证运用大柴胡汤化裁治疗胁痛,收到一定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临床共收治胁痛病人50余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病程长者20余年,短者1天,伴胆囊结石者10余例,胆道蛔虫症者5例、肝炎6例、脂肪肝者5例,急慢性胆囊炎者14例。胁间神经痛者3例,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例。
2、治疗方法:
2.1 以大柴胡汤为基本方,其组成:柴胡15g、大黄6-10g、枳实10g、黄芩10g、法夏10g、白芍12g、生姜15g、大枣4枚。
2.2 临床运用大柴胡汤,其主治症是少阳阳明合病,塞热往来,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以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胁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之肝胆湿热蕴结证。临证用于治疗胁痛,需随症加减运用伴胆道蛔虫症者加乌梅30g、槟榔10g、花椒10g、使君子10g,伴胆来结石者加金钱草30-60g,海金砂10g,郁金10g,鸡内金10-30g,兼黄疸者加茵陈30g,桅子10-15g,黄柏10g,虎杖10-15g,痛甚者加郁金10g,佛手10g,川栋10g,元胡10g,伴瘀血者加归尾10-15g,赤芍10g,桃仁10g,红花5-10g,香附10g,元胡10g。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煎服法:大柴胡汤及随症增加之药物如法炮灸后,将药物取水浸半小时,武火煎沸后,再用文火煎45分钟,大黄后下,连煎二次,将所煎药物一起兑匀,分两次口服。7剂为一疗程,根据病情按疗程随症化裁治疗。忌食辛辣、油腻之品。
3、结果
临床收治病倒,根据病情不同,分别治疗2-6疗程后,症状消失,临床治愈率达100%。
4、典型病例:
病例一:李某,男,30岁,右侧肠胁肋疼痛,伴口苦,厌食、便秘三天,刻诊:痛苦貌,右胁下按压痛明显,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行肝胆B超示:急性胆囊炎,查肝功能无异常,遂诊为胁痛,辨为肝郁气滞,湿热蕴结证,治以疏肝行气,清热利湿,施以大柴胡汤加味,药用柴胡15g,枳实10g,黄芩12g,法夏12g,白芍12g,大黄10g(后下),生姜15g,大枣4枚,佛手10g,胡金10g,栀子10g,服三剂后症状缓解,连服15剂后临床症状消失。
病例2:张某,女,42岁,右胁疼痛伴恶心,呕吐半天,刻诊:痛苦貌,右胁疼痛,按压痛明显,伴恶心,呕吐,口苦,手足逆冷,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行肝胆B超示:胆道蛔虫症。遂诊为胁痛,辨为蛔厥证,治以疏肝行气,安蛔定痛。方选大柴胡汤加味,药用柴胡15g,枳实10g,白芍20g,大黄10g(后下),黄芩15g,法夏10g,生姜15g,大枣4枚,乌梅30g,花椒6g,槟榔10g,使君子10g,服三剂后胁痛、呕吐消失,蛔虫已退,但余症依在,原方继服10余剂后,诸症悉除。
5、讨论
大柴胡汤出自汉代名医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乃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之名方。是由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等组成。亦由小承气汤与小柴胡汤两方加减合并而成,和解为主,兼以泻下的方剂。本方主治少阳阳明合病,仍以少阳为主,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之少阳症;呕不止与郁郁微烦,则较小柴胡汤证之心烦喜呕尤重,症见心下痞硬或满痛,便秘或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此乃阳明经证,说明病已入阳阴,故当少阳阳明同法,和解与泻下并用。方中重用柴胡为君药,配臣药黄芩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轻用大黄配枳实以泻阳阴之热结,行气消痞,亦为臣药;芍药柔肝缓急止病,与大黄相配治腹中实痛,与核实相伍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痛;半夏和胃降逆,伍大剂量生姜,以治呕恶不止共为佐药。大枣与生姜相伍,能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脾胃,亦为佐药。共成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之妙方。而胁病一般是由肝郁气滞,湿热蕴结,瘀血砂石或虫积阻滞所致,治当疏肝解郁,清热化滞,活血和络。故临床运用大柴胡汤加味治疗胁病,能获得满意疗效。
论文作者:欧明勇,黄朝良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
标签:柴胡论文; 大黄论文; 少阳论文; 蛔虫论文; 枳实论文; 生姜论文; 胆道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1月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