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一种新的文明观&中国省市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所所长第六次学术研讨会综述_可持续发展论文

可持续发展:一种新的文明观&中国省市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所所长第六次学术研讨会综述_可持续发展论文

可持续发展:一种新的文明观——第六届全国各省市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所长学术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科学院论文,所长论文,第六届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各省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6年11月18日至20日,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和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发起的以“可持续发展:一种新的文明观”为主题的第六届全国各省市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所长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几十位全国各省市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所长和广东省、广州市的有关专家、学者欢聚一堂,对“可持续发展”课题从各个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会议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展开:关于人和自然的关系的现代解说;关于社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关于未来世纪的生态文明形态;关于“天人合一”的现代意义;关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权利和自然界发展的权利;关于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共同增长的价值观;关于代内平等、代际平等、人类和自然界的平等的平等观;关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发展观,等等。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九五”计划和15年远景目标纲要确立的两个基本战略之一,作为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所共同关心的全球性课题,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哲学理论界理所当然地成为学者们共同关心的热点课题。广东省经济的领先发展使可持续发展成为引起广东各界高度重视的亟待研究的课题,为此,这次会议在广州召开对于广东省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于幼军同志专门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

现将本次研讨会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第一,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的历史背景。与会学者、专家认为,传统工业化发展方式仅仅以国民生产总值为发展的唯一追求的指标,忽略其他社会因素,是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能源浪费、资源损耗等一系列恶果的根本原因。在技术万能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驱使下,粗鄙的人类中心主义一直限制着发展观的视域。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工业革命和生态革命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四次冲击。前三次打击都以人的自我贬值反为自我升值告终,只有生态革命才是对人的自傲的真正打击,使人从狂妄的人类中心主义摆脱出来。在全球性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锐减、人口爆炸、社会动荡面前,要求经济增长和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人口控制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人类的必然选择。

第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性质。一种观点认为,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一个经济调整战略问题,不是一个新的文化观、文明观的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是我国在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断自我完善和调整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结果。另一种相反的观点认为,可持续发展首先是一种思潮、发展观,然后才是一种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一种既包含了经济、社会、环境、人口全面发展又包含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的文明观,是一种把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发展融为一体的生态文明观(包括生态价值观、生态道德观、生态文化观、生态权利观、生态平等观等等)。生态问题不仅是经济和社会问题,也是精神文明问题。

第三,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和核心。一种观点认为,可持续发展有两个方面的重要问题,其核心方面是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另一种观点认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持续。可持续发展重在解决资源和环境的再生问题。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基本价值取向是作为社会主义特征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中心是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最终价值评判标准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第四,文化冲突背景问题。一种观点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不同于西方化的现代化道路。对于西方人来说,近代化和现代化是一回事;对于东方人来说,二者是两个具有完全不同历史内涵的过程。中国的出路只能是从自己传统文化价值中创造出新的现代化文明,根据自身社会特点进行现代化建设。一种反对意见认为,现代化核心的东西是西方工业文明和市场经济,不能因民族性而否认全球性。现代化的历史是一部被强制性实行西方化的历史。西方的现代化危机能否避免,正在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解决。另一种反对意见认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们国家的现实需要,不在于反西方。中国企业很多污染是整个工业体系和产业结构的污染,不是个别企业的污染,这就有一个工业体系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个操作问题,不是不同文化的对立问题。还有一种反对意见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全球性问题,应超越意识形态、地域性文化的狭窄范围。西方的环境保护要求确实有限制发展中国家的意识形态色彩,但生态道德并没有意识形态性质,不能因西方讲可持续发展自己就不讲,关键在于新的思想、观念有无价值和意义。工业化本身并非等同于环境破坏。依靠高科技对环境问题的治理,工业化道路仍然可以走。

第五,可持续发展道路战略的选择。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种新的选择。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已很难再突破,属无可选择。相反,中国作为后发展国家,她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选择。由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种自觉的选择,因此它具有一种后发优势。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不同于西方在占居世界80%的资源和能源基础上发展的路子,中国只能主要在自己固有的资源和能源的基础上进行发展,走自己的独特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种无可选择的选择。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态殖民主义造成我们发展的落后和生态环境恶化,这使我们只能在特定的情况下进行选择,即为了保持经济发展以赶上发达国家而付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代价,而且至少大部分的代价必须付出。要减少代价,只能利用高科技手段本身制约科技带来的问题。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不能走转嫁污染和破坏的路子,只能靠自己。中国已经选择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能再选择了。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综合选择。既要保持一定的速度,又要脚踏实地地进行,走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的现代化属于“后发”现代化,起步晚,不能停止发展去保护环境,只能在经济高度发展基础上利用高科技手段去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边发展边治理。中国搞现代化不但要走工业社会的路子,而且必须实现直超式发展,完成工业化和后工业化的双重任务。中国注定要走“追赶型现代化”的道路,但又不能急于求成,实行“经济增长第一”战略。为此,一方面要确保经济以可行的速度发展,另一方面要确保对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利用高科技手段尽量减少发展的代价,促进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要素的协调发展。

第六,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基础。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其一,从系统论观点来看,可持续发展是全社会系统各要素协调的发展。作为一个完善系统,它要求经济、社会、人口、环境、资源等要素协调并进。可持续发展概念起源于18世纪的“自然平衡”思想。平衡是动态的平衡,意味一种再生。自我再生的动态平衡引发出可持续性,所以本身就是发展而非外加于发展。首先可持续发展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其次,可持续发展是整个社会文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既包括物质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也包括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其二,从方法论来看,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世界观,必然也是一种方法论,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表现出来,即熵理思维方式。人类生存建立在三个有限的基础上:有限资源、有限能源、有限环境。这种有限的根源就是熵。熵理思维方式首先在生态环境危机方面突出表现出来,即生态思维方式。生态思维方式仍属地球可再生、可改善的浅层次思维,它的基础和进一步的深化,乃是熵理思维方式。熵理思维方式是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论的哲学基础。

其三,从环境伦理学或生态哲学来看,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必须从优化人类生存环境、强调生态文明和人文生态价值取向的角度拓宽发展的视野。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人类以新的价值观和伦理观审视自己的行为而作出的人和人、人和社会、人和自然相协调的发展战略。它所追求的文明,不是传统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而是生态文明。超越传统以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为中心的界阈、以人和自然关系为中心的生态伦理,是一种新的世界伦理。它要求尊重和维护自然的权利和价值,以宽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气魄拥抱大自然,担负起爱护和保护大自然的道德责任;要求破除自我中心主义,以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为视角,建立实现全球共同利益的代内平等和实现社会未来利益的代际平等的人类平等观;它要求树立人和自然共生共荣的观念,保持自然生态的平衡和良性循环,建立人和自然的平等观;它要求合理审慎地使用资源;走集约化生产的发展道路,防止不合理使用资源的浪费;尽可能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它要求节制人口的发展,让人口和自然生态保持和谐、平衡的关系。

标签:;  ;  ;  ;  ;  ;  ;  

可持续发展:一种新的文明观&中国省市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所所长第六次学术研讨会综述_可持续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