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英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鸿都小学 5144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被广泛的运用到教学的过程中,如何使得这一技术发挥其实际作用,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意识到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文章基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150-01
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如何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得信息技术教育能够落到实处,这些仍需要教师在不断的实践与探究中,进行完善和改进,而针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则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学习特性,并且为学生安排恰当的教学形式,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与此同时,教师也只有充分的挖掘课本内容,以及相应的信息技术,才能够有效的保证课堂效率得到提高,学生的能力也能够有所进步,
一、信息技术的基本作用
1.创新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再局限于讲授课的形式,而是通过丰富的信息渠道,为学生拓展大量的教学资源,从而有效的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与此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创新课堂形式,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线上教学等等形式,带领学生充分了解阅读教学的学习过程。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拓展丰富的视频资源,从而深化学生直观的学习印象,新兴的教学形式既能够有效的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与此同时,也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整体效率。
2.拓展教学资源,开阔学生视野
信息技术的另外一个好处在于它的便捷性,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间隙,为学生升拓展碎片化的信息资源,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及内容。教师一定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兴趣,以及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来开展资源的拓展,例如,教师可以运用视频等等形式,为学生分享阅读学习的窍门以及相应的技巧,进一步教师也要了解学生的兴趣,通过在课堂上展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而无论是任何一种教学资源的拓展,教师都需要以课文内容为基础,从而有效的深化学生的印象,使学生在培养坚实的学习基础的同时,开拓自身的知识视野。
二、信息技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拓展式教学,强化学生知识储备
正因为信息技术有着便捷性、丰富性等等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妨尝试采用拓展式的教学方法,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课文的相关内容,这样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与此同时,大量、丰富的学习资源,更能够激起学生的挑战欲,而这些对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都是有好处的。尤其是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只有为学生拓展丰富的教学资源,才能够使得学生的知识视野得到开阔,进而在后续的阅读过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对文章整体的把握能力都能够有所提高。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秦兵马俑》这一篇课文的阅读中,教师可以尝试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秦兵马俑的相关影视资料,从而深化学生的学习印象,在此,教师需要尝试采用一定的课堂导入环节,例如:秦兵马俑成功的将我们带到举世无双的珍贵历史文物面前,展现他们的精美,那么,大家不妨来思考一下,文章是怎样介绍兵马俑类型以及众多个性鲜明的勇士呢?教师可以尝试采用问题导学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则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丰富的课后资料,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更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则理应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有效的资源拓展来启发学生进行相应的文章阅读,从而深化学生的学习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悬念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不必被板书所限制,而是可以尝试随时调整多媒体的课件内容,这无疑会给教师带来更多的便捷,教师可以提前整理相应的问题或是知识的重难点,并且通过情景问题的导入,来启发学生的思考,在此基础上,教师则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课堂的反馈情况,及时的调整课件的基本内容,从而达到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同样也可以保证课堂的教学进度,而在采用悬念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首先把握文章阅读的基本脉络,这才能够使得悬念式的教学开展更加的清晰。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半截蜡烛》这篇文章中,本文记叙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的伯诺德夫人一家与突然闯入的德军之间展开的斗智斗勇的过程,因此,本篇文章在情节的描绘上充满了一种惊险、刺激的氛围,那么,教师则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将文章还原成相应的话剧或其它形式,从而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在将文章还原成剧本以后,教师也能够利用悬念式的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参与相应的情景扮演,从而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而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于文章整体思路形成大致的把握,与此同时,学生也能够深入文章情景,体会其中惊险的气氛,从而深化对于文章主人公的敬意。
3.启发型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结合信息技术这一背景,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不妨尝试运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在小学阅读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充分深入的参与的文章阅读的过程中,并且积极地开展了自主的思考,才能够对文章形成深刻的印象,从而加强课堂学习的效率,结合这一情况,教师理应运用相应的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有效的引导与帮助来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使得学生积极调动自身的思维,并开展相应的思考,这既是对于学生自身思维能力锻炼,同样也能够深化学生对于文章阅读的印象,进一步也能够有效的提高文章阅读教学的实效。
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文言文两则的学习中,教师,要注意到六年级阶段的学生本身具备着一定的文言文的常识,与此同时,他们也拥有一定的学习能力,那么,教师可以尝试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掌握文章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而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要完全的放任学生,而是要求教师及时的给予学生以相应的引导,既要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同样也要为学生明确大致的学习方向和目标,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沿着正确的学习思路开展学习,避免课堂时间的浪费,那么,这就需要教师提前了解文章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重难点,以及学生自身的水平,从而为学生设置恰当的引导方式。
4.反馈型课堂,深化学生学习印象
教师理应运用丰富的信息资源,带领学生开展及时的课堂反馈,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课堂总结、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针对于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教师一定要注意在带领学生开展阅读之后,鼓励学生进行总结与整理,从而将所学的内容进行记录下来,这有利于学生在后续的阅读或是写作的过程中,及时提取相应的阅读素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阅读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而在课堂上运用相应的反馈信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的便利性,通过及时的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从而使得学生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
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的运用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保证的信息技术教育能够落到实处,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信息技术本身的作用,与此同时,不论是采取任何一种教学形式,教师都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性,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这才是运用信息技术,开展阅读教学的本质目的,而在众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只有结合学生的学习特性,才能够研发出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使得信息技术这一新兴的教学手段,真正的运用到实际课堂中。
参考文献:
[1]变通,凸显教学模式生机——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灵活运用[J]. 胡文东. 四川教育. 2010(11)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 雷爱红,胡永辉. 新课程(中) 2017年12期
[3]信息技术为课堂推波助澜——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应用研究[J]. 黄乐静. 科技资讯. 2010(01)
论文作者:魏小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学生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教师论文; 过程中论文; 课堂论文; 文章论文; 印象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