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综合与实践”案例研究——以“淘气的校园”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为例论文,淘气论文,案例论文,校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按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北师大版教材在修订的过程中重新撰写了“综合与实践”的内容,并丰富其内容,形成“数学好玩”单元,旨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积累思考经验. 一年级上册“数学好玩”单元中的第一部分是“淘气的校园”.教材的编排意图是:通过“议一议”“做一做”“想一想”等活动,让学生在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下面是我与一年级数学老师进行“淘气的校园”的教研实录. 位惠女:下周我们要进行“淘气的校园”的教学了,大家有什么想法? 张老师:我觉得按照课本上的几个步骤,老师讲一下就行了. 范老师:我觉得可以尝试让学生活动一下,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李老师:我同意张老师的意见,我觉得学生年龄小,小组活动的时候太乱了,耽误课堂时间,所以教师直接讲解就行了. 位惠女: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同桌两个人合作,做示范和例子,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张老师:我也很想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但是一年级学生不认识的字也多,合作学习的效率很低,我觉得还是教师讲解课堂效率比较高. 经过将近一个小时的交流和讨论,张老师和李老师接纳了我的意见,同意在课堂上尝试让学生合作学习,试着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我走进每一位老师的课堂,进行了现场听课. 在听课中,我发现一些实际的问题会阻碍学生的思考:一是学生识字量有限,造成记录困难,即使是学生会写的字,写得也很慢,课堂效率确实比较低;二是老师不习惯等待,喜欢催促与讲解,当老师发现学生做得比较慢时,就会用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考. 虽然集体备课时,大家都愿意尝试让学生合作学习,但实际上课时,面对学生比较慢的情况,三位老师基本上都选择了讲授,把学生自己主动进行探究的问题,演变成一个个讲解的问题,一道一道讲给学生听,学生只需要完成相应的作业就可以了. 确实,因为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合作学习比较困难,常常需要教师的介入.老师们在进行综合与实践活动时,常常会感到无从下手,介入少的话,课堂效率确实很低;介入多的话,就成了教师自己讲解,而且很容易把活动当作问题去讲解,变成了学生解答一个个独立的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很难从综合与实践活动中,获得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经验,也就无法体现综合与实践本身蕴含的数学价值. 那么,如何鼓励一年级的小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并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呢?这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学习目标 1.在“议一议”“做一做”“想一想”的活动中,体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能运用10以内的数和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各种形体的特征,发展初步空间观念. 2.在发现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自我评价活动,形成初步的反思意识. 二、活动设计 (一)在情境中明确学习任务 1.出示课本情境图(如下图),寻找数学信息. 教师提出问题:请你仔细观察淘气的校园,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可能出现的答案: (1)学生会直接说自己发现的数学信息.如踢毽子的有7人;跳绳的有6人;跑步的有两队,一队是3人,一队是5人;踢足球的有12人;有1个小朋友把足球放进箱子里;有2个足球门…… (2)学生可能会发现这次活动的任务:“你能找到淘气校园里的数学问题吗?” 2.根据学生可能的答案,可以按如下的教学计划进行. (1)如果学生直接说发现的数学信息,可鼓励学生进行如下的学习活动. ①学生表达自己发现的数学信息. ②鼓励学生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③面对比较杂乱的数学信息及问题,可转入“议一议”的活动,并提出讨论问题:如何记录发现的数学信息? (2)如果学生直接发现了这次活动的任务,可鼓励学生进行如下的学习活动. ①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机灵狗提出的活动任务. ②再次明确活动任务:你能找到淘气校园里的数学问题吗? ③学生自主寻找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④全班交流发现的数学信息和提出的数学问题. ⑤面对比较杂乱的数学信息及问题,可转入“议一议”的活动,并提出讨论问题:如何记录发现的数学信息? 设计思考:利用学生熟悉的操场上的情境图,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此次活动的任务:找到校园里的数学问题.希望学生通过寻找操场上的数学信息,尝试提出数学问题,而在面对许多数学信息及提出的数学问题时,能够分工合作完成活动的任务,从而转入“议一议”的活动. (二)议一议 学生讨论:如何记录发现的数学信息? (1)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想法. (2)全班交流想法,形成一个基本意见. 学生可能出现的思路:一个人说信息,一个人记录. 讨论如何进行分工与记录. 设计思考:在讨论“如何记录发现的数学信息”中,逐步清晰该如何进行分工合作.明确要找到校园里的数学问题,寻找和记录数学信息很关键. (三)做一做 1.分组活动:记录发现的数学信息. (1)先进行组员分工,再进行记录. (2)记录完成后先在小组内交流是如何记录的,并推选小组发言人进行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并在实物展台上展示学生的作品. 学生汇报时,要关注学生发现的不同信息,如操场上参与各个活动的人数、建筑物的形状、高矮比较等,并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 3.填一填. (1)学生根据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人数填一填(如下图). (2)全班交流填入的信息. (3)根据填入的数学信息,尝试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全班交流. 可能出现的情况:学生可能提出加法问题,也可能提出比较多少的减法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暂时无法解决,可以放入“问题银行”中,待以后学到相关知识时,再进行解决. 设计思考:此环节是结合教材中的3个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分工,记录发现的数学信息,并统计操场上参与各种活动的人数,据此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经历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得到解决问题的成果的学习过程,为以后自主开展探究活动做好准备. (四)想一想 1.回顾与交流:我们是如何找到淘气校园里的数学问题的? (1)学生讨论是如何找到淘气校园里的数学问题的. (2)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学生的思路可能是:观察并记录发现的数学信息,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 2.提出新的活动任务:咱们的校园里有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学生分组进行活动,直接到校园内寻找数学信息. (2)全班进行交流. 交流时要注意根据教材提供的信息,注意拓展学生的思路. 3.再次回顾与交流:小组内是如何寻找校园内的数学信息及提出数学问题的? 设计思考:此环节主要是总结、反思并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成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同时,借助寻找自己校园内的数学信息及数学问题,进一步熟悉刚刚获得的解决问题的经验,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五)自我评价 1.讨论与交流: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学生填写自我评价表(如下图). 3.交流学生是如何评价自己的学习活动的,说说自己的想法. 4.根据大家的交流,修改自我评价表,并交流为何做这样的修改. 设计思考:一年级小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的时候,有的学生会认为自己表现得都很好,都是笑脸;有的学生会认为自己的表现都不好,都是哭脸.如何引领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也是教师要思考的问题.在进行这个环节的教学时,鼓励学生在讨论与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第一次的自我评价,并在全班进行交流.全班交流后,结合同学及教师的建议,在慎重思考的基础上,可修改自我评价,但需要说明自己为何要进行修改.在此过程中,逐步明白在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中,哪些行为是好的行为,自己该如何努力. 一、学生的表现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熟悉的场景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与欲望,我们对教材中呈现的“淘气的校园”中的场景,利用高科技手段变换为上课班级学生的课间活动场景,限于拍摄中的实际情况,对教科书情境中呈现的部分活动进行了改造.如把踢足球的场景修改为了丢手绢的小游戏,参与的学生为7人.当学生从自己班级的课间活动中寻找数学信息、记录数学信息,尝试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决时,显得特别的兴奋,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让人比较惊讶的是学生记录数学信息时的表现,有的学生是文字记录的,有的学生用图画进行记录,有的学生利用象形表格进行记录(如下图所示)……在交流的时候,学生能结合不同的记录方式寻找更为合适便捷的方法,这种活动对儿童的学习来说是有意义的. 下面是课堂上师生交流的过程. 师:(呈现学生的作品:文字的、图画的)你比较欣赏哪种记录的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生1:我觉得用文字记录的比较好,比较明白玩哪种游戏的各有几人. 生2:我有不同的意见,用画图的方法挺好的,记录得比较快,还比较清楚. 生3:我也觉得画图的方法好,快而且省力. 生4:我觉得画图的时候,可以再少画一些,比如踢毽子的3人,不用画3个毽子,画1个毽子,后面写个3就行了,我觉得这种方法比都画出来好. (大部分学生同意生4的建议) 师:我觉得小朋友们都很了不起,能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进行记录,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讨论与交流,大家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现在请你修订自己的记录方法. 在交流中,教师并没有认定哪种记录方法是好的,而是鼓励学生自己修订记录方法,在修订中去认同不同于自己的方法,从中体会比较简洁的记录方法.学生的学习就是这样,在欣赏别人思路的同时,学会判断. 二、多彩的作业 1.学生利用图画的形式,表达对加减法的理解. 课后,我们尝试让学生完成一些实践性的作业,进行了多样作业的开发和设计,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有的学生记录了校园中的数学问题,例如我家的厨房,我家的客厅等;有的学生记录了自己家里的数学问题,如教室里的数学问题,教师办公室里的数学问题等(如下图所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数学的朴素理解. 2.学生利用多样的形式表达对图形特征的认识. 一是进行了“立体图形大变身”的活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这些立体图形在哪里呢?易拉罐、纸盒、废旧光盘、乒乓球……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变废为宝,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是进行了社区中图形的收集和整理,学生利用拍照或画图等形式,制作成图形小报,从中体会生活中到处都是形的世界. 三、老师们的体会 课后,我们再次进行了集体教研.在讨论中,老师们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惊讶不已,没有想到一年级学生居然会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和表达,特别是基于这个主题下开发的一些有趣的作业形式,学生的作品更加坚定了老师们的信心. 老师们纷纷表示,这样的课堂要舍得给学生时间和空间,创造适合儿童学习的问题场,放慢教学的脚步,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开发学生力所能及完成的作业,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一年级“综合与实践”个案研究--以“顽皮校园”为例_数学论文
一年级“综合与实践”个案研究--以“顽皮校园”为例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