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产业优势--对外贸企业物化的思考_外贸营销论文

构建产业优势--对外贸企业物化的思考_外贸营销论文

构造产业优势——外贸企业实业化的思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外贸企业论文,优势论文,实业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今世界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若将商场喻为战场,那末新的世界大战的“武器”就是具有竞争力的高附加值商品。我国的外贸企业如何在全球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笔者认为,利用外贸企业对市场了解且信息灵敏的优势,对一些具有广阔前景的新产品进行研究、开发、投资,推进产业化,形成规模生产,创出名牌,是加快外贸企业实业化的有效途径。

一、外贸企业实业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保持着持续高速发展的势头,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1994年进出口总额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4%,1995年预计进出口总额可达2600亿美元。整个“八五”期间进出口总额预计比“七五”期间增长一倍以上。但前景确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外贸企业亏损严重,经济效益下降。据统计,1995年上半年全国有83%的外贸企业出口亏损,其中部批企业有40%出口亏损。

究其原因,一是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超前。一般认为,对外贸易的增长以高于国民经济增长5至10个百分点为宜。 过低起不到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过高则可能带来新的矛盾和问题。以福建省为例,90年代以来,外贸进出口额的年均增长速度超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17个百分点,出现外贸增长过度超前的负效应。二是不少外贸企业出口总额的增长主要是通过“数量型扩张”实现的。因此出现了出口额上升而单位出口商品创汇水平不仅没提高,反而下降的局面。这种“数量型扩张”不仅导致有限自然资源的大量外流,更严重的后果是容易为一些国家搞贸易保护主义提供反倾销报复的借口。三是外贸企业没有形成完整的出口商品科研开发体系和固定的资源基地。商品档次低、质量和供货不稳定,应变能力差。四是外贸企业的经营过于分散,企业经营规模小,经济秩序混乱,经营渠道和经营网络薄弱,出口国别过于集中。五是国内各企业间争夺资源,导致商品单价的不断攀升而对外又竞相压价。其结果是出口商品换汇成本提高、经济利益大量流失,而且会刺激国内的通货膨胀,在一定程度上也将招致国外的反倾销。

1995年以来,由于汇率趋升、出口退税滞后、收购资金不足、银行利率和税率调整,外贸出口举步维艰。同时国家又取消了20种商品的免税进口并对大宗商品进口进行专营,对于经济特区来说还有半税商品额度的大量减少……,这些因素造成1995年外贸增长的趋缓。经济特区对外贸易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五个经济特区曾以“占全国国土面积0.35%, 占全国总人口0.8%、实现了全国12%的出口额,在特区生产的50%工业品进入国际市场”之辉煌业绩而自豪。据经济权威部门的专题报告显示,1995年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厦门、深圳、珠海、汕头的增幅比1994年上半年、1993年的增幅大步下跌,远远低于上年同期增长29.6%的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厦门增长2.82%,深圳增长19%,汕头增长14.6%、珠海降幅9.5%。 “特区外贸优惠政策的消失,特区外贸公司优势的逐渐弱化,特区与资源地之间的竞争加剧”这一预测已成现实。

难道外贸企业昔日的繁荣已成昨日黄花?这对于大中型外贸企业来说,回答是否定的。外贸企业的决策们考虑的是:如何在困难和挑战面前,进行二次创业、再造辉煌?更具体地说,要尽快抉择,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企业如何赖以生存?(2)企业如何增加积累?(3)企业如何加快发展?

据报道,经济特区某外贸企业的决策者们在二年前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以进出口解决温饱,以房地产解决积累,以实业投资解决发展。”用他们的话叫做:换一种“活法”。这种“活法”给企业带来了勃勃生机,他们在困境中寻到适合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二年过去了,此时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崭新的天地和一个大企业集团的雏形。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他们深感实业投资确实有力地增添企业发展的后劲。

二、构造产业优势的关键在于产业结构的优选

对于长期以进出口贸易为主营业务的外贸企业,虽然有的在前几年投资出口基地,办了一些“第三产业”;不少外贸企业的战略规划上也不约而同地写上“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字眼。但对于“如何发挥本企业的优势发展实业,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这一实际问题的解决,不少外贸企业还缺乏理性和感性的认识。理论问题确需深入研究,更重要的是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闯出一条新路。

就外贸企业而言,经营目标基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规模目标——销售额、市场占有率;另一类是效益目标——利润率。也就是通常说的“规模优先、效益核心”。这二者不可偏废。但在企业的各个不同发展阶段,这两者间必须有所侧重。对于一般企业来说,优势主要体现在人才、技术、管理、设备、资金、市场等六个方面。对于外贸企业更要注重原有主营业务的“前伸后延”,使新投资项目能在企业内形成综合的、甚至是乘数的效应。实业投资可利用原有贸易渠道,采取“先贸易后实业”的做法,以减少投资风险。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外贸企业的实业投资还必须注意以下二个方面问题:

第一,应认识到产业是一个开放系统,“投入产出法”可使之结构优化

根据当代的大系统观,“产业”是一个开放非平衡复杂的大系统。客观上产业系统存在着依靠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才能保持有序的非平衡结构。运用“投入产出”的方法便于建立调节增量和存量的有机结合机制,用于调节产业结构,使产业结构能向高度优化结构演化。产业系统作为一个开放系统,从时间的角度看,地区间、产业间乃至产业内各行业的发展速度都不平衡;从空间角度看,布局也不平衡,各地区间、各产业间的发展也不平衡,也就是存在着经济势差。而经济势差将引起竞争和涨落并相应地形成动态的经济流,使产业系统体现出其非平衡的本质特征。所以在产业结构选择上我们应尽力促进产业系统远离平衡态。事实证明,处于平衡态的系统总倾向是无序的,而人们愿意得到的产业系统形成的耗散结构只有在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中才可能出现。

第二,以市场为导向,选择好投资的产业类型

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生产和经营才能生存。以市场为导向,笔者认为应包括了解近期市场的变化动态和市场发展趋势预测等主要内容。

有关资料表明:1995年国际市场的一些商品价格下跌,但也有一些商品价格仍在上涨。总的趋势是:初级产品经一个短时期的疲软和下跌后,会逐渐回升;而制成品的价格仍保持坚挺甚至上升。同时,有关部门对本世纪90年代后几年的经济发展态势也进行了分析,预测消费趋势将出现:发展“需求”为主体,兼顾“享受”需要,以提高生活质量为主流的消费革命,从而带来整个工业产业的更新换代。这一发展趋势将表现为以下8个方面:(1)家用电器的更新换代;(2)交通工具的普及;(3)办公室自动化程度的提高;(4)住宅“革命”引起的室内装饰热能持续数年;(5)服装、鞋等消费品向“时尚化”、 “个性化”发展;(6)食品工业以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为主要发展方向;(7)我国城市住宅的商品化将促进基础设施和住宅建设的发展;(8) 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将走俏。

对于处于世纪之交的外贸企业,若要使自己的实业投资决策更具前瞻性,必须对21世纪的发展趋势做一些调研:

(1)21世纪将是全人类从农业产业革命、 工业产业革命进入信息产业革命的时代;(2)21世纪将发展“人与自然协调的经济”, 即“可持续发展的经济”;(3)在未来社会中发展最快的、 对社会影响最大的无疑是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外贸企业可以从上述国际市场需求及21世纪的发展趋势中,寻找出更适合本企业特点的产业进行投资,优选自己的产业结构,从而构造自己的产业优势。

三、外贸企业向实业投资必须上规模、创名牌

经过数年努力,大中型外贸企业已有一定的经营规模,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资金。有的企业还具有创办中小型生产企业的实践。在目前形势下,外贸企业在向实业化投资前应先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对那些长年亏损的企业下决心整顿、关、停、并、转。对新投资的实业可行性研究中要把规模经营列为重点;在销售中把“创出名牌”做为努力方向。

“规模经营”是国际上一些国家企业发展的经验。目前在我国大力提倡“规模经营”,更有其现实意义。因为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外贸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关于规模经营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扩大市场的占有率等观点已为多数人所接受并准备实行之,本文不多阐述。

关于“名牌”意识,目前还没有引起多数外贸企业的重视。“名牌”从何而来?一种产品的价格可以高出同类产品的几倍甚至几十倍,有何诀窍?为什么消费者心甘情愿地认定:“就买这个牌子”?

首先,“质优款新”是名牌依托的基础。“名牌”产生于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和直接消费品素质增长的相对缓慢两者间的失衡。而“名牌价值”正好成为实现这两者间平衡的筹码。创立名牌的过程是一种将商品赋予“个性”的商业文化过程。这个商业文化过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创名牌”的关键在于抓住消费者的心理,以高水准的文化品位为指导,推出全新的营销方案,即完美的包装、具有创意的广告、大规模的促销、CI(企业识别系统)、EI(环境识别系统),对消费者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等。当这种高水准的广告定位被广大消费者接受时,质优款新的产品就成为“名牌产品”了。改革开放以来,在外国名牌的冲击下,我国饮料名牌中只余“健力宝”一唛;照相机名牌仅剩“海鸥”一种。经济学家认为,创造名牌是企业生存之根本,发展名牌商品的市场是符合客观要求的,且有利于产品参与国际大竞争。创“名牌”这一系统工程是艰巨的过程,需要企业持之以恒、自强不息去创造方能实现。而“名牌”给企业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当然是不言而喻的。“创名牌”这一工作必须纳入企业投资决策的议事日程。

我国外贸企业在扩大开放、深化改革中要加速实业化进程,构造产业优势确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经过长期艰辛的努力,其间可能会出现一波三折。但灿烂美好的未来属于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人们。要使实业投资减少失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决策者们少一些随机决策,多一些理性决策。

标签:;  ;  ;  

构建产业优势--对外贸企业物化的思考_外贸营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