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债券与人民币国际化_国际货币体系论文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债券与人民币国际化_国际货币体系论文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IMF债券与人民币国际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债券论文,国际货币论文,人民币论文,体系论文,IMF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金融危机爆发,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缺陷是重要原因。周小川行长揭示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1],并主张提升具有“超主权”货币性质的特别提款权(SDR)的地位和作用,长期内稳步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向多元化发展。现实而言,改革国际货币基金(IMF)治理结构,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是当前比较有可能实现的一步。二十国伦敦峰会达成协议,承诺向IMF提供合共5000亿美元的融资支持。作为行动的一部分,IMF于7月1日通过了债券发行框架,中国则在9月初成为第一个与IMF签订债券购买协议的成员国。本文在分析IMF发行债券的背景与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IMF发行债券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潜在作用。分析表明,此举有望成为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一个契机,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一个潜在的途径。虽然其作用不应高估,但是我国应利用好这个机会,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并以此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

一、IMF发行债券的背景与框架

一直以来,IMF主要通过了新旧两个借款安排(General Arrangement to Borrow和New Arrangement to Borrow,简称GAB和NAB)进行融资。两个协议分别始于1964年和1998年,总金额分别为185亿和340亿SDR,由相对富裕的国家作出向IMF提供贷款的承诺。由于苛刻的贷款条件,不管是在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在其后的阿根廷等金融危机中,IMF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次金融危机爆发后,冰岛、东欧等国家相继出现国际收支危机,IMF资金需求大幅上升,IMF也放宽了贷款条件。由于形势严峻,世界各国希望能够更大程度地发挥IMF的作用。作为对GAB和NAB的补充,2009年初IMF与日本达成1000亿美元的双边借款安排。在2009年4月伦敦二十国峰会上,与会各国同意把对IMF的融资承诺增加5000亿美元,从而使IMF可支配资金总额达到7500亿美元。5000亿美元增资主要通过扩充NAB实现,包括了日本提供的1000亿美元双边借款安排。到9月初,各国承诺向IMF提供资金已达到5000亿美元,其中美国和欧洲分别承诺1000亿美元和1780亿美元。

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金砖四国”虽然承诺提供资金,但并不愿意以NAB方式向IMF提供资金。这些国家认为,IMF的现有决策机制和份额分配没有充分体现发展中国家的实际经济地位,要求增资必须与IMF改革挂钩。以中国为例,目前份额只占总份额的3.72%,根本无法体现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实力和应有的地位。但是,发展中国家份额的增加意味着发达国家份额的减少,发达国家并不愿意放弃既得利益,IMF份额分配改革需要经过长期的讨价还价。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既不改变IMF现有格局、又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增资的渠道,IMF债券便成为兼有灵活性和临时性的变通安排。7月1日,IMF执行董事会批准向官方部门发行债券的框架[2]。IMF债券的融资条件与IMF最近签署的双边借贷协议类似,主要特征如下:

第一,这是一种临时性的安排,发行总量不会太大,且IMF只在有实际需要时才会发行。由于目前美、日、欧三大经济体向IMF提供(或承诺提供)的资金已达3780亿美元,加上其他一些国家也可能通过NAB方式向IMF提供资金,IMF增资5000亿美元的缺口并不大。债券在IMF向成员国发放非优惠贷款时发行,即相关国家先签订协议承诺一个认购的总额,具体的发行数额则视IMF的实际需要而定。目前存在的多项多边和双边借款安排都属于这种情况。一旦达成NPA,成员国承诺在至少一年(IMF可决定再延长一年)内将购买债券,IMF可与成员国协商延长期限,但总计不超过五年。可见,这是一种临时性安排。

第二,IMF债券的融资条件与原有的借款安排并无本质的区别。债券以SDR计价,按照面值发行,利息根据前一季度SDR的平均利率按季支付。IMF债券征得IMF同意可以转让给官方部门的合格持有人,不得转让给私人部门,也不可用于衍生产品交易。IMF可以提前偿还部分或所有未到期债券。如果有国际收支需要,持有者也可以要求IMF提前还款。最重要的是,IMF债券以SDR定价,收益率与SDR利率挂钩。

由此可见,IMF债券虽然名为“债券”,但实际上更接近于借款(Borrowing),与原有的借款安排并无太大区别,收益率比较低,是一种超短期的票据。它仅由IMF向各国定向发行,私人投资者无法参与,只可以在官方部门转让,因此基本上不存在二级市场交易,更不存在着衍生工具的交易。当然,认购方的流动性风险并不大,因为只有国际收支状况强劲的成员国才可以购买,并且可以根据国际收支状况要求IMF提前还款。IMF债券与原有借款安排的最主要区别是,IMF债券的购买承诺并非永久性的。因此,相对于原有的借款安排,IMF债券提供了一种变通的灵活融资方式。

二、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潜在的有利影响

第一,将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一个提高其在IMF影响力和在国际经济事务中话语权的机会。通过认购债券的方式向IMF增资,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增强的现实,体现了其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日渐上升的力量,既表明了共同应对危机的负责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IMF改革的期望,并借此施加压力。IMF债券的临时性和灵活性提供了可进可退的机制:如果增加份额和投票权的要求得到满足,中印巴俄等国家自然可以把临时性的债券认购变为永久性借款安排;反之,如果改革进程不如预期,发展中国家可以将增资变成谈判筹码,适时加以增减[3]。只有更大程度地参与,才有可能获得更大的发言权,购买IMF债券符合发展中国家对IMF改革的诉求。

第二,从更长远的角度看,IMF发行债券将有助于推动SDR扩大使用范围,为未来IMF的改革和SDR成为超主权货币建立基础。除了发行SDR计价债券,IMF还增发了相当于2500亿美元的SDR,SDR的规模现已大大超过原有水平,SDR的使用将推动原来拟议中的各种方案。例如,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IMF已提出了SDR替代账户的建议,即成员国将外汇储备交给IMF管理来换取SDR[4]。但是,由于美国反对等原因,SDR替代账户方案并没有进展。那么,这一次IMF融资金额这么巨大,可能会涉及到类似于替代账户的实际操作,比如说购买IMF债券的国家完全有可能会将持有的美国国债交给IMF管理,这种操作实际上与周小川的建议基本一致,而实际上也类似与SDR替代账户的方案[1]。

三、用人民币购买IMF债券的意义

一是,IMF获得人民币之后,将人民币直接借给其他国家,而其他国家则将获得的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那么,人民币就将在小范围内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持有人民币的国家,一方面可以在与我国进行经济交易时使用人民币进行支付,另一方面也可以购买其他人民币资产。虽然目前境外人民币资产规模和种类仍有限,但是规模将有望逐渐扩大。例如,近期我国已经决定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外国官方完全可以选择购买香港的人民币资产,包括高等级人民币国债。我国甚至也可以允许获得人民币的外国官方到我国国内来购买国债等人民币资产,从而提高持有人民币的吸引力,这涉及部分资本项目可兑换。但是,向IMF提供人民币资金意味着允许外国官方部门持有人民币,购买我国国债或者是存入我国的银行获得利息将是必然的。

二是,IMF可能用人民币向我国购买美元等可兑换货币,或者是其他国家获得人民币贷款之后也可能向我国购买可兑换货币。如果IMF向我国购汇,购买金额可能会比较大,那么我国就有可能会直接将持有的美国国债交付IMF,由IMF处理美国国债。IMF可以通过卖出美国国债之后再向其他国家提供美元的贷款。也可能是,其他国家向IMF借入人民币之后,再向我国购买外汇。这种情况必然牵涉到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的处理,具体操作可能会与上文所提的替代账户相似,相当于我国用SDR计价的IMF债券置换了美国国债等外汇储备。IMF或其他外国官方机构用人民币购买美元等资产后,偿还时就必须以外汇购买人民币偿还,汇率风险将由其承担。

根据IMF最初公布的债券发行框架,IMF债券必须以可用的(Usable)货币来购买,目前人民币还没有实现完全自由兑换,但我国能够以人民币购买IMF债券,原因有二:一是我国购买规模达到500亿美元,从而握有充足的谈判筹码;二是也反映人民币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际接受性,一定程度上说明人民币已经具备了较高信誉。不管如何,一旦IMF实际发债,IMF获得人民币资金,那么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人民币将成为其他国家的外汇储备。此外,在IMF和外国官方持有和使用人民币过程中,都会涉及到人民币的国际支付结算问题,这对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无疑是一定作用的。总体而言,以人民币购买IMF债券,不仅增强我国参与IMF事务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发言权、分散外汇储备风险,还对人民币国际化,乃至于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都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总体作用评估与结语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一步是对IMF投票权进行重新分配,提升发展中国家在IMF的影响力,并且在此基础上逐渐促进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最终建立统一的、超主权的“全球货币”。IMF发行债券给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机会,而我国以人民币购买IMF债券,将有助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从而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也具有潜在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对此不应高估,理由如下:

第一,目前IMF资金并不紧缺。除了日本已经提供了1000亿美元贷款承诺之外,其他各项贷款承诺已经基本满足IMF对资金的需求,IMF并没有现实的紧迫性大量发行债券。债券购买协议目前仍然只是一个承诺,是否发行和发行的数量仍不确定,甚至完全有可能是IMF并不需要实际发行债券。本次金融危机并非国际收支危机,对资金的需求甚至可能不如亚洲金融危机来得严重。增加IMF资金获得能力,提高IMF应对危机的能力,更主要的目的是防患于未然。由于金融危机逐渐过去,发生国际收支危机的国家经济好转,需要IMF资金援助的国家有限;随着危机的消退,改革的压力和动力也有可能消退。

第二,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推动作用也不容高估。一方面,现有的国际储备货币国,特别是美国仍然力图维持其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即使日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份额不大,但是日本在去年发生危机之后,就急忙宣布向IMF提供1000亿美元的贷款支持,其目的很大程度上还是在于维持其既得利益[6]。随着危机的逐渐消退,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动力和压力将有可能逐渐消退,即使是增加发展中国家在IMF份额这样的合理要求,也可能需要发展中国家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经过长期的政治博弈。

第三,同样地,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促进作用也不应高估。首先,IMF需要从我国借多少难以确定,甚至是否需要从我国借款都存在着未知之数。其次,在资本项目尚没有实现自由兑换的情况下,人民币使用范围有限,在海外的接受性仍存在着一定的疑问。各国愿意接受人民币,除了我国巨大的经济总量和经济发展潜力之外,很大程度上还是看重我国持有的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可以说,巨额的外汇储备是人民币在国际上被接受的最重要的基础。换言之,短期内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仍然是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资产。

美日欧等在金融危机中,不得不作出一些妥协和让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得以取得一定进展。但是随着改革深入,必然会进一步影响到发达国家的利益,特别是影响到以美元作为工具实现金融霸权的美国核心利益,阻力必然会越来越大。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最终只有依靠发展中国家自身增强实力。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理应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具体到IMF债券的发行以及我国以人民币进行购买,对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都具有潜在的推动作用。因此,我国应利用好这一机会,“借道”IMF债券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事实上,只有当人民币成为可以与美元、欧元等储备货币抗衡的国际储备货币之时,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才有基础,并且只有当人民币成为SDR的构成货币,SDR成为超主权货币才有可能成为现实,而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可以说,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是中国的现实需要,也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需要。

标签:;  ;  ;  ;  ;  ;  ;  ;  ;  ;  ;  ;  ;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债券与人民币国际化_国际货币体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