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建立国家数字图书馆分中心——关于区域数字图书馆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数字图书馆论文,试论论文,区域论文,国家论文,中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国内外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进展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大力开展数字图书馆的工程研究和建设,并且取得了 许多实质性的进展。对于我国来说,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与开发刚刚起步。作为知识信息的重 要载体,数字图书馆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评价一个国家信息基础水 平 的重要标志和本世纪各国文化及科技竞争的焦点之一。因此,在中国建立数字图书馆更加具 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2000年12月17—19日,由文化部组织,在海南省万宁市召开了“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资源 建设工作会议”。会议的主题是:研究、部署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资源建设工作,认清形势 ,抓住机遇,积极推进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资源建设。会议论述了资源建设在中国数字图书 馆工程中的核心地位,提出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性。会议认为,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 是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一定要统筹规划,抓住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步实施。
1999年,国家图书馆文献数字化中心成立了“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是集资源 数字化建设的研发和生产为一体的实体,公司拥有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国内最完善的 数字化加工环境、设备。到今年4月底已完成了17万册的图书数字化,并以每天约20万汉字 数字化的速度递增。其建设目标为:在互联网上形成超大规模的、高质量的中文数字资源库 群,并通过国家骨干通信网向全国及全球提供高效服务;总体技术与国际主流技术接轨,建 设一批中文多媒体资源库,总容量不低于20TB;联合引进若干国内需要的国外专题资源库; 实现全国大部分地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联合采编及馆际互借;完成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 图书馆智能应用系统;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持续发展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
就发达国家数字图书馆的进展而言,到目前为止,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可称为 “初级阶段”,即图书馆自动化管理集成系统发展阶段,大约从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 以美国国会图书馆正式发行MARC的机读目录为标志,图书馆正式步入了自动化的阶段。第二 阶段可称为“过渡阶段”,为图书馆在网上进行全球性、整体化电子文献信息服务的新阶段 。这一阶段始于1985年左右,以CD—ROM光盘和局域网络开始在图书馆得到应用为主要标志 。目前我国图书馆正处于这一阶段。第三阶段可称为“全文数字化阶段”,即将分散于各种 载 体、不同地理位置、不同专业学科、不同文献类别的信息资源以全文数字化方式储存,以网 络化形式互相连接,提供分散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用户即时利用。
2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内容
所谓数字图书馆,目前处于各抒己见阶段,因而,众说纷纭。比照各家说法,大体可概括 为:它是建立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上的数据库信息系统,它的组织方式是网状化的,是一个互 连空间;新的存储技术,它存储的信息是用电磁介质,按二进制编码的方法加以存储和管理 ,各种文献载体将被数字化,所以是海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馆藏”概念不局限于文献, 没有地理时空的局限,在检索模式上是以全文检索、多种媒介、多种语言为特征的;它的服 务 模式是以用户为主,有一个统一的用户界面和参考咨询系统。但笔者就“在检索模式上是以 全文检索为特征”对数字图书馆的概念产生了疑义。难道各种载体文献的全文数字化就是 “数字图书馆”吗?笔者想就此做一点阐述。
“馆藏资源数字化”、“社会资源馆藏化”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主要内容,也是主要任务 和主要模式。所谓“馆藏资源数字化”,就是将本图书馆已入藏的各种载体文献数字化,包 括“书目数据库建设”、“信息系统建设”和“各种载体文献全文数字化”。就“书目数据 库建设”、“信息系统建设”而言,笔者与“数字图书馆”研究者范晓鹏有共同的观点,即 书目数据及信息系统建设对于图书馆界来说,也是“馆藏资源数字化”的一个方面的内容, 它们虽不是以全文的形式数字化的,但它作为“数字图书馆”的内容,通过网络上的联采 联编系统可达到网上资源共建、共享的目标。另外,所谓“社会资源馆藏化”,就是组织网 上电子信息,使其成为本馆馆藏,包括各种数据库和电子期刊等,并为读者提供有效服务, 使读者很方便地获得所需的信息。
3 区域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区域数字图书馆指某一地区的各种类型图书馆(包括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研图书馆 、中小学图书馆)、情报所、档案馆、信息公司等单位,形成一个联合体,在国家统一领导 下,作为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子工程,亦即国家数字图书馆管理中心的分中心。以一定的 区域为范围(如以省、市,甚至以较发达的县为区域),选择技术力量、人力、财力较雄厚的 单位为建设区域数字图书馆的组织者,协调本地区各类图书馆、档案馆等单位,依照中国数 字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搞好本地区的数字图书馆建设,特别是特色化的数字 信息资源建设。区域性数字图书馆——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子工程,承担着为本地区用户 、非本地区用户提供优质信息服务的任务,是对中国数字图书馆系统工程的一种补充和完善 。
4 建立国家数字图书馆分中心——区域数字图书馆
4.1 建立区域数字图书馆的必要性、可行性
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资源建设工作会议提出:“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一定要有新观念 、新思路”,“必须发挥中央、地方的积极性”。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建立和建设国 家数字图书馆的同时,建立和建设区域数字图书馆,以形成上下配套、结合的网络,加快中 国图书馆数字化的进程。各级各类图书馆都要准确定位,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从读者需 求出发,进行资源建设。
建立区域数字图书馆,要以自动化作为基础,以网络化为前提,以宽带网的开通为必备条 件。目前,在我国发达地区的中等城市,基本上具备了这些条件。以南通为例,它的自动化 、网络化已初具规模,宽带城域网已开通,为区域数字图书馆的建立创造了必要条件,提供 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另外,每一地区都蕴藏着大量可实现数字图书馆的资源。以南通各大 院校为例,都建立了书目数据库、电子文献数据库,如南通师范学院近20万册的图书书目数 据、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资讯数据库、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数据库、中文社科篇名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南通工学院自建的书目数据库;南通纺织技 术学院的中国科技论文数据库、中国科技引文数据库、学术成果数据库、专利数据库、中国 服装文化数据库等,这都为创建区域数字图书馆储存了丰富的数字化资源。
国家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现已完成17万册图书的数字化,并以每天20万字数字化的 速度递增。这为充实区域数字图书馆资源,特别是提供文献资料的全文数字化创造了条件。 由此可见,建立区域性数字图书馆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4.2 建立区域数字图书馆的模式初探
4.2.1 完全自建是不可取的
所谓“完全自建”,包括“馆藏资源数字化”、“社会资源馆藏化”,因为它们是数字图 书馆建设的主要内容、主要任务和主要模式。我国图书馆收藏着十分丰富的信息资源等待开 发,理应两者并举,同时起步,但由于图书馆经验不足、管理手段和技术较为落后,人力、 财力、设备等不足,因而一般图书馆在短时期内很难凭自身力量完全自我组建。区域图书馆 在这些方面尤为突出,只能以“社会资源馆藏化”为主,以部分馆藏资源、地区特色资源等 的数字化作为一种补充。至于馆藏资源全文数字化,国家已作出统一规划,并正在实施的过 程中,如果我们仍然进行各种载体文献的全文数字化,势必导致资源的重复建设,造成人 力、财力等方面的浪费。所以作为区域性图书馆完全自建区域性数字图书馆是不可取的。
4.2.2 取ISP模式不可能
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即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一般说来,ISP有两大类:一类 是IAP(Internet Access Provider),互联网接入提供商;另一类是ICP(Internet ContentProvider),互联网信息提供商。但目前ISP服务商主要从事的是接入服务,本身没有较大 型的数据库,更谈不上资源数字化了。即使像“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可发展成为 信息提供商,但目前还没实现全国宽带、高速网络,即使将来可实现全国宽带、高速网络, 但 随着上网计算机和上网人数的剧增,读者获取信息的速度还会受影响。同时,上网的费用也 很昂贵。所以取ISP模式是不可能的。
4.2.3 理想的模式应是以下三个方面的结合
既然区域数字图书馆“完全自建不可取”、“ISP的模式不可能”,那么,怎样的模式才是 合适的呢?本人认为,在目前条件下,实现以下三方面的结合是合适的、可行的。
(1)充分利用本地区已有的数字化资源。以南通为例,各大院校近百万册的书目数据以及相 关专业和科研数据库等,为区域数字图书馆的建立和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可利用的数字资源, 应当充分利用。
(2)外购文献全文数字化数据。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在实现数字化的过程中,着力抓的一个 方面是文献资料的全文数字化,这就为区域性数字图书馆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区域性数字图书馆只需花费一定的财力购买国家数字图书馆全文数字化文献,来充实和完善 区域数字图书馆。
(3)致力于社会资源馆藏化。“社会资源馆藏化”是实现数字图书馆的另一主要内容。在网 络环境中,可存取的信息资源是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资源基础。数字图书馆的馆藏是依托 网络而深入、拓宽的,数字化信息服务也依托网络而遍及世界。在建设数字图书馆的计划中 ,有些人把馆藏资源的数字化转换看作建立数字图书馆的主要任务,甚至有人把“文献资源 全文数字化”理解为这就是“数字图书馆”。本人认为这种观点是对数字图书馆的概念缺乏 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而造成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应包括“馆藏资源数字化”(包括书目数据的 建设 ;书、刊、报、CD、磁带、录音带、缩微胶卷等的数字化转换)、“社会资源馆藏化”两方 面。当然,本人很赞同有些专家提出的:“馆藏资源数字化”无需每个馆都进行这方面的建 设,只需采取“拿来主义”,辅之部分特色的资源数字化和各类文献的书目数据建设即可。 应以“社会资源馆藏化”为建设数字图书馆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职能。区域数字图书馆尤为如 此。
以上三方面中,“数字资源”要进一步开拓;“外购文献全文数字化数据”要加大经费的 投入;“社会资源的馆藏化”,要广泛而深入地进行。这三个方面结合得好,也许能为区域 数字图书馆创出一个比较理想的模式。
4.3 区域数字图书馆应注重文献资料的特色建设
许多研究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专家已经形成了共识:无论国家数字图书馆,还是区域数字图 书馆,都应当注重文献资料的特色建设。这在区域数字图书馆尤其如此,否则,就会出现“ 千馆一面”的情形。其资源也就不能作为中心馆的补充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