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君子之道的内涵本质论文

孟子君子之道的内涵本质论文

孟子君子之道的内涵本质

许建武 武威大景区管委会

摘要: 孟子学说,在继承孔学、发扬孔学的基础上,以浩然之气整合心性,求天道、省本心、明性善,立足仁、义、礼、智“四端”,中和孝、悌、忠、信,推演天人合一,熔铸睿智圆通的圣哲思想,阐发君子之道。君子之道所蕴含的丰富内涵有道德要求、道德修养和道德准则三个方面。

关键词: 孟子;君子之道;内涵;本质

“君子”这一范畴最早是与“小人”相对应的,它本来是贵族的称号,一方面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一方面又具有男权色彩。当然,若从“君子”的起源来说,他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修身养性的结果。所以,在春秋之际,随着社会各阶层分化的加剧,社会产生了一种纵向升降的动力,这使得“君子”阶层陷入了一种严重的身份危机之中,如何摆脱这种身份危机,如何重建“君子”形象,这便成了历史赋予给儒家的新的历史使命。

孔子在继承前人的“君子”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以主体的道德和才能等品质为主要内涵的君子人格概念。孟子在继承孔子君子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了其思想内涵,在《孟子》一书中,论及“君子”的有80余处,但孟子所谓“君子”比较宽泛,其基本内涵发展为以仁义为怀、以礼仪修身、讲信义、重德操、有为有守的人。无论是君是臣,还是仕与布衣之士,只要能以仁存心,以礼修身,以推行王道、教化群伦为己任,便是孟子所谓的“君子”。

由此可知,孟子的君子之道具有广泛的内涵,主要有道德要求、道德修养和行为准则三个方面。

从整体上看,该语篇有着完整的宏观主位、超主位、宏观新信息、超新信息,具备“显性衔接手段”(张大群2009:97),在情景语境方面及语篇本身上都是连贯的,所以是衔接的。人际意义方面,该语篇的评价呈隐性,评价主要通过概念意义的选择引发。这种隐性评价的激发,更多地是依赖于上下文语境以及评论员和读者共享的情景和文化语境。“句子中的评价越不突出,就越有可能成功操纵读者”(Thompson&Hunston 2000:9)。这样一来,读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受新闻报道者意识形态的影响,“你越意识不到它的存在,它的作用也就越大”(戴炜华,陈宇昀2004:16)。

一、道德要求

孟子关于君子的道德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心存道德。孟子认为,君子之所以为君子,就在于以仁存心、以礼修身。君子以仁为怀,故能爱人;以礼修身,故能敬人。同时,孟子也指出:只有君子心存道德自觉心,居仁由义,才能居天下之广居,行天下之达道,处天下之正位。

不失善性。在孟子看来,君子就其本性而言,就是针对其拥有向善的可能性而言,君子高于众人之处,仅在于君子向善的道德信念和执善不放的善良意志高于众人。无论在通达逢时的人生顺境,还是在穷困潦倒的人生困境,都能按照良心本心的道德安身立命、奉身立世。

孟子的性善论,是一种道德和伦理的先验可能,但作为君子之道,必须将这先验的善的可能转化为善的现实,即将善的人性提升为善的人格,这就是君子之道的人性升华,换言之,就是道德修养。这一道德修养主要有居仁由义、知言养气、反身求仁、无愧天人四个方面。

忧道患德。孟子认为,君子虽然不为世俗之患而困扰,但不等于说君子就没有忧患,而君子之所忧是忧道之不立,君子之所患是患德之不全。

不做乡原。“乡原”是指那种四面讨好,八面玲珑,没有原则,凡事同流合污的“好好先生”,因此被孔孟斥为“德之贼”,即道德败类。

眼跳幅度可以理解为眼睛采样空间的稀疏程度,幅度大小直接影响采样的精度,具体到视觉任务中可以推测眼跳幅度与视觉行为的精细程度有关,操作者在掌控界面全局进行视觉粗加工时(浏览状态)注意转移跨度大,可能对应较大的眼跳幅度,反之,在进行界面局部精跟踪时,注意转移跨度小,可能会有有较小的眼跳幅度.因此本研究认为眼跳幅度小于某一阈值可以反映人正在关注扫视点所在局部区域.

二、道德修养

崇尚三乐。孟子认为的君子之乐是以亲情为乐,以无愧道义为乐,以传播文明为乐。同时,孟子又指出:“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因这只是外王之乐、功利性之乐,而不是君子道德的自觉之乐。

第二种形态:就是说,仁、义、礼、智、圣的合于规范,是命,即人之本体,但“性”在善的先验基础上,却有多极发展的可能性,这是立命的主体形态。君子言性而不谓命,是孟子强调后天修身养性、成德立人观点的诠释。

(二)知言养气。知言养气是居仁由义的修养原则,是孟子的一种自豪感,在他看来,君子之道要达到存心养性、居仁由义,就要达到一种自悟自愿和自觉自律。在孟子看来,知言是一种人生境界,养气是对心性和知言的人格升华,是一种“浩然之气”和“正义之气”。

(三)反身求仁。反身求仁是对心性、仁义和知言养气、善恶是非及达到程度的一种检验;也是心性、仁义和知言养气的自我反思,既是被反思的客体,也是自我反思的主体,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方法。

进行气缸试验的O型圈共有10组,包括9组与润滑油进行相容性试验的O型圈与1组对照组。在进行试验时,将一组5个O型圈装配入试验气缸中,然后使气缸进行往复运动;在达到运动次数后,对各个气缸进行摩擦力与密封性的测量,取5个气缸测量结果的平均值,然后将下一组O型圈装配入气缸进行下一轮试验,以此类推,直至全部10组O型圈都进行过试验为止。为了充分检验气缸的密封性,并且结合可靠性标准的要求,将气缸的往复运行次数设置为300 000次,耗时为1周。在10组O型圈均进行过试验后,对比各组测量数据,以观察不同O型圈性能参数对气缸工作性能的影响。

君子之道,将善的人性升华为善的人格,而作为一种先验之道和修身之道,它必将体现为道之所存的具体准则。在孟子看来,这种“道之所存”的具体准则主要有:立命之道、处世之道、教人之道、为政之道。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一种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要表现为心肌缺血性坏死[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能改善心肌缺血状况,快速提高冠状动脉的血液灌注量,激活濒死心肌[2] 。我院采用舒适护理干预在接受PCI的AMI患者96例,患者的焦虑情绪与心功能级显著提高,取得良好效果。

(四)无愧天人。无愧天人以居仁由义为基础,以知言养气和反身求仁为自觉,既是君子之道一个贯穿始终的修身原则,也是成德立人的一种最高境界,是君子之极品。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而其中第二乐就是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无愧天人。

三、道德准则

对ITC数据进行切片,采用MATLAB对其进行可视化,得到网络快照集合{G1,G2,…,Gn},G1表示初始时刻的网络拓扑图,G2表示时隔一个切片时长后的拓扑图,依次类推,Gn表示最后一张拓扑图,其演化过程如图4 (a)~(c)所示.

(一)立命之道

孟子对君子立命之道的具体形态又进行了分解。

孟子所谓“立命”,主要是指“修身”之后的心之命、性之命、善之命、仁之命、义之命,以及天人合一的道之命。是存心养性、成德立人、无愧天人的先验固有之命,是人生的初始标准和原则,也是乐天知命的根本前提。

第一形态:就是说人的口、目、耳、鼻和四肢的欲望,是性,即人之本能,但“命”却在限制它的满足程度,这是立命的基本形态。

(一)居仁由义。仁义既为基础,也为核心,仁义是孟子道德人本主义学说中最核心思想,也是其君子之道的核心。在孟子看来,仁是性善的根本和出发点,义是判断性善的准则和基本要求。同时,孟子反复强调,仁是一切道德的出发点,没有了仁,就失去了善,就没有了人道,也就没有了君子之道。

第三种形态:这是在言命而不谓性,言性而不谓命的立命基础上,君子“行道”、“以道”以求“正命”,从而扩张立命之道的基本原则,这是立命的自我完善形态。

我敢肯定自己当时已经吓蒙了,证据之一就是,当李老黑和我的谈话结束,我准备离开李老黑家时,李老黑又顺手给了我一巴掌。我听见李老黑说,光腚上瘾了不是?把衣服穿上,你还想拿回家去穿啊,你个晕蛋。

(二)处世之道

孟子对处世之道论述很多,首先,给人敲响了一个旷世警钟:“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这既是对处世之道准则的最低要求,也是对处世之道的反向思维,为处世之道规定了一个禁区。其次,孟子通过多种论述,提出了十种处世原则:与人为善的原则、忠于职守的原则、反躬自问的原则、通变的原则、事亲守身的原则、清和中节的原则、符实的原则、以道为本的原则和功用相当的原则。

(三)教人之道

孟子认为,人的本质在于“道”,道的核心在于“仁”,仁的支撑在于“义”,而最终归结为道之本体,也就是说,在于“天”,在于“心”,在于“修”,在于“教”。作为君子,当人生修养达到先知先觉的境界时,教之道又成为其“存心养性”和“成德立人”的重要职责。

PLSVC漏诊原因:⑴过快超声扫查速度,尤其初学者经验不足、图像识别敏感性低,更容易漏诊。⑵PLSVC内径细小;三血管气管切面不标准,肺动脉左侧不能扫查出多一根血管;或是把左房部分显示出来造成伪像;笔者就有体会。⑶胎位关系,胎儿仰卧位或俯卧位时,心尖朝上或朝下时,因PLSVC与超声束平行而易造成漏诊。⑷PLSVC胎儿合并心内畸形时冠状静脉窦常不大,满足于诊断心脏结构异常,导致诊断不充分,尤其容易漏诊合并的染色体异常。

孟子认为,君子不仅要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发挥其治国安邦、管理社会的作用,也要以自己的品德和人格,发挥其启人向善的道德教化作用。孟子在论述教之道时,提出了自己关于教之道的基本原则:教人先正己的原则、当仁不让的原则、善教的原则、择人而教的原则、以矩教人的原则。

孟子的意思是说,教人之道就像工匠的绳墨和射箭的标准,不能因为学道之人达不到标准而降低。所以孟子又提出了学之道的两条原则:专心致志的原则、持之以恒的原则。孟子在论述了教人之道和学道的原则的同时,提出了教人之道的五种形式。即孟子所言:“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四)为政之道

孟子认为,“为政”是君子之道的重要内容,并提出了三条要求:一是君子出仕为官必须走正道、行正事,二是君子为政应当德才兼备,三是君子为政当亲民、仁民,推行仁政于天下。孟子对君子为政之道也提出了三条原则,即“所就三,所去三”:一是“迎之致敬以有礼,言将行其言也,则就之;礼貌未衰,言弗行也,则去之”;二是“虽未行其言也,迎之致敬以有礼,则就之;礼貌衰,则去之”;三是“朝不食,夕不食,饥饿不能出门户。君闻之,曰:‘吾大者不能行其道,又不能从其言也。使饥饿于我土地,吾耻之。’周之,亦可受也,免死而已矣。”

参考文献:

[1]李振纲.孟子的智慧[M].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第 1 版 ),

[2]陈洪海,冉万里.白话孟子[M].三秦出版社,2003,8(第2版).

[3]陈戍国.四书五经[M].岳麓出版社,1991,7(第1版).

[4]梁哲喜.孟子[M].黄山书社,2002,2(第1版).

[5]金良年.孟子[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2(第1版).

[6]方勇.孟子快读[M].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3,12(第1版).

[7]许登孝.孟子导读[M].四川辞书出版社,2003,1(第1版).

[8]高专诚.孟子通说[M].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1(第1版).

[9]李幼蒸.仁学解释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7(第1版).

[10]黄俊杰.中国孟学诠释史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9(第1版).

作者简介: 许建武(1968.3-),男,汉族,甘肃榆中人,现就职于武威市金色大道“马踏飞燕”大景区管委会。

标签:;  ;  ;  ;  ;  

孟子君子之道的内涵本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