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水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难点分析及管理对策论文_蔡栋辰

园林水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难点分析及管理对策论文_蔡栋辰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国各地不断兴起的各具特色的建筑及多彩多样的环境配套设施,正是人类不断进步、追求创新的成果。主要针对园林水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管理对策。

关键词:园林;水景工程;施工技术

引言

当前科学技术水平不断进步,园林水景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也有极大的提高。要建设好的水景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考虑,做到景景相融,保证水景与园林工程保持一致的风格,并使园林工程与整体环境相适应。

1 园林水景工程的施工要求

1.1 整体性

园林工程水景主要涉及以下形式,分别是喷水、落水、流水等,喷水是利用不同形式的喷头构成多样化的喷水效果,相同水景,需要将动力水泵设置在合适的位置上,构成大小、高低以及急缓不同的水势,在园林水景工程设计中需要研究地形地貌、温湿度等,明确水景尺度、形式、平面等,保证园林水景工程能够满足自然环境需要,保证景观的多样化变化,并通过合理化的施工技术,提升园林水景工程施工质量。

1.2 功能性

园林旨在为人们提供放松、舒适的环境,使人们与大自然能够近距离接触。所以在园林施工建设中,要注重艺术性和美感。当前园林中的水景有很多用途,单纯的水景建设与游客的实际需要不相适应,人们希望在欣赏大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够亲近自然、水,在水中嬉戏玩乐。为满足这一需要,园林中也出现了很多气泡水池、涉水小溪等设施,将观赏景色与健身相结合,使园林水景功能顺利实现。

1.3 经济性

在园林水景工程设计中,需要科学分析其效果及运行的经济性,水势、造型以及景观水体的不同,其耗能需求也有差异,运行经济性也并不相同。按照功能分组,做到动静结合、搭配优化组合等,减少运行成本。分组运行能够减少运行成本,日常可以开设一些比较简单的功能,从而实现景观效果,这样运行成本不高。遇到节假日时,可以分组开展其他造景功能,使运行经济性顺利实现。

2 园林施工中的难点

第一,施工工序的复杂性。在完成整个水池的开挖、浇筑和防水处理后,各施工班组需要与旱喷设备厂家紧密配合,完成整个旱式彩色音乐喷泉的安装和试运行工作。由于旱喷水管是镀锌钢管材质,水管上方又安装多个喷头及灯光等配套设备,使整个水管下方的支架因承重过重而不稳定,破坏池底的防水层,导致水池漏水。为防止发生这一质量事故,必须增加旱喷水管下方的支架,每个支架与池底接触的地方用水泥砂浆进行包裹,以保证支架的稳定性,避免破坏防水层。

第二,旱喷石材下的可伸缩旱喷支撑架,由于旱喷中间无其它材料作为支撑(例如,混凝土柱、砖砌体),全部采用可伸缩旱喷支撑架作为支撑。面层石材和不锈钢格栅盖板铺设完成后,在上面试走行人,会有晃动感、不稳定。因此,必须在旱喷中间设置混凝土柱、砖砌体等作为支撑或者增加可伸缩旱喷支撑架的数量,以增强旱喷支撑的稳定性,确保旱喷在不喷水时行人能够在上面安全、自由地行走。

第三,是面层石材拼接问题,旱喷石材与不锈钢格栅盖板呈年轮式的间接排版方式铺设。石材异型切割成扇形,在一圈拼接完成后,最后一块缝隙总是大几 cm。在不浪费石材、节约成本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调整石材位置,改变石材间拼接的缝隙,但如果缝隙偏差过大,必须重新更换石材,重新切割、铺设,直至达到设计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园林施工技术管理对策

3.1 改进园林施工技术

施工人员在园林施工管理工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应不断提升其专业技术水平,熟练掌握园林施工相关技术,更有效地提升园林施工质量。另外,应积极为施工人员提供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加强对施工技术人员的管理。同时,完善单位考核制度,更有效地提升施工人员职业素养,为打造高质量的园林施工队伍提供必要的基础。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建设项目(1 期)工程绿化配套工程中的旱式彩色音乐喷泉,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分部工程。施工技术人员必须提前审阅图纸,施工前做好与工人的技术交底工作,确保施工时能够有序、高质量地完成图纸设计。同时,也需要各个班组积极配合,一个好的项目作品的完成,离不开整个团队的积极配合和努力付出。

3.2 做好技术的创新和培训

园林施工企业要想实现更好的管理,提升施工技术水平,积极组织和开展技术创新活动至关重要,为园林施工人员提供更多学习和提升自我的机会。比如,可以组织施工人员讨论提升园林工程质量的新方法和途径,从施工工艺、操作方法和检验技术等方面加以尝试,激发园林施工人员的思维和工作潜能。另外,员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为施工技术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让园林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得到更有效的提升。

4 园林水景工程施工技术

4.1 建设小面积水景

由于水资源短缺,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展现水景工程施工技术效果,注重小面积水景艺术性的设计,让观赏者的心情更加愉快,同时完善园林环境,并缓解园林环境的微气候。小面积落水叠石能够打造出潺潺的流水声,让人们产生无限的遐想,展现出水体的自然、活力美等,突出艺术感。

4.2 科学搭配动植物

在水景工程中,动植物的合理配置能够使视觉效果更加明显,不仅能够丰富水中空间,还能完善水体质量,建立出具有生命力的水空间。选择水中生物时需要分析当地的气候、物种分布等情况,保证园林生态环境达到平衡。科学搭配不同植物,从而建设出和谐的生态水景。动植物搭配过程中需要做到颜色、密度合适,使水景水域达到理想的生态效果。例如在水池中可以养鱼,以增强观赏效果;植物搭配应当确保四季常青,促进花卉的交替开放,从而确保景观效果。

4.3 科学设计水中建筑

水中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分析建筑的功能、安全及美观性等,可以在水中或者临水的位置建立水亭,通过不同的模式,使水面空间更具层次感。设计桥体时,需要科学联通园林道路系统、桥体等,让园林中的人们能够感受到交通的便利,还能够使水路保持畅通的通行。

4.4 优化水体形状设计

有研究表明,相比于长条性的水体,圆形、方形水体的边缘内部环境更加良好,并保证生态循环。设计面积较小的水体时,需要使其形状趋近于方形、圆形。在设计面积比较大的水体时,水体形状呈现出的是自由分散的状态。在设计过程中,为突出水景模式的多样化,还需要考虑园林的审美与功能性需要,使水体形状更加多样。

4.5 科学利用中水、雨水

为建设良好的园林城市,满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建设需要,在园林工程建设中要科学利用中水,有效收集雨水,利用草地或渗透性强的地砖,使雨水能够进入到地下。利用雨水管网收集雨水,通过排水系统作为风景园林水景工程的补充水源。园林水景工程还可以设计中水处理系统,对水进行处理后灌溉园林植物。

5 结束语:

在自然景观中,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园林水景工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的园林中几乎都有水的身影,水是变化比较大的因素,能够形成不同的形态,还能够使空气更加清爽、灌溉土地,减少噪音,凸显园林文化。

参考文献:

[1] 任燕 . 园林水景工程的施工技术解析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9)

[2] 王丽琴,诸强 . 园林水景工程的施工技术解析 [J]. 绿色环保建材,2017(4)

论文作者:蔡栋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7

标签:;  ;  ;  ;  ;  ;  ;  ;  

园林水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难点分析及管理对策论文_蔡栋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