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筑建设过程中混凝土和钢筋是主要的建筑材料,这些材料具有很多优点,比如抗水平作用力高、承载力高等等,有效的保障了建筑质量和建筑稳定性。所以,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工程框架结构的设计,合理选用相关的施工技术,这样才能确保建筑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技术; 结构框架; 技术分析
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以刚接或者铰接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适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采用结构的房屋墙体不承重,仅起到围护和分隔作用,一般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空心砖或多孔砖、浮石、蛙石、陶粒等轻质板材等材料砌筑或装,配而成。一般情况下高层及大面积结构楼层施工时会采用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原因在于以下两点第一,高层及大面积楼层施工时对混凝土工程具有很高的要求,比如浇筑量过大,强度非常高,配筋量需求也很大等第二,框架结构施工时需先对房梁、楼板进行浇筑,随后再填充墙体,这样使得堆砌、拆卸填充墙工艺变的简单,而且相对于其它施工技术来说这种施工方法比较实用,还能提供更加灵活的支配空间。
1.建筑工程框架施工的特点
当前建筑工程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朝着高层以及超高层的方向发展,而这个趋势给建筑工程的框架结构特点带来了新的特点。高层建筑在竖向构件以及构成方面带来了逐层累积的重力以及载荷,这就需要较大尺寸的柱体以及墙体来支撑,给工程框架结构施工带来了新的技术要求。与此同时,建筑的构件还需要承受地震载荷以及风载荷等荷载,而且这些载荷都属于非线性的竖向分布载荷,而且对建筑高度的敏感程度较高。以地震载荷为例,就层数较低的建筑而言,考虑这些建筑的荷载时一般只需要考虑恒定载荷以及部分动载荷,而对于建筑物的墙体、柱体以及楼梯等结构,一般不会予以严格控制,其他构件满足设计要求之后,对应的这些构件也都达到了设计要求。同时,对于现代化的钢架支撑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在没有提出特殊承载要求的时候,不需要对柱体以及梁的尺寸加大,只需要增加板就能达到对应的要求。
2.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工艺流程
建筑工程的框架结构必须按照施工工艺流程进行,且施工完毕后还要检验是否达到各专项施工方案以及技术交底的要求,对于模板和支架也要按照工程的形式、荷载力的大小、地基土的类别以及施工设备、材料供应等多方面的条件进行设计。模板与支架必须具备充足的承载能力、刚度以及稳定性,这样便可以将浇筑混凝土产生的重量、侧压力和施工荷载承受起来。施工人员要严格控制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按照“三检制”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每道施工工序结束后必须保证其质量合格,随后才能对下一道工序进行施工。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包括以下工序轴线放样定位一一柱钢筋对焊绑扎及预埋件、管线埋设一一柱模板安装一一柱混凝土浇筑一一梁板模板安装一一梁板钢筋绑扎及预埋件、管线埋设一一梁板混凝土一一淋水养护拆模一一填充墙砌筑。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具体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对轴线进行定位,也就是把轴网内部的控制线确定下来,一般会采用普通的经纬仪将这些控制轴线的合理位置确定下来,而其它的轴线都要以主轴线以及钢尺测量出的轴线间距为标准绑扎柱筋和搭设支模架时,要依据柱边框线对楼面上的柱插筋进行校正,然后采用焊接、搭接以及机械连接的方法把柱纵筋接长,最后再将箍筋绑扎好。针对多层或者高层框架结构的特点,现在最为常见的接长柱筋的方法是电渣压力焊施工人员在浇筑混凝土时可以借助商品混凝土泵进行输送,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浇灌速度比较快,而且可以提高商品工业化的程度,使得混凝土质量有所保障。混凝土施工速度和施工周期都会对混凝土的结构质量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混凝土构件必须按照施工规范规定的流程开展施工作业,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施工和验收规范的标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3.1多层模板支架体系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现浇混凝土结构,新浇筑的楼层重力载荷以及施工载荷都是由多层模板支架体系来承担的,然后再由模板支架体系将载荷传递给楼层的楼板。但是,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施工时间较短,这些楼层的楼板依然处于养护期,其承受载荷的能力有限。这就导致施工载荷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部分甚至将超过混凝土结构正常使用状态所承受的设计载荷。
3.2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3.2.1基础模板安装在完成垫层施工之后,应该每天定时的对水平基础依照轴线进行测量,利用基础平面尺量好各个需要的边线,并在各个暗柱角用油漆做好对应的标记,确保安装模板的过程中,完全按照各个控制边线将材料支柱固定,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模板的硬度以及稳固性,可以提高模板承受在浇筑过程中产生的施工负载以及施工载荷。
3.2.2主体结构模板施工技术
立杆是整个结构的支撑体系,施工过程中应该保证其立于坚实的平面之上,保证在安装好上层模板与支架之后能够承受对应的载荷,保证其不会被压垮。否则,不仅下层楼板结构的支撑体系不能逐层拿掉,而且一旦上下支柱在同一个垂线上时,整个结构体系将不能正常施工。加之整个支模工序都是按照对应的程序进行的,在没有对之进行完全固定之前,下一道工序是不能进行的。
3.2.3模板的拆除模板在拆除的过程中要保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一般是在后续支立的先拆,而最先支立的则最后拆;不承重、少承重的先拆,承重、承重大的最后拆掉;支撑部分先拆,方木模板最后拆。同时还应该将拆下的东西及时的运到安全场所,防止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
4混凝土工程技术
4.1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
对于所有进场的材料都应该有材料的质量保证书,混凝土尤其重要。同时,混凝土还需要包括各个不同类型的具体强度级别、包装以及出厂日期等,这些项目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查。选用合格的混凝土,在使用中控制好混凝土的用量,并按照相关规定配比好混凝土的比重,是从混凝土的角度解决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问题,通过这三个途径还可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4.2配合比和合理控制
通过合理的控制配合比可以达到提高水泥强度以及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目的。但是,对应的造价自然会增加,且会造成混凝土体积的变化率以及用水量发生变化。所以,还应该对掺入的水泥量进行控制,水泥用量应该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4.3混凝土浇筑过程
通常而言,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方案是需要通过审批的,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有对应的解决方案及策略才能保证最佳的计算结果。同时,在浇筑之前还应该对模板的位置、截面尺寸以及标高等来进行控制,保证与设计相吻合,且支撑足够牢固。
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建筑工程里面最为关键的施工方式便是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它不仅具有极强的抗震优势,而且以它为技术中心所建成的建筑可以很好的满足当前建筑发展的需要。尽管这项施工技术在日常的管理和实际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只要施工单位加强管理,提高对常见问题的重视,事先采取必要的防治手段,便可以促使框架结构这项施工技术为建筑工程做出更大的贡献。
论文作者:舒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2
标签:混凝土论文; 载荷论文; 模板论文; 框架结构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论文; 荷载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