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活动化,课外活动课程化——初中政治课运用活动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外活动论文,政治课论文,教学活动论文,课堂论文,初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所说的活动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和方法。
一、初中政治课引入活动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坚实基础。人正是通过活动才与周围环境发生联系,不断接受环境的影响,积累经验,从而不断改造、完善、发展人本身。从教育学角度看,人的发展只有作为主体的人的自主的、积极的和创造性的活动才是影响人发展的决定因素。
政治课本质上是一门有很强实践性的德育课,其教学当然应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活动、操作、实践、体验为主。因此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以及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真实感受,对提高政治课的教学实效有重要的意义。
从教学现状看,将活动教学引入政治课教学是摆脱目前教学困境的需要。因袭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使我们教师中的许多人习惯于驾驭应试战车,教学以考试为目标,满足于演绎课文,追求的是“精讲多练”,使政治课教学失去了它特有的魅力,学生学它少了兴趣,信它少了力度,这样的教学自然无法承受近年来中考改革所带来的强大冲击,因而使我们的教学陷入一个新的低谷。而活动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初中学生活泼好动的秉性,迎合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满足了初中学生较强的表现欲望。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思想政治课至少应有20%的时间用于开展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而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人心,广大政治教师积极尝试活动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主体参与,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他们对政治知识的信服度。所有这些都说明,活动教学进入政治课教学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课堂教学是政治课教学的主渠道,组织开展课外活动也是实现政治课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因此,政治课教学中的活动教学就必须遵循这两条途径展开,我们的实践就是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活动化和课外活动课程化。
二、课堂教学活动化
课堂教学活动化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开展多种自主、开放、创造性的学生活动,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觉悟的过程。
1.活动准备——自学教材
活动准备就是将自学教材过程由原来单纯的阅读过程转变成为活动作准备的过程。如在“孝敬父母”教学前,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要求学生看书思考为什么这首歌会深深打动千万人的心,或者让学生准备一台以孝敬父母为主题的系列剧等等。再如“公民的人身权利”一框的活动准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设计了这么一组小品:几个“公安人员”对住宅主人说“我们奉命搜查你的住宅”,主人要求出示搜查证,“什么搜查证,你看我们不是穿着公安制服吗?”这样,通过活动准备的形式,就使得原本平淡无味的自学过程变成了兴味盎然的活动过程。
2.活动展开——交流学习
活动展开就是将已准备好的活动内容加以展示,学生通过活动和活动观摩表露自己的思想,交流各自的感受,以加深学习过程。如“孝敬父母”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同学们三人一组,四人一伙地走上讲台表演了“让父母高兴”(上学出门向父母告别、放学回家主动向家长问好、吃饭时给爷爷夹菜)“使爸爸高兴”(放学回家自觉做功课,外出时主动说明去向)等系列剧,从中,同学们认识到孝敬、爱戴父母要从小事做起,并且懂得了自己该做哪些事才算是尊敬、孝敬父母的。这样既理解了课文知识,又加深了对有关道德规范的情感认同,为实现从道德认知向道德实践的转化准备了一定的条件。
3.活动延伸——放飞思想
通过前面两个阶段的活动,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甚至也有了一定的情感认同。但应该看到,这种认识还是较低水平的,是囿于教材的,一经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的思想就会有困惑,认识也会有反复。因此,必须将活动继续引向深入,教师要联系实际提出一些新问题,供学生议论,或者设置一些辩题,组织学生辩论,使学生在更广阔的时空背景中,在经过各种思想碰撞的基础上再得出结论。如同样在“孝敬父母”的教学时,教师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讨论:孝敬父母是不是一切都要听父母的?孝敬父母与不同意父母的某些观点或做法是否矛盾?父母待我好,我就孝敬他们,反之则不然,对否?
4.活动小结——明理导行
活动小结就是概括所学知识,总结行为要求,明确着力方向。在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活动小结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活动小结可以用课堂小结的方式,让学生轮流承担这一任务。可以讲收获、谈疑惑、说体会、表见解,其他同学则可作点评、纠偏差、补不足。小结也可以采用情境训练的方式,根据教学进程布置少量情境作业题,让学生按所设情境谈认识、说感受。当然,作为常规形式的课堂练习也可以运用,口头训练和书面训练,只要运用恰当,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总结效果。
初中政治课课堂教学中活动的方法是多样的,如自讲法、讨论法、辩论法、游戏法、表演法、模拟法等等。
三、课外活动课程化
课外活动课程化并不是要在学校现有课程体系之外再单独设置一门政治活动课程,而是指将现有政治的各类课外活动形式加以整合、扩充和发展,使它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以改变原来政治课外活动盲目、无序、零敲碎打的局面。它主要具有系统性、校本性、同步性、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等特征。
课外活动课程化的具体形式是多样的,每种活动的具体过程也是不同的。我区长山初中则选择了这样的基本操作思路,即配合学校制定的“义务社会服务证制度”,把学校确立的义务社会服务活动与初中政治课教学结合起来。
首先,构建与政治课教学内容相适应的义务社会服务活动体系,并在这一基础上定出活动计划和行事历,如结合教材第一册,设计了三大系列活动。第一系列为“做一个好公民”活动(含敬老、助残、扶幼、洁美家园等活动);第二系列为“做一个健康自我的人”活动(含访问一位身残志坚的人、领种一棵小树,与小树同受风雨考验,做一件从未做过的难事等活动);第三系列为“用我的知识为您服务”活动(含给村或社区出一期黑板报、为社区或村子的发展出一金点子、花木市场调查等活动)。每一系列的活动都与相应章节的教学进程保持同步。
其次,建立社会服务活动的运作机制。一是创设多种活动组织形式,有学校大型活动、班级活动、小组活动和学生个体活动;二是建立组织机制和活动制度,把学科教学要求与学校德育要求结合起来,政治教师主动参与,与班主任和其它学校德育工作者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指导、组织和考核记录工作;三是加强课堂教学中的理论指导,突出道德知识对道德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四是活化评价形式,通过注重过程评价、凸显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实行结构分制等改革,强化评价对课外活动的激励作用。
最后,按计划和行事历组织实施社会服务活动。课外活动的方法是多样的,常见的如组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公益劳动、家务劳动、宣传活动、军事训练等,甚至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对这些方法的理论阐述已经很多了,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课外活动,克服工作中的畏难情绪,从而积极地投身于课外活动课程化的实践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