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对山东农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山东论文,对策研究论文,农业论文,WT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成为WTO的成员,已是指日可待。那么,加入WTO对山东农业的发展会带来什么影响?应如何应对?认真研究这一问题将是十分有益的。
一、山东农业及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总体情况
1980年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实施,山东农业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从1980年至1998年,农、林、牧、渔业产值由160.91亿元增长到2242亿元,年增长率为15.76%。粮食产量由2384万吨增长到4264.8万元,年增长率为3.28%;油料产量由143万吨,增长到335.6万吨,年增长率为4.85%;水产品产量由62万吨增长到650.5万吨,年增长率为13.95%;水果产量由152.6万吨增长到839.7万吨,年增长率为9.94%;蔬菜瓜果类产量由1986年的1533.1万吨增长到1998年的6770万吨,年增长率为13.18%。由于山东农业的快速发展,为山东农产品国际贸易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山东农产品出口值从1980~1997年净增3.67倍,年增长率为9.5%,农副产品出口值占全省出口总值的24.6%,1998年农产品贸易顺差为18.9亿美元,且出口商品的结构进一步优化。体现为初级农产品出口的比重减少,加工品出口增加,农产品加工深度有所提高。但这些成就是在农产品贸易保护程度较高的前提下取得的。值得注意的是,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某些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竞争力下降,山东生产的粮食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完全丧失了竞争优势。第二,农产品出口市场比较单一,主要出口香港、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而对北美、欧盟等容量大的市场,出口较小。第三,农业可持续发展重视不够,由于土地承包关系不稳定和生产者科技水平及思想观念的落后,不少生产者进行掠夺性经营,也不注意有机农业的发展,缺乏品牌意识,对环境保护不够。这些问题若不能及时解决,必将严重制约今后山东农产品的出口。
二、加入WTO对山东农业发展的影响
世界贸易组织(WTO)农业协议是关贸总协定(GATT)第八个回合谈判的重要成果之一,其目标是建立一个公平和市场主导的农产品贸易体制,逐步减少现存的农业补贴和保护,纠正和防止世界农产品贸易中存在的种种限制和扭曲现象,推进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可以说加入WTO,实质上就是以本国市场的开放换取WTO其他成员的市场开放。根据《中美农业合作协议》的要点,中国农产品市场开放主要体现在:①降低进口关税。到2004年,我国应将农产品平均进口关税从目前的40%左右降低到17%以下,其中美国关注的农产品降至14.5%。②取消数量限制,实行关税配额。对粮、棉、油等重要农产品的进口取消许可证数量限制,实行关税配额制,在规定配额内进口实行1~3%的低关税,超过规定配额的进口实行高关税。③还要求中国卫生检疫制度科学化,取消农产品出口被贴等。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开放,必将对我国那些不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产生冲击,损害该行业生产者的利益,不利于该行业发展。而WTO其他成员市场的开放,又有利于我国那些有竞争优势行业产品的出口,从而有利于这些行业的发展。
(一)加入WTO对山东农业发展的机遇
从宏观上来讲,加入WTO对山东农业发展的机遇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山东农产品的出口环境
这主要体现在:①如果我国加入WTO,则不仅我国对WTO其他成员国开放农产品市场,其他成员国也相应地对我国开放农产品市场,从而为扩大山东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出口创造了良好的国际市场环境。②如果我国加入WTO,就可以享受无条件的多边的最惠国待遇及更广泛发达国家的普惠制待遇,减少某些国家对我国的歧视性待遇,并可利用WTO的有关机制解决贸易争端等。这样就可以降低谈判成本,并可获得解决贸易纠纷问题的规范渠道,改善山东农产品的国际贸易环境。
2.有利于先进农业技术的引进和农产品质量的提高
加入WTO后,外资尤其是国外直接投资山东农业将会更容易,这些投资往往能带来较先进的实用农业技术,直接的技术引进和转让也会更容易;同时,国外一些高质量农产品的引进,由于其价格高,效益好,也会刺激农民进行仿效。这两个方面的因素都将促进山东农产品质量的提高。
3.有利于了解和掌握国际农产品贸易的信息
WTO拥有世界农产品贸易的完整情报资料,作为其成员,可获得其他成员的贸易政策、法规和统计资料。通过这些资料,可以了解和掌握农产品国际贸易的规则及世界农业与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动态,为调整和制定山东农业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从微观方面来分析,加入WTO对山东农业发展的机遇主要体现在:
1.有利于促进山东畜牧业的发展
山东的畜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且近十年来,这种优势还在不断扩大。1998年山东畜牧产品出口值2.2亿美元左右,出口的畜牧产品主要有冻鸡、鲜冻兔肉、鲜冻猪肉、鲜冻牛肉和鲜蛋等。据测算,山东生产的肉鸡成本为3.2元/斤,牛肉成本为1.93元/斤,鲜蛋成本为2.6元/斤。这种成本水平,比国际市场价格要低得多,如1999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五花猪肉的价格为6.6元/斤,比山东的价格高近50%。即使我国把进口关税由目前的20%降低到2004年的12%,外国肉、蛋类也难以与山东产的肉蛋类产品进行竞争。若WTO其他成员对我国畜牧产品进一步开放市场,则必将扩大山东肉、蛋等畜牧产品的出口,从而带动山东畜牧业的发展。
2.有利于促进山东渔业的发展
我国现已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一渔业生产大国,而山东水产品产量在全国又位列第一。1998年山东水产品产量达到650.5万吨,出口23万吨,出口创汇5亿多美元,占山东农产品出口创汇的1/5。出口品种主要有活鱼、冻鱼、冻渔片、冻虾仁、冻贝肉、鲱鱼籽等。由于山东省劳动力资源丰富,工资水平低,且养殖技术又是世界一流的,因此,山东水产品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如山东出口的冰鲜鱼、冻鱼等,其出口价格分别为:12元/斤,9.5元/斤,要比国内市场价格高出一倍。因此,加入WTO,必将有力地促进山东水产品的出口,从而带动山东渔业的快速发展。
3.有利于促进山东蔬菜、果品等园艺业的发展
1998年,山东的蔬菜和水果产量分别达到了5709.8万吨和839.7万吨,位列全国第一。近几年来,山东蔬菜出口快速增长,1998年山东蔬菜出口达到41.35万吨,创汇3.335亿美元,成为山东农产品出口的支柱产品之一。蔬菜出口品种主要有鲜姜、大蒜、速冻蔬菜、脱水蔬菜、辣椒干等。山东蔬菜的生产成本,远远低于国际市场的水平,如大蒜、速冻蔬菜的出口价格分别为:2.7元/斤和1.8元/斤,高出国内市场价格的1倍以上。果品出口,也是山东农产品出口的大项之一,1998年,山东鲜、干水果及坚果的出口量为7.94万吨,出口创汇5551万美元,主要出口品种有:苹果、栗子、松子仁、核桃仁等。其出口价格分别为:2.57元/斤,7.18元/斤,49.28元/斤,12.35元/斤,要比国内市场价格高出50%左右。另外山东生产的白果、梨等在国际市场上也极有竞争力。因此,从总体上来讲,加入WTO将促进山东蔬菜及果品的出口,从而带动山东园艺业的发展。
4.有利于促进花生、生丝、烤烟、药材等产品的出口
花生、生丝、烤烟、药材等产品也是山东出口的拳头产品。1998年,这几种产品的出口值分别达到1.2亿美元、2142万美元、1649.5元美元和1324.6万美元。这几种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如花生仁、生丝、烤烟等国内价格分别为:1.8元/斤,80元/斤和5.5元/斤左右,而国际市场价格分别为:3.8元/斤,190元/斤和10元/斤左右。因此,若加入WTO,对这几种产品的出口是非常有利的,也会带动花生、蚕业、烤烟、药材等的发展。
(二)加入WTO对山东农业发展的挑战
从宏观上来讲,加入WTO对山东农业发展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1.山东农业将直接面对国际生产者的竞争和冲击
如果中国加入WTO,则我国目前高达40%的农业关税,将在2004年降至17%以下,同时还要撤除非关税壁垒。这将对我国农业的发展,特别是一些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生产,带来空前的压力和冲击。
2.管理体制的不适应
这种不适应主要体现在:①外贸和生产严重脱节。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形成了农业部门管生产、外贸部门管进出口的体制。结果造成生产部门不了解国际市场行情,而了解国际市场行情的外贸部门又不参予生产,使外贸和生产形不成合力。这种管理体制,与加入WTO后日益形成的国内外统一大市场的形势是极不适应的。这种状况若不及时改变,加入WTO后,我国放开服务市场,则国外一些大的贸易公司就可能乘机抢滩。②山东农业以农户经营为主,这种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由于规模小,数量多,不利于组织管理,难以形成规模,不利于山东农产品参予国际市场的竞争。因此,加入WTO后,面对国内外市场的日趋一体化,必须改革和完善现有体制。
3.农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缺乏外向型的经营管理人才
加入WTO后,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日趋一体化,农业生产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按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来确定生产产品的品种和数量,而不能再象过去那样,不管市场,只追求高产。新的形势需要一大批具有国际经贸知识,了解国际市场行情,熟悉各种经营方式,掌握外经贸运行规则和管理手段的人才,而山东这方面的人才还很缺乏,难以适应“入世后”面临的新形势。
从微观方面讲,加入WTO对山东农业发展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1.对山东粮食生产将造成一定冲击
1998年,山东粮食播种面积为813万公顷,粮食产量4265万吨,品种主要是小麦和玉米,占播种面积的83%。其它还有谷子、高梁、大豆等,其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分别为:6%、2.5%和2.1%,数量较少。就小麦和玉米生产而言,根本没有竞争优势。山东生产的小麦和玉米的成本分别为:0.52元/斤和0.4元/斤。而同期国际市场的小麦与玉米的价格分别为:0.4元/斤和0.3元/斤,分别比山东生产的成本低30%左右。而且在品质上也有较大的差距,如发达国家小麦特质粉、专用粉等专用品种多,产量占总面粉量的90%以上,是市场需求的优势小麦,而山东特质粉、专用粉小麦品种少,产量也仅为他们的1/1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若放开山东市场,美国、加拿大等国的质优价廉的小麦和玉米,将对山东小麦和玉米的生产带来冲击,并进而影响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户的收入。
2.对山东棉花生产将造成较大的冲击
1998年,山东棉花的播种面积为41.3万公顷,产量为41.3万吨,生产成本约为5.56元/斤,而同期国际市场的棉花价格约为4.16元/斤,比山东的生产成本要低33.7%。也就是说,山东的棉花在国际市场上毫无竞争优势可言。目前,在我国国内棉花生产过剩的情况下,由于进口限制较严,年进口棉花仅为20万吨,若加入WTO,到2004年我国棉花进口将增加到90万吨,无疑将对山东的棉花生产造成较大冲击,棉花价格也将进一步下降,从面减少棉农的收入。
3.对山东的苹果生产会造成一定的冲击
1998年,山东生产的水果产量达到了839.7万吨,其中苹果产量近600万吨。尽管山东生产的苹果价格上比较便宜,比国际市场价格低近50%,但品质差、口味不如进口水果。在目前征收30%苹果进口税的情况下,仍有不少外国苹果进口,当关税降至10%时,外国苹果进口将会增加,从而会挤占一部分山东苹果市场,造成对山东苹果生产的冲击。
4.对山东林业的发展是不利的
山东是一个少林的省份,森林覆盖率低于全国的水平,不到11%。省自产木材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缺口通过进口和从东北等林区调入,木材等林产品的价格远远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加入WTO,进一步降低原木等林产品进口税后,必将引起木材等林产品的进口扩大,从而压低国内市场的木材等林产品价格。这对本来在经济上陷入危困的山东林业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
三、“入世”后山东农业发展的对策
加入WTO,对山东农业发展既有利也有弊。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扬长避短,趋利避害。针对山东农业发展的现状和WTO农业协议有关规则的要求,可采取如下对策:
1.以市场为导向,按比较优势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随着我国加入WTO进程的加快,山东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调整势在必行,而且相当紧迫。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是:限定和保护国家必须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在国际市场上不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和行业发展,如山东的粮食生产;扩大发展山东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和行业,如畜牧业、水产业、蔬菜及果品、蚕桑等;迅速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加工的深度和广度,增加附加值;压缩质次、滞销的农产品生产;大力开发名特优新稀农产品品种。通过优化调整,使山东农产品生产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为了使结构调整平稳进行,不致对农民收入产生较大冲击,可采取如下措施:①由财政设立结构调整基金。该基金专门用来扶持种植业结构调整、发展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②建立对受影响较大的农民的利益补偿机制。如减免税费负担,增加其就业机会等。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等。
2.增加政府对农业的公共投入,改善山东农业的发展环境
加入WTO后,成员国对农业的保护被限制在所谓的“绿箱”范围内。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规定,来支持和保护山东农业的发展。农业科研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和生态保护等就属于“绿箱”政策范围。通过加大农业科研和教育投入,一方面为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持,另一方面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这是发展山东农业的基础。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加强对环境及生态条件的保护,既为山东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要求。
3.强化农产品质量意识,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商品的品质,质量竞争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有时甚至成为主要的竞争手段。山东农产品在量上不存在问题,但在质上和农业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由于质量差,严重制约了山东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如山东的苹果,在价格上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但由于品质差,很难进入国际市场,且受到高价洋水果进口的冲击。因此,必须强化农产品质量意识,切实提高山东农产品的质量。对此,政府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体系,制定相应的农产品品质改良和扶持政策,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如建立示范区、提供优良品种和科技服务等,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
4.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建立农民自己的利益组织
通过农业产业化和建立农民自己的利益组织(如专业技术协会、合作社等),一方面可把一家一户的农民组织起来,形成规模,这既有利于农业技术推广,也可以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可更好地保护农民的利益,同时也为调整结构,执行国家的政策提供组织上的支持。否则,一家一户的农业小生产,很难适应日趋世界一体化的国际市场。
5.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从国际市场农产品出口结构来看,总的趋势是原料性农产品的比重越来越小,加工品的比重逐步增大。而山东由于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深加工和精加工)发展滞后,严重限制了山东农产品的出口能力和出口效益。因此,山东必须根据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农产品深加工和精加工业,并建全保鲜、贮运等配套设施。通过农产品的加工、保鲜等措施,实现农产品增值,提高出口效益,且可吸纳一部分人就业。
6.加快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市场经济就是一种信息经济,信息成为整个生产过程的重要资源。山东农产品要想很好地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扩大出口能力,没有准确、及时、高效的信息支持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不仅要注意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而且要注意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各级政府要提高认识,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尽快建立起上下、内外畅通,灵敏快捷的信息网络体系。同时,要全方位开发利用国内外信息资源,让农业从业人员通过信息网充分利用社会信息资源,推动山东农业的发展。
7.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国际市场意识,加快外向型经营人才的培养
人的意识决定人的行动。由于受传统意识的影响,山东农业从业人员的国际市场意识是比较淡薄的。这种状况对山东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农业从业人员特别是农业领导干部,必须努力学习和研究国际农产品贸易的有关知识,通过学习逐步树立起国际市场意识,并加快山东外向型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外向型经营管理队伍,以适应山东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需要,为山东农业参与国际竞争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