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武冈市荆竹中心小学 422400
俄国的普列汉诺夫曾经说过:“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由此可以想象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敢问”、“乐问”,再发展到“善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提升学生的能力,同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手段。
一、鼓励学生“敢问”
德国有一位哲学家叫利希顿堡的说过:“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钟的愚人,耻于下问的人,终身为愚人。”为激发学生强烈地追求成功的情感,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要正视学生学习过程中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的差异、发展速度的差异、兴趣爱好的差异、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差异、认知心理因素与非认知心理因素的差异。要区别对待每个学生提出的问题,保护提问的上进心。在课堂上教师要切实改变过去教师讲、问,学生听、答的模式,建立起民主、平等、宽松、融洽的课堂气氛,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探求知识的积极性,从而形成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情感交流、人格碰撞的互动关系,促进学生创新潜能的发挥。学生有了这样良好的学习氛围,觉得心中和身边都很安全,便大胆展示有话要问、有问必提的个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的各种各类问题,教师要善于对待和处理好这些提问,务求真诚地对待学生的提问,及时作出评价,机智灵活地应对出人意料的提问,让中低层次的学生提问得到尊重和适度的表扬,优秀的学生得到更大的思维拓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从而让各类学生都敢于发问,从问中学知、学技、探新。
二、带动学生“乐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源动力。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古今中外的无数学者和科学家都将兴趣作为学习成功的第一要素。如语文教学要让“老师要我学”转变为“我喜欢学”的观念,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对语文具有强大兴趣的前提下,教师灵活设置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提问。无疑,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的问题,最有兴趣、最有动力去深入探究,收效也是最显著的。
在教学中要不断地采用各种激励手段让学生体验成功、体验快乐,激发探究的乐趣。如。本人在教学《地球信箱》时,让学生自由提问,并选择几个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并自主设计本课的学习计划。学生们的积极性、活跃性非常高,一堂课下来学生自主提问的问题数不胜数,真正是意犹未尽。有些学生还在课后自己整理了一堆问题请求老师一起解决,甚至有些问题比课本要求的都要好,让老师也体验到了学生“乐问”的乐趣。
三、培养和发掘学生“善问”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往往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平庸的老师只会奉送真理,而一个优秀的老师则会教人发现真理的方法。因此,作为老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但敢问、乐问,还要学会“善问”。
1.教会学生发现问题。
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从而进行提问,设计的问题要有达标性和多样性,符合各类学生的学习需要,并可让学生以这些问题的模式作为参考,提出一些相类似的问题,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方法可循。同时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寻找问题的方法,对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多问几个“是什么”、“会怎样”、“为什么”等。
2.让学生学会观察提问。
语文课程内容涵盖面比较广,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诗词歌赋,包罗万象。教师自己不但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去化解孩子们的疑问,同时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和探索新知,使语文成为学生创新和提问的源泉。
3.鼓励学生学会想象提问。
在课堂教学上可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引导他们多问一些假设性的问题,以便发挥学生自己的想象力,发展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如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一词多义、一字多音的现象比较多。让学生尝试同一个“字”、“词”在不同的语句里为什么表达的意思不一样,看能否用不同的“字”、“词”去替换。使新旧知识发生碰撞,产生合理的或有趣的问题。
论文作者:陈射元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9月总第28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5
标签:学生论文; 老师论文; 的人论文; 教师论文; 差异论文; 兴趣论文; 知者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9月总第28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