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课有精彩,堂堂展智慧。语文教师走进课堂,也就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当我们处于课堂的无助时,一些大师们的精彩课堂为我们开启天窗,此时我们好似站在巨人的肩膀,汲取精华,获得力量。为我所用,在课堂中为我所用。在迷茫望见明月,在柳岸中找到花明,在荆棘中开辟坦途。
关键词:推敲;情境;构思;开拓;揣摩
许久以来,为了提升自我,细细品味名师课堂,一遍遍的拜读,让我收获颇丰。更为我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引领。语文课堂,就应该是充满语文味。
一、词语推敲,文化提升
窦桂梅老师的《游园不值》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师:这样的一座园,这样普通的自然景物,诗人又对他们赋予怎样的感情呢?推敲这诗中的哪个字包含了对我们所见的这些景物特别的感情呢?
生:怜,爱惜的意思。
师:他感受到那份爱惜,注意“怜”用于今天,我们会想到可怜。但他说是爱惜。连说明原主人爱心,也说明我爱惜这个优势可以变成什么?
生:应该。
师:我理所当然的爱惜苍苔,爱说明喜欢。惜在哪儿?
生:印。“印”这个字体现了诗人十分联系苍苔。
师:所以他说印,不说踩。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叶绍翁这么的爱惜苍苔,那他该怎么走?
片段(二)
师:对柴扉,哪个字?
生:扣。
师:“扣”的意思就是?
生:敲。
师:韩愈说用“敲”好。那我们把“敲”放进这首诗中。
生:用“敲”比较重,“扣”相对来说较轻,得用“扣”不用“敲”。
师:“小扣”就是轻轻的敲。“小”字还令人想起一个成语。
生:小心翼翼。
师:“扣”,扣人心弦,扣出的那可是对原主人的───
生:尊重。
师:对春天的──
生:怜惜。
课堂以推敲为始终,“应嫌屐齿印苍苔”为什么换成“应怜屐齿印苍苔”?为什么“印苍苔”,不用“踩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中的“扣”换成“敲”好吗?“春色满园关不住”的“关”与“杨柳不遮春色断”的“遮”有什么不同?“一只红杏出墙来”是不是太少了?改成“三只红杏出墙来”可不可以?当一个一个的问题,引导着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推敲”,体会贾岛曾说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境界。
“品词、品句、品读”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特征,窦老师从文字的层面去读“苍苔,柴扉,红杏”;从文学的层面,去涵咏、推敲、比较;从文化的层面去突出,“不遇中有遇”,让学生去理解诗人探春、赞春,风景这边独好的感觉。
二、情境创设,引生投入
在讲到“应怜屐齿印苍苔”时,窦老师请学生上来表演诗人的步态,当学生踮着脚走过苍苔时,诗人惜春爱春的情感已经感染了大家。在讨论是用“扣柴扉”还是“敲柴扉”时,窦老师让学生用双手去做动作,学生很快就发现扣字更能写出诗人的“怜”。在谈到“一枝红杏出墙来”时,又请学生分别扮演墙外的红杏和墙内的花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红杏与花草的对话中,学生们读懂了红杏的心境,最后更设计了园主人和诗人间的对话,从满园春色的热闹回归到内心的宁静,学生们最终体会到了诗人“不值”中的“值”。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有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得到最好的发展,窦老师设计的一个个疑问引导学生品味了推敲的乐趣,她创设的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与生活联系紧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从而使学生投入积极的创造性的学习者。
三、构思巧妙,别具匠心
金明东老师的《穷人》一课,是这样的导入教学的。
师:课前我想出道题考考你们,谁敢举手?
(生1举手)
师:你为什么敢在不知道题目的情况下举手?
生1:因为我有足够的勇气。
师:好,看题。
(板书:5+2=?)
生1:7。
师:我要问的就是这个问题,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2:我没想到会是这么简单的题目,因为我们不够自信,很多简单的问题也不敢回答,人生中有很多问题其实也很简单,可能都这样错过了。
师:出这样一道题,我想说明两点,第一,有缘相见,一个人的一生中会有许许多多机会,有的人会抓住机会,而有的人会与机会擦肩而过,机会是给勇敢、智慧而且有准备的人。第二5+2指的是──
生3:课文中的桑娜原来有5个孩子,后来又收养了两个孤儿的意思。
师:这道题在数学里的答案是唯一的,而在语文里的答案或许是多种多样。
看了金老师的课堂导入,心中暗暗敬佩。这么长的一篇课文,如果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设计一个怎样的切入点才能让学生更快更有效的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呢?金明东老师一个简单的数字问题“5+2=?”导入,很巧妙的引出了课本的内容。“5”指桑娜自己的5个孩子,“2”是西蒙的两个孤儿,“+”指抱养。5+2在语文里真的等于7吗?这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在无形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教学埋下了伏笔。接着通过反复有效研读课文,学生们体会到了语言文字中透露出来的人物内心世界和本质特征,然后又引领回到了5+2=?的算式上,得出了许多精彩的答案,最后以“为什么除了课题上用了‘穷’字外,课文的其他地方竟然没有出现一个穷字的问题,促进学生实现精神世界的升华。
四、循循善诱,开拓思维
整个教学过程中抓住课文的主线─“忐忑不安”一次,牵一发而动全身。先让学生找一找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了哪些事情,之后又引导学生对文本呈现的四件事情的先后顺序进行有条理的排列,从而质疑“课文为什么不按正常的条理写呢”?整堂课以小见大,一扣“忐忑不安”咬文嚼字知心情,二问“忐忑不安”析文溯源知窘境;三思“忐忑不安”,设境入情知不易。在一次又一次的对白中,让学生与桑娜的心灵越贴越近,使学生深深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
五、揣摩重点,咬文嚼字
语文教学中对重点字、词、句的反复研究、揣摩是较常用的策略,让然而如何去具体操作呢?金明东老师告诉我们在揣摩重点时,不妨咬文嚼字把它学透。在讲“受”时字时,金老师让学生用别的词进行替换,还设置“如果……”和宁可……也要……”的问题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地体会到桑娜的善良心地,从而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在讲“熬”字时,金老师又让学生用纸和笔写下渔夫心里的想法,体会“微笑中带着泪光,泪光中透着微笑”的情感。金老师的咬文嚼字,让学生们得以有层次的去感知、感受和感悟课文。
没次欣赏名家的精彩课堂,都好似与名师对话,在发现中弥补自我不足,在学习中完善自我,在对话中优化课堂,让我们的教育之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宽敞,课堂智慧,智慧课堂。
参考文献
[1]放飞学生思维,激活课堂教学——二年级上册《贺年片》第二课时教学实录[J].张国祥.语文知识.2017(18)
[2]活力课堂魅力无限——浅谈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J].杨水英.课程教育研究.2018(26).
论文作者:王艳秋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2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课文论文; 老师论文; 柴扉论文; 诗人论文; 忐忑不安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