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书馆基本管理元数据框架研究_数字图书馆论文

数字图书馆中基础管理性元数据框架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框架论文,数字图书馆论文,理性论文,基础论文,数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管理性元数据在数字图书馆中的重要作用

利用元数据对信息资源,尤其是数字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管理,已成为信息资源建设的基本手段之一。描述信息资源内容的元数据,即描述性元数据,已受到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遵循标准化、规范化的原则,开发、应用描述性元数据,增进了信息系统的互操作性与开放性,促进了信息资源的无障碍交流。

元数据描述信息资源内容的卓越功能激发了人们探索元数据多层次功能的兴趣。人们逐步认识到,元数据除了描述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内容,还可以描述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管理过程中其他层次的“数据”[1]。管理性元数据对数字图书馆中信息资源的管理政策与机制进行描述,是元数据在信息资源管理层面的拓展。管理性元数据对信息资源采集、加工、利用过程的管理信息加以规范化、开放性的揭示,有助于用户或第三方系统方便地、无障碍地共享本系统的信息资源,有助于各个信息系统在安全机制保障下,通过管理性元数据,有效地交流管理政策与机制,促进不同信息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信息系统的信息资源及其集合可以通过管理性元数据与具体系统的绑定来形成实际的表达机制,也可以通过修改管理性元数据方便地定制、更改表达机制,还可以支持智能代理对信息资源及其集合进行自动的搜索与匹配,支持智能代理解析信息资源结构,并在此基础上集成多个信息资源集合。信息系统的管理机制与政策可以通过管理性元数据与具体系统的绑定来形成实际的运行机制,也可以通过修改管理性元数据方便地定制、更改管理机制与政策,还可以支持智能代理对管理政策和规则进行自动的搜索、解析与相应的处理。

2 对管理性元数据的研究

在研究、开发描述性元数据时,人们对元数据的管理功能已有认识。在描述性元数据方案中,就没有一些管理性元素或模块,如DC的“权限”(Rights)、“有效日期”(Date Valid)、“可获取日期”(Date Available),ROADS的服务(Service)元数据应用模板,IEEE LOM的MetaMetadata(元元数据)类,EAD的“管理信息”等。

国外明确提出的管理性元数据方案主要是DCMI(都柏林核心元数据先导计划)的AC-Administrative Components[2]。该方案提出了一个旨在有效管理DC元数据的元数据规范,设置了3类元素,即有关整条元数据记录的元素、描述记录更新和变动的元素、有关在系统之间交换数据的元素。

美国数字图书馆联盟(Digital Library Federation)的《元数据编码与传输标准》(METS,Metadata Encoding and Transmission Standard)把元数据划分为描述性元数据、管理性元数据与结构性元数据,其中管理性元数据又细分为四类:技术元数据:提供有关文档创建、格式与使用特征的信息;知识产权元数据:提供版权与许可权方面的信息;来源元数据:提供有关数字对象的模拟原型的描述与管理信息;数字起源元数据:提供有关数字对象与其原版之间迁移、转换关系的信息[3]。METS虽然不是一个具体的元数据规范,但它提出了一个覆盖面比DCMI的AC-Administrative Components更为广泛的管理性元数据框架。

美国康奈尔大学主持的管理性元数据研究网站“A Web Hub for Developing Administrative Metadata for Electronic Resource Management”汇集了有关数字信息资源管理的管理性元数据方案,但它的重点在数字资源,主要是电子期刊的采集方面,如电子期刊的采访、登记等[4]。

由美国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CCSDS)制定的OAIS参考模型提出了保存性元数据的概念[5]。保存性元数据描述涉及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的信息内容、资源标识、元数据、环境、数字资源起源等方面的信息,而这些信息中许多与管理性元数据有密切的关系。

在信息科学领域,针对特定的应用设计了一些具有管理性元数据特征的方案,如P3P隐私保护元数据[6]、PICS资源评鉴元数据[7]、ODRL知识产权管理元数据[8]、XACL使用控制元数据[9]等。这些方案主要以开放的元数据方式,描述信息资源处理、利用过程中信息系统的特定管理机制。

国内对管理性元数据的研究主要是对国外管理性元数据方案的评介;在一些元数据规范中有意识地设置了一些管理性元素或模块,如元数据的内容标引、数据审核、质量控制等。张晓林等人在《数字图书馆管理元数据的发展与应用》的研究报告中,对管理性元数据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提出了管理性元数据的应用框架与设计原则,认为管理性元数据是对信息系统管理机制的规范、开放的描述。所谓管理机制主要指“信息资源及其处理利用中选择评鉴、使用控制、权益管理、动态定制、隐私保护、资源长期保存等政策与过程。”[10]

与描述性元数据相比,管理性元数据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一是对管理性元数据还没有明确、一致的界定。有的研究者把描述和管理元数据的元数据称为管理性元数据,即把管理性元数据的描述对象确定为元数据本身[11];有的研究者依据METS的元数据分类,把技术元数据、知识产权元数据、来源元数据、数字起源元数据四类元数据总称为管理性元数据;也有的研究者认为维护和管理信息资源的数据称为管理性元数据,一般包括创建者元数据、存取权限元数据、数据处理技术元数据[12]。有的研究者从信息资源服务组织管理机制的角度剖析管理性元数据,这有助于把握管理性元数据的本质,但把管理性元数据局限于信息系统的服务环节,无疑制约了管理性元数据可以发挥的应有作用。二是对管理性元数据的研究还缺乏条理性与全面性。从目前对管理性元数据的研究成果来看,基本上所有的方案都是针对特定的应用设计的,这容易使人对管理性元数据产生局部的、片面的认识,认为管理性元数据就是某一特定领域(如元数据管理、资源采集管理、权限管理等等)的元数据。这是与描述性元数据研究有明显差别的地方。描述性元数据从其问世开始就有通用性的元数据方案与专用性的元数据方案,这使人们能从基础性、专门性两个方面开展全面而有条理的研究。而管理性元数据由于信息资源管理层面的复杂性,难以产生一个“通用的”管理性元数据方案,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从信息管理的总体角度来探讨管理性元数据,因为缺乏总体的认识,就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与基本规律。三是国内管理性元数据的应用实例还比较少。清华大学建筑数字图书馆元数据方案设置了“管理”元素,实际上是一个管理元数据的元数据[13]。CALLS学位论文数字图书馆定义了描述性元数据与管理性元数据,其中管理性元数据基本上采用了METS的架构[14]。但与国外相比,国内的应用实例无论在广度与深度上都存在较大的差距。

3 管理性元数据框架

3.1 信息资源生命周期

为了从信息资源管理的总体把握管理性元数据的特征,我们需要了解信息资源创建、传递、转换、利用的运动过程。以下是这一过程的流程图。

图1 信息资源的运动过程

信息资源创建后或经过信息服务机构传递到最终用户,或直接由用户消费。就数字信息资源而言,并不排除最终用户直接利用的可能性,但在大多数情况下,都需经过信息服务的环节。这里的信息资源可以包括数字信息资源与非数字信息资源。信息服务机构包括政府信息部门、图书情报与档案服务部门和其他信息供应商,它们从事不同深度与广度的信息采集、加工与提供利用的服务工作。如果信息资源直接被最终用户利用,那么它们之间只存在信息采集关系;如果最终用户通过信息服务的中介获取信息资源,那么信息资源须经过信息的采集、加工、提供利用等复杂的服务环节。

信息资源由产生到最后被用户利用,可称为信息资源生命周期。如前所述,信息资源的这一运动过程存在两个通道:有信息服务中介与无信息服务中介,其中有信息服务中介的运动过程比较完整地体现了信息资源生命周期。我们借助数字资源生命周期模型对信息资源生命周期,尤其是信息在信息服务机构的运动过程作一简要的剖析[15]。

图2 信息资源生命周期

1)信息资源经采集后聚集为数字对象与非数字对象。

2)非数字对象可加工转换成数字对象。数字对象可复合成复合对象;数字对象与复合对象可进一步通过知识组织体系组织成资源集合。无论数字对象还是非数字对象,无论信息内容还是信息对象、资源集合都可由描述性元数据进行描述。

3)资源集合以及描述信息资源的元数据可以被登记、存档,并通过服务系统提供给用户。

3.2 基础管理性元数据框架

在数字资源生命周期模型中,信息资源从创建到被用户利用,经历了采集、加工、服务三个基础环节。图2中只列出了服务环节的管理过程,实际上采集与加工环节同样受到管理过程的控制。因此从信息资源生命周期的角度观察信息资源管理,可以划分出上述三个基础管理环节,每个环节有其相应的管理机制与管理政策,都可以用元数据进行描述,这些元数据我们称之为基础管理性元数据。

如前所述,对管理性元数据的研究缺乏条理性与全面性,是因为没有从信息资源管理的总体来认识管理性元数据。我们所看到的称为管理性元数据的方案以及归之于管理性元数据的方案,有的是管理元数据的元数据,有的是管理信息资源采集的元数据,有的是管理信息资源技术加工的元数据,有的是管理信息系统服务程序的元数据,等等。这些元数据从横向来看,都与信息资源的管理层面相关联;从纵向来看,则仅仅是信息资源生命周期中某一管理环节的管理机制与管理政策的描述。如果我们不是着眼于信息资源管理的总体,而是局限于某一局部的管理功能的话,那么把某一种管理性元数据视为管理性元数据的全部就不足为怪了。

把握总体并不意味着需要建立一个“通用的”管理性元数据。对信息资源内容的描述很早就有一套成熟而行之有效的规范与操作程序,这是描述性元数据从一开始就遵循着“基本”与“专门”两个方向开展有条理的研究的重要原因之一。信息资源内容描述的这种“规整性”在信息资源的管理层次并不存在。我们面临的是各种各样的管理机制与政策和非规范的工作程序,为这些管理机制与政策寻找“通用的”“基本的”元素集合是及其困难的。

但是如果以信息资源的生命周期为参照系,以信息资源创建、传递、转换、利用的运动过程为主线,我们就能从总体上把握管理性元数据的基本特征。信息资源生命周期中采集、加工、服务三个基础环节为全面系统地研究管理性元数据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这三个基础环节将信息资源生命周期划分成三个较小的阶段,一方面缩小了研究对象的范围,另一方面增加了一定范围内不同对象之间的共同点。如果说,为信息资源建立一个“基本的”管理性元数据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切实际的,那么在适度的范围内探寻若干基础的管理性元数据,建立一个管理性元数据框架,则是可行的和必要的。基础管理性元数据是某一特定管理环节的“基本”元数据,它既反映了这一管理环节管理机制的共性,又能根据更加具体的管理功能进行扩展。在开放的、可扩展的基础管理性元数据框架下,各个“专门的”管理性元数据不再是孤立的、互不相关的,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的有机整体。

4 管理信息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4.1 问卷调查与现场调查

建立基础管理性元数据框架的第一步,是深入调查、分析图书情报机构,尤其是数字图书馆对信息资源的管理信息需求。为了了解国内图书情报机构在对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加工、提供利用的过程中所涉及的管理性数据元素,我们选择国内23所图书情报机构,开展了问卷调查,并对其中一所有代表性的图书情报机构——上海图书馆上海科技情报所进行了现场调查。

由于信息资源管理的复杂性、多样性,如果采用问答式的问卷,我们很难简单明了地表述我们希望了解的信息资源管理环节以及相关的数据元素,而且调查对象也难以用统一的语言准确地回答所提的问题。因此,我们决定采用选项形式的问卷,即预先将信息资源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所涉及的管理性数据元素一一列出,然后由答卷者加以选择,并可补充其认为重要而未列出的元素。

为了确定预选的管理性数据元素,我们首先调查分析了本馆的信息资源管理环节。我们采访了本馆采访、编目、流通、参考咨询、馆际互借、课题查新、数字化加工等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初步掌握了信息资源基本管理环节的业务流程与重要的管理信息元素。

如何使从一个特定的图书情报机构中提炼出来的管理性数据元素更具有普遍意义,也是我们预先确定管理性数据元素时必须考虑的。为此我们参考了国际标准ISO8459《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Bibliographic Data Element Directory》[16]和等价的国家标准GB/T19688《信息与文献书目数据元目录》[17]。ISO8459和GB/T19688系列标准均分成五部分,即:互借应用、采访应用、情报检索、流通应用、目录交换和元数据,目前GB/T19688尚未颁布“目录交换和元数据”部分。该标准系列以目录的形式,分别列出了支持互借、采访、情报检索、流通与编目等系统的数据元(data elements),说明数据元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了使用实例。这些数据元基本覆盖了信息资源采集、加工与服务的主要管理环节,虽然与我们确定的管理性数据元素并不完全吻合,但有助于我们从更一般、更普遍的信息资源管理环境来规范、完善所需列出的元素。

问卷调查表按照信息资源的生命周期,分为信息采集、信息加工、信息服务三大部分。为了方便答卷,三大部分分成三张独立的问卷。信息采集包括传统纸质文献与电子资源的采访;信息加工涉及编目、其他元数据加工、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及整合增值等;信息服务则囊括了流通、互借、参考咨询、文献检索、课题查新等重要业务环节。我们共发放调查问卷77份,回收70份,有效问卷70份,其中信息采集调查问卷23份,信息加工调查问卷22份,信息服务调查问卷25份。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显示,接受调查的元素项目与子项目大部分都得到答卷者的认可,也即这些项目与子项目基本上反映了国内图书情报机构在采集、加工、利用信息资源过程中的管理信息需求。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又在兼具图书馆与情报研究所特点的上海图书馆上海科技情报所开展了现场调查,以便进一步实地了解图书情报机构开展信息资源采集、加工、服务的工作实况,通过访谈、观察等方法,获取相关工作环节管理信息需求的原始资料,以弥补依靠通讯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时,缺乏与有关工作人员直接交流,不能接触实际工作现场的缺憾。调查环节仍依据信息资源的生命周期,分成信息采集、信息加工、信息服务三大块,基本囊括了该馆的主要业务工作。现场调查的成果是总结归纳出各主要业务工作的流程及其相关的基本管理信息。

图3 信息资源服务的E-R模型

4.2 需求分析

对信息服务机构涉及信息资源管理的信息需求进行比较深入的调查,使我们获得了信息服务机构管理信息需求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在此基础上,采用设计信息系统常用的需求分析结构化方法,建立了管理信息需求的E-R(实体—关系)模型。图3是信息资源服务的E-R模型。

5 基础管理性元数据框架的建立

基础管理性元数据框架的设计遵循了元数据标准规范的模块化、开放性、互操作性原则。

基础管理性元数据本身是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中的一个逻辑模块,对数字图书馆中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服务实施管理,同时依据信息资源在数字图书馆中的流程进一步划分成采集、加工、服务三个相对独立,而又密切联系的子模块。每个子模块的元素分成三类:通用元素、专用元素、扩展元素。通用元素是三个子模块共有的元素,如代理(Agent)(包括用户和工作人员等)、信息资源、权限等;专用元素是特定的子模块所特有的,如信息采集模块的“采访来源”、信息服务模块的“服务请求”。扩展元素是特定的应用系统为适用特定的应用环境而扩充的元素,这些元素只适于本地系统的需求,并不参与不同系统之间管理信息的交换。

管理性元数据框架是开放性的,它尽可能复用或嵌套那些被广泛接受和应用的标准规范。比如,元素“代理”的属性复用vCard元素;“信息资源”的描述直接嵌套或链接DC、MARC或其他通行元数据;数字信息资源的鉴定嵌套PICS资源评鉴元数据。它实施开放扩展机制,应用单位可根据需要对原框架内的元素实行纵向与横向的扩展。所谓纵向扩展,是对已有元素的“细化”,即根据特定的应用环境,对已有元素的语义加以限定,派生出更为专指的子元素或修饰词。所谓横向扩展,是在已有元素集合的基础上建立语义不相重合的新的元素或元素集合,使其具备新的功能。元数据的这种扩展机制是其开放性的具体体现。

管理性元数据框架的设计不局限于某个具体应用的内部功能要求,而是优先考虑和充分支持其互操作能力。这种互操作能力首先基于数字图书馆通用的XML编码标准,其次在于建立一个以已有标准规范为基石的适用于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框架,以便不同应用、不同系统之间可以无障碍地交流管理信息。

6 基础管理性元数据框架的应用

基础管理性元数据框架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信息资源采集管理。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根据本单位学科重点,按照资源收集的策略和原则,系统地采购、搜集各种数字资源,以形成数字资源保障体系。基础管理性元数据框架可以构筑数字图书馆的资源采集管理平台,全面揭示信息资源的采集与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投入的经费预算、信息资源的绩效分析、信息资源的评价、出版商信息、信息资源的冗余度和信息资源的类型等,实现资源采集信息的科学管理与共享。

(2)信息资源内容创建和加工管理。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本馆特色资源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二、三次文献的创建和加工,包括图书馆书刊编目等,是目前各个图书馆正在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信息资源内容创建和加工过程中,除了描述信息资源内容的描述性元数据外,我们还必须考虑建立与其相关的管理性元数据,如与编目有关的管理信息,包括编目员信息,编目作业信息(套录、原编、修改等);与资源数字化加工有关的管理信息,包括信息资源技术信息;与二、三次文献加工有关的管理信息,包括合同信息、文献加工作业信息(剪辑、著录、标引等)等。基础管理性元数据框架可以提供信息资源内容创建和加工的管理平台,以确保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互操作性和可持续发展。

(3)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发布管理。数字图书馆的信息门户把存放在馆内各种数据库、数据仓库、图书馆书目信息和文档中的信息整合成可利用的信息资源,并把这些信息资源通过统一的平台传送到用户面前,用户在信息资源整合平台中检索到的可能是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生成的书目数据,也可能是电子全文期刊、或者是网络资源等等。这种信息资源整合不是简单地在页面上增加一个数据链接,而是通过集成化的方法把原有的应用和数据整理、归并和整合在数据仓储中,用户通过这些信息资源的描述性元数据和管理性元数据所揭示的数据属性,方便地获取各个应用系统中的相关数据,所有独立的、分散的应用系统被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基础管理性元数据框架可以为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发布、检索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描述、揭示管理政策和规则以及相关的实体与相互关系等,并通过应用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

7 结语

管理性元数据是元数据在信息资源管理层面的扩展,是在描述性元数据的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把元数据研究推向深入的必然要求。基础管理性元数据框架为管理性元数据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切合实际的切入点,使人们有机会对图书情报学的信息采集、加工、利用领域的理论、实践进行一次比较全面、深入的梳理;引入信息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设计管理性元数据应用机制,不仅有利于促进图书情报学理论的创新,而且对规范图书情报机构及其他信息服务领域的实践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管理性元数据的出现是基于数字图书馆中信息资源开放管理的要求。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共管是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趋势,没有信息资源管理政策、管理机制方面信息的共享,要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共管是不可想象的。目前国内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共管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其成效离实际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其中的原因众多,管理信息不能顺畅交流也是一大因素。对信息资源生命周期中基础环节的管理性元数据开展研究,将推进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的规范化、标准化,促进管理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从而在更深的管理层面保障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共管。

收稿日期:2007-12-27

标签:;  ;  ;  ;  ;  ;  

数字图书馆基本管理元数据框架研究_数字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