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重庆 南岸 400067)
摘要:随着互联网络技术的普及发展,“后真相”从政治领域转向新闻领域,新闻事实让位情感因素,先观点后事实和观点优于事实等问题冲击着新闻媒体行业,新闻媒介的权威性和专业主义被损失殆尽。本文从后真相在新闻媒体领域的产生出发,分析当前新闻媒体领域存在的问题,以事实核查为主要方法,探索当前新闻媒体如何坚守新闻事实。
关键词:后真相时代;新闻事实;事实核查
一、后真相时代到来
近几年后真相逐渐被公众所熟知,越来越多领域也开始涉足该领域。后真相(post-truth)被牛津词典评选为2016年度词汇。具体来看,其表现就是在某个公共事件中,人们的观点、情绪和情感占据了上风,不再关心理性、逻辑、法律、事实,这样先观点大于事实或观点先于事实的情形。
应该明确,后真相并不是没有真相,只是将原以为最重要的真相置后,放到第二重要程度。对真相或事实的轻视和忽略是后真相时代的显著特征,微信或微博上,各种各样的谣言快速扩散,真相还没穿上鞋子、谣言已经跑遍网络世界。
后真相逐渐向新闻媒体领域蔓延,在新闻领域出现了诸多具有后真相特点的新闻事件都印证了后真相时代的特点:社交媒体上的交流和表达,事实不再是人们关心的重点,而更在意情绪宣泄,更关心与自身立场的意见观点表达。
二、后真相的形成
(一)网络空间
媒体传播信息的功能逐渐普及,公众拥有更多表达话语的权力,热衷参加公共事务和媒介监督,大大地刺激了信息传播的需求。热点事件发生之后,公众会一窝蜂地战队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对符合自己观点的意见会表示支持,不符合自己观点的会竭力反驳。网络空间特性使隐藏在网络背后的网民极度缺失责任感,表达话语观点时缺乏理性思考,且群体感染较为隐蔽,使得具有相同合意的话语聚集,公众对新闻事实的重要性置之不顾,倾向用感情表达观点。
(二)媒体技术
媒体技术利用算法方式推荐内容存在漏洞,只将发生网络行为、接触使用媒介的那部分用户的观点意见收集起来。用户表达的内容容易被技术当做社会大多数意见来增加推送量,实际上这种所谓的“主流意见”与公众的实际观点具有严重偏差。这种“主流意见”构成了媒体技术的“后真相语境”,在这个语境下,公众被聚集到一起,盲目表达意见,跟风从众,湮没在庞大的信息流当中,貌似形成了网络当中的合意,形成“主流意见”。
(三)公众心理
随着去中心化和反权威性成为现实,公众心理发生巨大转变。正如李普曼所言:“多数情况我们并不是先理解后定义,而是先定义后理解”。公众对泛滥信息失去核实的耐心,只要合乎自身口味的信息会表达赞同,对于热门信息、观点意见也会盲目跟风,对周围亲近的人提供的信息也会选择相信。核查事实的难度增加,且时间成本较高,公众倾向于选择认知捷径去面对信息,及更热衷于把情感因素带到这些事实观点当中去。
三、事实核查的兴起
互联网络技术对公众的赋权已经从可能变成现实,“人人都有麦克风”、“平民话语权”、“网络自由民主”和“媒介监督”等成为媒介新趋势。后真相时代,公众表达的观点意见缺乏真实性和理性,情感因素往往大于事实因素。
事实让位情感,给现代新闻业带来诸多变化:虚假新闻数量越来越多;控制谣言成本不断增加;事实重要性程度跌至谷底,媒体公信力慢慢丧失;新闻领域的“塔西佗陷阱”逐渐明显;媒体权威性和专业理念受到质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基于此,事实核查(Fact-Checking)开始重新“复活”。事实核查在19世纪就已经出现,称之为“信息核对员”。20世纪20年代,美国已有专门的事实核查机构,对新闻报道在发布前后对事实进行调查核实,确保真实性。国内其实也有类似的事实核查的做法,20世纪40年代,中国新闻界兴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客里空”运动,旨在反对虚假新闻,传播新闻事实。
四、重寻新闻事实
(一)强化内部事实核查
新闻媒介领域遭遇后真相时代,无疑是对新闻事实的极大冲击,需重新拾回后真相时代下被忽略的事实。新闻媒体应该从自身出发,加强对新闻稿件当中新闻事实的核查,对记者采编撰写的稿件提升核查意识和核查标准,增加事实核查的程序过程。对于媒体而言,内部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强调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主义,提高新闻事实稿件的质量,保证新闻事实源头的真实性。同时,新闻机构对于发布的事实,采取事后严密监测的举措,保证在整个过程中事实的重要性,做到真实客观公正地报道,及时公布信息,引导公众回归事实本身,将新闻事实功效发挥到最大,有效的规避公众在后真相时代乱象,理性表达新闻事实观点。
(二)建立外部核查机构
从国内外看,事实核查最初只是新闻机构内部关于新闻报道的核查机制,并未对外,其实除新闻媒体需加强内部事实核查外,外部核查组织也是保证事实的重要条件。调查显示,欧洲已有约34个事实核查机构在长期运行,可见西方国家事实核查机构已经发展得相对完善。因此。增加事实核查机构和部门是当务之急,建立专业性强,核查标准高的新闻事实核查机构,才能利用好外部核查机构,为事实核查找到真正的监督管理者。通过机构监测新闻事实,能够有效的规范后真相时代当中虚假新闻和谣言,能够有效缓解公众观点先于事实的难题。
(三)让渡事实核查权力
对于事实核查的权力,新闻媒介应该让渡一部分给外界,事先内外共同核查。公众是新闻媒介传播新闻事实的对象,其实也是可以核查新闻事实的重要主体。现实生活中的公众数量庞大,可弥补新闻事实核查人员短缺的短板,通过集聚公众的力量,来进行事实核查,能提高精准度和效率。新闻媒介应该将公众的身份从收听者转变为参与者,向公众展示新闻事实的原本面貌。鼓励公众参与新闻事实核查,赋予公众新闻核查的权力,将事实核查的权力下放,才有可能将后真相时代当中的公众调动至新闻事实核查当中,让用户清楚新闻事实的发展缘由,找回消失的事实。
(四)技术参与事实核查
媒介技术既然可以带来后真相,也可以规避新闻事实在后真相时代。美国Facebook公司利用技术将后真相时代下的新闻事实进行自动识别,清除对新闻事实有误导的信息,提高新闻事实的本源真实性。数据时代,可利用数据进行综合整理,预判分析,提前做好预警机制。与人工核查相比,技术可以为人工核查新闻事实提供参考资料,有效缩短时间,在新闻事实核查方面,将人工和技术的融合,降低为公众推送重复内容,减少公众对某以热点事件的关注度,引导公众转变关注焦点,将有可能对新闻事实造成损害的因素进行显著区分,提高新闻事实的凸显程度。
比起国外对新闻事实核查的经验来看,显然我国在这方面是极度欠缺,但后真相时代已经对新闻事实产生巨大威胁,必须将后真相时代的事实核查提上议程。重塑新闻事实的重要性,尊重新闻事实,维护新闻行业的权威性,传播能真正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新闻事实,构建合理有序的舆论场。
参考文献
[1]胡泳.后真相与政治的未来[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7,24(04):5-13+126.
[2]美李普曼,阎克文 江红译.公众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78.
[3] 郑晓迪.国外网络新闻事实核查的相关研究与技术应用[J].新闻界,2017,(02):95-97+104.
作者简介:李进(1994年—),男,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7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闻媒介与新媒体。
论文作者:李进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8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0
标签:事实论文; 新闻论文; 真相论文; 公众论文; 观点论文; 时代论文; 媒介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8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