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精神病医院睡眠医学科 河南新乡 453002)
【摘要】目的:对放松训练对焦虑症患者疗效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将2015年3月-2015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焦虑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两组。药物组采用抗焦虑药物:氯硝西泮、丁螺环酮等进行治疗,药物+放松组在药物组基础上进行放松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焦虑症治疗效果;显效时间、总治疗时间;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的差异。结果:药物+放松组患者焦虑症治疗效果高于药物组,P<0.05;药物+放松组显效时间、总治疗时间短于药物组,P<0.05;治疗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药物+放松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在抗焦虑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放松训练对焦虑症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情绪,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放松训练;焦虑症患者;疗效;影响
【中图分类号】R74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6-0136-02
焦虑症是常见精神疾病,患者可出现紧张焦虑、恐惧、心烦意乱和躯体不适等症状,可对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目前临床对于焦虑症多采用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和心理疗法,但传统模式多为单纯用药治疗,虽然可一定程度上改善病情,但效果欠佳[1]。本研究分析了放松训练对焦虑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3月-2015年12月焦虑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两组。所有患者符合焦虑症诊断标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大于40分。患者知情同意本次研究,除外自杀观念、药物依赖、精神分裂症、心理障碍和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心脏疾病患者。
药物+放松组患者男14例,女26例;22~55岁,年龄(36.14±2.13)岁。发病时间1~14个月,平均(10.51±1.29)个月。药物组患者男16例,女24例;22~55岁,年龄(36.25±2.67)岁。发病时间1~13个月,平均(10.28±1.31)个月。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药物组采用抗焦虑药物:氯硝西泮、丁螺环酮等进行治疗,药物+放松组在药物组基础上进行放松训练。放松训练的实施:(1)对患者主动交流,保持尊重、支持和关心,并给予其心理干预,消除其交流情绪,对患者说明放松训练的目的和方法,取得患者配合,通过为患者提供分散注意力、宣泄等形式消除其不良情绪。(2)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先进行腹式呼吸,缓慢吸气之后缓慢呼出气体,反复练习之后进行放松练习,指导患者进行全身部位肌肉放松,使患者感受到轻松、温暖的感觉,首次练习在护士指导之下进行练习,第二次练习可由护士协助下进行练习,并诱导患者进行深度放松,每次30分钟,每天1次,可配合舒缓轻音乐。
两组均干预4周后对比疗效,若仍未治愈则延长治疗时间。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焦虑症治疗效果;显效时间、总治疗时间;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的差异。
显效: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减少大于等于50%,症状消失;有效: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减少大于等于30%,症状缓解;无效: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减少不足30%。焦虑症治疗效果为显效、有效之和[2]。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SPSS20.0软件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则进行t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症治疗效果相比较
药物+放松组患者焦虑症治疗效果高于药物组,P<0.05。如表1。
3.讨论
焦虑症是常见异质性疾病,属于常见精神障碍,患者可出现紧张不安和提心吊胆症状,且容易复发,无法自愈,对患者心理社会功能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3-4]。多数焦虑症患者可伴随肌肉紧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及坐卧不安现象,在长期焦虑和紧张情况下,患者睡眠质量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可增加儿茶酚胺物质的分泌,导致心率和呼吸加快,血压升高,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传统多采用药物治疗焦虑症,但往往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需探讨其他非药物治疗手段[5-6]。
放松训练的实施可根据固定训练程序开展联系,放松肌肉,达到安神静心和缓解焦虑的目的,可放松情绪状态,避免血压和心率、呼吸出现不良改变,可保持头脑清醒,增加血容量和血氧饱和度,降低儿茶酚胺水平,降低胆固醇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可调节患者心理和生理功能,改善神经内分泌和神经系统功能,缓解焦虑症状[7-8]。
本研究中,药物组采用抗焦虑药物:氯硝西泮、丁螺环酮等进行治疗,药物+放松组在药物组基础上进行放松训练。结果显示,药物+放松组患者焦虑症治疗效果高于药物组,P<0.05;药物+放松组显效时间、总治疗时间短于药物组,P<0.05;治疗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药物+放松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改善幅度更大,P<0.05。
综上所述,在抗焦虑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放松训练对焦虑症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情绪,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文杰.放松训练及心理疏导在产前焦虑症患者治疗中应用的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23):3961-3962.
[2]潘珊珊.放松训练护理干预在广泛性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5):251-252.
[3]金洪喜,龙鲸.心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康复的观察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11):2440-2441.
[4]云鑫.放松训练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化疗期间焦虑及不适反应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12):944-945.
[5]杨媛媛,蔡洁,潘柳萍等.合理情绪疗法、心理干预及放松训练等方法联合对发生不良事件护士焦虑症状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3):8-9.
[6]付利霞,杨美丽,王阿静等.放松训练对糖尿病伴发抑郁患者防御方式的影响[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35(9):101-104.
[7]王惠.心理干预联合放松训练在广泛性焦虑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6,25(5):379-381.
[8]李瑾,张尔琚.情志护理对老年焦虑患者的效果评价[J].心理医生,2015,21(7):185-186.
基金项目:河南省卫生科技创新型人才工程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
编号:第4173号
论文作者:孟令娜,卢丽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6
标签:患者论文; 焦虑论文; 药物论文; 焦虑症论文; 量表论文; 两组论文; 自评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