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栀黄注射液联合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_赵乐

(山西省儿童医院 山西 太原 030013)

【摘要】 目的:探究联合茵栀黄注射液与合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患有黄疸的新生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45例)采用联合茵栀黄注射液与蓝光照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而B组(45例)则单纯采用茵栀黄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显效时间和住院时长,并发症发生率等基本情况。结果:A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B组,且治疗显效时间,住院天数,胆红素水平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茵栀黄注射液与蓝光照射来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非常高的临床疗效,且更经济实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茵栀黄注射液;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6-0245-02

黄疸是新生儿出生后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而新生儿黄疸主要可根据病情病症的不同而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其中病理性黄疸具有发生胆红素脑病的风险,因此临床上的治疗重点主要是病理性黄疸[1]。新生儿黄疸对患儿的伤害非常大,目前,医学研究中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式主要采取蓝光照射治疗以及口服茵栀黄注射液,而二者的联合治疗在临床医学中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2]。为探究茵栀黄注射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本研究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患有黄疸的新生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联合茵栀黄注射液与蓝光照射治疗方法与单纯采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别,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患有黄疸的新生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确诊为高胆红素血症,同时排除患G-6PD缺乏的患儿,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45例)采用联合茵栀黄注射液与蓝光照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而B组(45例)则单纯采用茵栀黄注射液进行治疗。其中A组45例患儿中,男23例,女22例,出生时间在4~13d之间,平均出生时间为(8.3±1.2)d,出生体重在2431.42~3932.54g之间,平均出生体重为(3049.6±502.3)g;B组45例患儿中,男24例,女21例,出生时间在3~14 d之间,平均出生时间为(8.5±1.3) d,出生体重为2485.34~4012.32g,平均出生体重(3077.9±533.6) g。两组患儿的性别、体重、年龄等一般资料情况无明显差异,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B组患儿采取单纯使用茵栀黄注射液进行治疗,0.5~1.0ml/kg茵栀黄注射液于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点滴,1次/d,连续注射6d。

A组患儿在B组患儿的基础上加以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蓝光照射器选用双面光疗箱,严格控制蓝光波长主峰在450nm处,保持灯光与患儿的距离在20~25cm之间,将温度定于30~32℃,相对湿度则控制在55%~65%,保证照射均匀,连续照射5 d。

1.3评价标准

一周后评价患儿的经皮胆红素水平,吃奶,呕吐,大小便的基本体征状况;疗效等级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三个等级,若胆红素值<119.7umol/L,且黄疸基本减退时,则为显效;若胆红素处于119.7~171.0umol/L 之间,且黄疸大部分减退时,则为有效,若胆红素值大于171umol/L,而黄疸无明显减退,甚至加重时为无效。其中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1周后,A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B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9%,A组明显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儿治疗显效时间及住院天数的比较

研究对比发现,A组患儿的疗效显效时间平均为(2.13±0.31)d,B组患儿的疗效显效时间平均为(7.18±2.01)d,A组患儿显效明显快于B组患儿;A组患儿的住院天数平均为(6.15±1.05)d,B组患儿的平均住院天数为(14.36±2.17)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胆红素水平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胆红素水平无明显差异,而治疗后第5天,两组患儿的胆红素水平均有显著的下降(P<0.05),且A组患儿的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B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所谓的新生儿黄疸,就是在新生儿出生时,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引起新生儿的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进而导致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等现象[4]。而临床医学中将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及病理性黄疸,其中生理性黄疸发病期间主要在新生儿出生后的2~3d之间,而在出生后4~6d则是生理性黄疸发病的高峰时期,直到第7d才开始消退,消退时间甚至持续到20d[5]。生理性黄疸的持续时间比较长,且主要症状主要为食欲受到轻微影响,无其他临床症状。因此临床医学中的研究重点不在生理性黄疸,而在病理性黄疸[6]。病理性黄疸一般是指新生儿出生后24h内出现黄疸症状,且血清胆红素升高情况每天超过5mg/dl或每小时超过0.5mg/dl,而患儿不仅出现食欲影响的症状,甚至会出现严重并发症,例如胆红素脑病、贫血、缺氧、酸中毒等,而这些并发症均可引发严重的脑损伤,进而导致新生儿出现脑瘫症状[7]。目前,临床医学中对于病理性黄疸的治疗主要采取蓝光照射或茵栀黄注射液作为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主要疗法,其中采取蓝光照射治疗的原理主要是胆红素对420~470nm波长的光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因此,通过光-氧作用能够有效将脂溶性的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的胆红素,进而使得黄疸能够通过大便排出体外。而茵栀黄注射液则属于中成药祛湿剂,主要由茵陈提取物、栀子提取物、黄岑及金银花提取物组成,而栀子、黄岑及金银花都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功效,因此茵栀黄注射液具有良好的黄疸治疗效果[8]。

在本研究中,A组患儿采取联合茵栀黄注射液与蓝光照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而B组患儿则纯采用茵栀黄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显示,A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B组,且治疗显效时间,住院天数,胆红素水平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采取茵栀黄注射液联合蓝光照射的治疗方法进行新生儿黄疸治疗,能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且更经济实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于晶晶.间断及持续蓝光照射治疗不同病因新生儿黄疸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4,02:26-28.

[2]刘承梅.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09:171-172.

[3]林菁,谭丽丽,马丙南,高智群.茵栀黄注射液联合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5,15:64-65.

[4]周康良.新生儿黄疸治疗进展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31:58-60.

[5]刘备,马国.新生儿黄疸的治疗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16:1515-1519.

[6]毛英,钟丹妮.新生儿黄疸治疗现状与进展[J].医学综述,2011,05:723-726.

[7]李薇,陈自励.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矛盾和对策[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14:1064-1066.

[8]黄敏.白蛋白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的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03:374-376.

论文作者:赵乐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2

标签:;  ;  ;  ;  ;  ;  ;  ;  

茵栀黄注射液联合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_赵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