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大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_大学论文

开放大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_大学论文

开放大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机遇论文,大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场真正的教育革命迫在眉睫

未来学家们谈论和预测信息社会已经有几十年了。但是,信息社会在二十世纪最后一个十年到来如此之快,却出乎人们预料,使人们缺乏足够的准备。现在,以智能为代表的人力资本和高新技术为代表的技术知识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经济增长越来越明显地依赖于知识的产生、传播和利用。在发达国家,人们已明确把他们的经济称为“知识经济”,认为工业化时期一个国家的财富是厂房、土地、劳动力和资本,而信息社会一个国家的财富则是其人民受教育和产生、利用知识的程度。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正在并将继续改变着社会的生产组织、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而且正在并将继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从而对传统教育思想、教育模式以至整个教育体系产生革命性的影响,提出改革的要求,要求一个国家的整个教育体系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进行结构性调整、革新和改革,使“教育链”的各个环节之间和教育网络的各个部分之间开放、沟通、互助、互利,以适应知识与技术的快速发展变化,人们终身学习的需求和为知识经济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与不断更新自己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这将是一场真正的教育革命。我深信,谁能将本国教育体系尽快地调整到这一轨道上来,建立起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学习社会,谁就将在下一个世纪和快速到来的信息社会取得战略主动。

人们曾经认为信息社会是所谓后工业社会,与发展中国家相距尚远。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尤其是国际网路的迅速扩展,已使得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再按步就班地步发达国家先工业化,再信息化的后尘,不得不考虑实行工业化与信息化同步并进的跳跃式发展战略。中国前不久通过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正是按照这一战略制定的中国未来十五年的发展蓝图。这一蓝图无疑将对中国的教育发展和改革,包括基础教育的质量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等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开放大学面临的严峻挑战

开放大学本身应当具备的特点是开放性、灵活性、针对性和适应性等,是目前教育体系中最能适应终身教育思想和建立学习社会要求的部分。只要思想上能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培养出一支勇于和善于开拓创新的队伍,加上新技术的武装,开放大学在这场为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教育革命中应当并能够担当先锋角色。开放大学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开放大学,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和角色,至少面临以下一些严峻挑战。

1.转变教育思想

开放大学实际并不开放并非个别国家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受传统教育思想束缚和来自传统高等教育和社会上的巨大压力。我曾探寻过不少传统大学校长或教授们对开放大学的看法,赞赏者寥寥,不以为然者居多,主要是认为其只有数量而无质量。社会上也多认为这是一种没有出路的出路。这些压力经常迫使开放大学在办学的诸方面尤其是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以至教学管理等向传统大学看齐,和力量上无法与之匹敌的对手进行竞争,致使开放大学的特色不能显现,路子越走越窄。另外,开放大学的办学者大多来自传统大学,对传统大学办学方式驾轻就熟,也是一个原因。因此,要在按终身教育思想建立学习社会的教育革命中充当先锋角色,开放大学仍然有一个思想转变和解放的问题。没有这个转变和解放,没有不拘一格去探索和开放的精神,开放大学不仅不能在这场教育革命中充当先锋,而且,其面临插上开放、虚拟两翼的传统大学的竞争有可能使自己落伍。

2.置身新技术前沿,探索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结合的战略

开放大学的活力与潜力来自于它用多种传播与交流技术武装起来的教学手段。新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国际网路的迅速扩展为开放大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和提出了新的要求。开放大学必须置身于其前沿,迅速掌握、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的新成果,拓宽开放大学服务面的广度和深度,努力使之成为教育体系中探索信息技术为教育服务的“龙头”。

令人不安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发展中国家的开放大学在装备、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方面不仅没有起到“龙头”作用,而且落后于传统大学,仍然并在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会主要依靠书本、广播和电视、录音和录像等传统手段。这一现实又从另一方面向发展中国家的开放大学提出了挑战:即如何既要注视以至跟上新教育技术前进的步伐,又要从本国本地区的实际出发,制定长时间的过渡时期下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结合的追赶战略。

3.开放大学与传统大学关系——体化新论

西方发达国家大学运用音、像等传统手段提供各种课程,适应不断增长的成人和部分时间制学生的要求,这已不是新鲜事。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虽然建立了开放大学,但传统大学仍保留和发展传统的函授教育,这仍然是普遍现象。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国际互联网的快速扩展向开放大学提出的新挑战是:越来越多的传统大学对利用这一技术和网络传播其课程,授予学位,建立地方、地区、国际虚拟大学等等,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取得了与日俱增的成果。而且一般地说,他们在学术和技术力量上,在设备、资金、社会联系与声望方面,常常是开放大学难以比拟的。那么,作为开放大学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开放大学怎么办?

在发展中国家,远距离教育一般都曾是传统大学的一部分,只是从本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才逐步建立起独立于传统大学之外的开放大学,成为现代远距离教育的主要传播者。面对传统大学越来越多地使用新技术和互联网络,既传播传统教育课程又传播远距离教育课程,并明显拥有优势的形势,我认为开放大学只有两种选择:一是与插上开放与虚拟双翼的传统大学竞争;二是与其合作,探索新形势下一体化的机制和途径。若选择竞争,发展中国家的开放大学恐难以占到上风;合作则必将创造出一个新形势下和高水平上的优势互补的“双赢”局面。合作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应当是一种机构的简单再调整,而应当是一种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相互开放、沟通、互助、互利的网络。

开放大学的历史机遇

一个与传统大学建立新型合作关系,既能借助他们的优势,又能发挥自身特点的开放大学,其必将在新的历史机遇中再显身手。例如:

1.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

一般地说,高等教育大众化(即在18~22岁年龄段有15%的青年能接受高等教育)是进入工业社会的必经之道,高等教育普及化(即在18~22岁年龄段有50%的青年能接受高等教育)则是进入信息社会的必然要求。实行工业化与信息化同步并进战略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将不可避免地要把高等教育大众化尽快提上日程,开放大学应当成为这一进程中的一根重要支柱和一翼。开放大学除了自身真正实行开门办学外,可以利用传统大学的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为传统大学人文、社科和部分理科一年级甚至二年级的新生提供基础课程,新生此时不一定到校,而在校外的开放大学接受远程教育。这样,传统大学可以把精力集中在对“半成品”加工上,有利于多出人才。

2.为缓解结构性失业作贡献

失业,是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个顽症。自七十年代石油危机以来,西欧平均失业率约10%,法、德、意等国家均在10%以上,不少政府因此而下台,克林顿将失业率降低一个百分点而成为其连任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问题之所以难解决,是因为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过渡期间,大量旧的工艺、旧的生产线遭淘汰,新的信息产业和以信息技术装备起来的产业,资金密集,需要人少,又对人的要求高,所以造成某些新岗位只能虚位以待,而同时又有大批“下岗”人员因为“可培训度”(Thrainobility)低,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Marketability)差,长期无法就业,造成所谓结构性失业。实行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和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同时并进战略的发展中国家,无疑将面临双重结构性失业。中国由于还处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面临的结构性失业将是三重的。失业问题将关系中国改革、开放、稳定和发展的大局。开放大学如能与经济、社会有关部门密切合作,甚至“互联”,不拘一格提供各种培训课程,其必将会得到社会承认,并为学习社会的建立做出切实的贡献。

3.促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适应未来教育的一项重要原则。但中国的素质教育是在升学竞争过分激烈,以至扭曲了基础教育目标的背景下提出的。因此,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缓和并使这一竞争降到正常水平,将是开放大学对促进素质教育的一项贡献。

很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普及基础教育的成就举世瞩目。同时,应当承认,这种普及还是低水平的,其中一个重要指数是师资水平。以中国为例,小学教师合格标准是中师或相当于中师,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只能看懂课本,而对课本以外的知识知之甚少、甚浅。无疑,要依靠他们进行适应未来社会的素质教育会有很多困难。把中国500 万小学教师尽快提高到大专水平已刻不容缓。开放大学、电视师范和师范院校如能携手“联网”,大面积为小学教师开展学历教育或岗位培训,必将对中国的素质教育有新的作为。

4.满足老龄社会的学习需求

中国正在迅速迈向老龄社会。上海已经成为老龄社会。开放大学的活力和潜力使其在满足老龄社会。开放大学的活力和潜力使其在满足老龄社会公民学习要求上处于有利地位。开放大学应该设老龄教育部门,探索适应老人发挥余热、应付社会保险、处理与子女关系,养生保健等方面的要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这将是开放大学为实践终身教育思想,建立学习社会,以至促进社会向前发展的切实行动。

标签:;  ;  ;  ;  

开放大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