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_人民币升值论文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经济论文,人民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我国建国以来汇率制度的演变历程

1.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

在该时期,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底)。人民币对美元的汇价于1949年1月18日首先在天津挂牌。这一阶段,人民币汇率的制定,基本上与物价挂钩,由于当时对外贸易主要由私商经营,为了使私商有一定的盈利以及有利于侨汇,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出口和侨汇起积极的调节作用。这一阶段的汇价机制主要是市场调节,在不断的波动中寻找均衡点,尽管其间变化非常频繁,但最大的特点是由波动趋向平稳,并且随着国内通货膨胀率的下降,汇价逐渐升值。

第二阶段是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至1967年底(1953-1967年底)。这一阶段,我国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对外贸易由外贸部所属的贸易公司按照计划,统一经营、统负盈亏,不需要用汇率调节进出口。人民币汇率需要保持稳定。这一阶段的显著特点是汇价与计划固定价格和计划价格管理体制的要求相一致,我国外汇汇率基本处于凝固状态,特别是从1955年开始,汇价就一直维持在2.46的水平上。人民币汇率与物价逐渐脱钩,主要作为会计工具用于内部核算计划编制。

第三阶段是人民币对外计价结算到西方货币实行浮动时期(1968-1978年底)。这一阶段,由于1967年11月英镑大幅度贬值以及1972年主要西方国际货币纷纷实行浮动汇率,我国为了避免汇率风险,人民币实行对外计价结算,并确定权重,根据这些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升降幅度,加权计算出人民币汇率。这一时期,人民币汇率基本上稳定在各国之间汇率的中间偏上水平。在1972年汇价偏离2.46以后,人民币快速升值,并于1980年达到了1.50的水平,汇价高估的状况不断趋向严重,错过了调整外汇水平的良机。

2.经济转轨时期(1978-1993)

在计划经济时期,人民币汇率由政府按照一定的原则制定,是计划经济的调节工具。汇价水平不能真实反映当时中国外汇相对短缺的情况;在刚性的汇率制度下市场力量对汇率水平几乎没有影响;汇率对实际经济的影响机制难以在资源优化配置中起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在改革开放后便对人民币制度进行了改革,其目的是建立一个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78年11月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中的经济转轨阶段(1978-1993)。这一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大体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人民币内部结算价与官方汇率双重汇率并存(1981-1984年底)时期。1979年8月,国务院决定改革现行的人民币汇率体制,除了继续保留对外公布的牌价(官方汇率)适用于非贸易结算外,还决定制定适用于外贸的内部结算价。其中,对外公开的非贸易汇率主要处理对外的关系,是为了增加外汇收入(供应),为了使这种收支相抵后的盈余额尽可能地增大;而贸易结算价主要是处理对内的关系,1981年初推行的贸易内部结算价,实质上是使人民币贬值50%,但结果却是结算价长期停留在2.8的水平上。

第二阶段是取消内部结算价,进入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时期(1985-1993年底)。鉴于内部结算价虽然对促进外贸出口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两种汇率在使用范围上出现了混乱、出口换汇成本超过了2.8;并且由于国内物价上涨,内部结算价没有相应调整,使得外贸亏损扩大,财政补贴增加,所以从1985年起取消了内部结算价。为了配合外贸改革,推行承包制,逐步取消财政补贴,从1988年起增加了外汇留成比例,普遍设立外汇调剂中心,放开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形成官方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局面。

3.市场经济时期(1994-)

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实行银行结售汇,建立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汇率。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

1994年起,我国推行了强制结售汇制,绝大多数国内企业的外汇收入必须结售给外汇指定银行;同时中央银行又对外汇指定银行的结售周转外汇余额实行比例幅度管理。在这一制度下,银行持有的结售周转外汇被限定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超过这一范围上限的银行必须通过银行间外汇市场出售,反之则必须从该市场购进。1994年4月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上海成立。这标志着人民币汇率向市场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汇率并轨以后,人民币名义汇率便不断升值。由8.70下降到1995年1月的8.30,之后便在8.27附近的区间小幅波动,直到现在。我国1996年12月1日接受了IMF第八条款,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所有正当的、有实际交易需求的经常项目用汇都可以对外支付,这是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重要一步。在资本账户方面,我国虽然刚引入了QFII等一些准入制度,但是总体而言对资本账户管制还是十分严格的。在这一时期,并轨后的人民币汇率在运行机制上,在对外贸易,外商投资以及对外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上都受到严峻的考验。特别是1997年7月,由泰铢贬值而引发东南亚金融危机,东南亚各国货币纷纷贬值,东亚各国家日本、韩国货币汇率也不断下跌,但是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稳定,我国一再公开表示人民币不会贬值。结果是从1994年汇率并轨至2001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幅达44%。

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减弱,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外汇管制进一步放宽,外汇市场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创造了条件。2001年11月17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表明我国经济将全面开放,有助于有管理浮动机制的完善。

2005年7月21日起,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新的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参考一篮子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二、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正面影响

1.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调整结构

与加息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影响相比,汇率调整往往波及面更广。对我国来说,这不仅涉及人民币对各国币值的变动,还会直接影响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形势。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人民币汇率上调幅度为2%,并不会对资本进入、出口贸易产生实质影响,应该属于一个可控范围。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为“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意义重大,其好处就是根据市场情况汇率回旋余地很大,增强了汇率弹性。

人民币小幅升值,还有助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缓解对外贸易不平衡、扩大内需以及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需要。有利于充分利用“两个市场”,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2.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提高进口能力

人民币升值以后,人民币值钱了,有助于提高我国的进口能力。进口能力提高对人均资源、能源贫乏的中国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以发挥比较优势为中心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下,因人民币大幅度贬值所带来的贸易条件的严重恶化,中国本来就十分稀缺的资源、能源也和廉价劳动力一样地大量出口了。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不仅造成了珍贵资源的低效率运用,而且因开采过度,还造成了生态和环境的严重破坏。如果国内稀缺的资源和能源继续大量地廉价地用于扩大出口,即主要为满足发达国家的市场需要而使用,则中国经济终将陷入难以持续发展境地。2003年经济快速发展中所出现的原材料和能源不足,意味着资源和能源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已经敲响了这方面的警钟。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大量地廉价地进口资源和能源,无疑是非常现实而有意义的课题。特别是面临国内石油需求量日渐增大和国际市场石油涨价的严峻局面,改善贸易条件提高石油进口能力更显得重要。2003年中国进口石油9,112万吨,2005年上半年又进口5,634万吨,同比增加了40%。按目前的势头,2010年前进口量有可能超过2亿吨,2020年还可能超过3亿吨。鉴于2003年石油进口额约相当于全国制造业在职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半,因此,仅减少石油大量进口费用的经济效益就是非常可观的。

3.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制造业降低生产成本

人民币升值明显好处是有利于制造业降低生产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国际竞争力。2002年,中国制造业在职职工的工资总额为3,219亿元,只相当于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销售总额109,486亿元的2.9%和销售总成本90,244亿元的3.6%。由于中国加工贸易的比重高,因此制造业生产成本中进口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比重很高。2003年,中国进口额为4,128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的进口1,631亿美元,按人民币换算为13,496亿元,约相当于制造业在职职工工资总额的4倍多。不仅如此,除农产品和一部分最终产品外,中国进口额80%以上都是为了工农业生产的需要。其中,仅IC、半导体元器件的进口就高达411亿美元,钢材、石油、塑料进口额也分别高达199亿美元、198亿美元、157亿美元,按人民币换算约相当于制造业在职职工工资总额的105.7%、51.2%、50.6%和40.4%。

4.人民币升值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中国继续保持世界很低工资水平既不可能,也没有什么意义。为早日实现小康社会,无论如何也要把工资提高到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何况除工资成本外,决定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还有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以及人才力、资金力、市场开拓力、信息力等。根据发达国家以及我们自己的经验,与工资相比,技术进步和经营管理革新等对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作用越来越大了。然而,享受了人民币大幅度贬值好处的中国企业,尽管雇佣着非常廉价的劳动力,却仍然期盼人民币继续贬值。靠人民币贬值提高国际竞争力是最省事的办法,长此以往,企业就会失去技术进步和经营革新的动力,疏忽人才力、资金力、市场开拓力、情报力的增强和积累。由此可见,必须尽快甩掉依靠人民币贬值的拐杖!换言之,以人民币升值为契机,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变为技术进步和经营革新的动力,使企业尽快走上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正道,乃是当务之急!在这方面,日本企业已经有成功的经验,应该认真地学习和借鉴。

5.人民币升值有助于扩大就业,增强中国百姓国际购买力,改善人民生活

从长期看,人民币升值后,随着贸易条件改善,人民币的进口能力提高,人民币的投资能力也将相应提高。这样,如果把大量进口所节省的人民币支出用于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投资,就足以克服出口产业雇佣减少的影响,扩大就业。

以日元升值为例,日元升值虽然打击了日本经济,使出口和GDP增长率都有所下降,但对改善日本人民的生活水平却有很大的贡献。如果没有迄今为止的日元升值,那么即使日本不失去宝贵的90年代,也不会迅速成为世界最富裕的国家,其人均GDP说不定只能达到美国的1/2或1/3。因日元升值,日本是什么进口什么便宜。由此,日本企业专门生产高附加价值产品、进口低附加价值产品,日本人民也因日元升值而享受到了生活改善的实惠。通过人民币升值改善贸易条件,如果中国人民也能够大量消费廉价的进口商品,那么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一定会更早地实现。

6.人民币升值利于清偿外债,促进外商间接投资

人民币升值后能减轻外债风险,促进对华间接投资。根据上世纪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的经验,中国在利用外资方面一直把外商直接投资视为最安全最有利的投资。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更庆幸没有大量引进国际间接投资。尽管如此,但随着资金需求增加和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中国对外负债近年来也出现了迅速增大的趋势。从今后的发展趋势看,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将日渐完善,利用外资的经验将日渐增加,利用外资的能力将日渐增强,资金需求也将日渐增大。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国的对华间接投资必将很快达到或超过其对华直接投资的规模。根据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中国2020年至少有1万亿美元以上乃至2万亿美元的负债能力。在年内举债、还债规模都接近或超过1,000亿美元、今后负债规模还将迅速增大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减轻外债负担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7.人民币升值有助于增强企业国际化和全球化

目前,中国虽然大量接受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出特别是直接投资,但一些进入国际化、全球化发展阶段的企业已开始了对外直接投资。从今后的发展趋势看,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在对内直接投资发展的基础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也必将逐步发展起来。鉴于“十六大”已正式提出了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因此,如何提高企业国际化、全球化发展的资金能力,乃是当务之急。在这种情况下实施人民币升值,无疑是一项有利的政策选择。

8.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实现人民币成为国际通用性货币的进程

人民币如果能成为国际通用货币,至少有以下好处:(1)可以直接以人民币进行各种交易,包括用人民币购买境外股票、地产,收购公司、企业,支付技术、劳工、货物等款项;用人民币偿还对外债务……。而世界各国持有人民币的人必须最终在我国也能做同样的事,这等于能间接增加我国在世界上的贸易额。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要印制足够的人民币就可以发横财,一旦人们手里的人民币在我国无法获得足够的货真价实的商品、技术、股票、地产、资源等东西时,人民币瞬间就会成为废物。(2)具有变相的举债功能,即我们只要多支付人人都愿意持有的人民币,就能够获得自身所需的经济资源,这就是说,只要给别人人民币,就可以获得对其他国家或地区财富的支配使用权。其实这相当于人民币将成为国际上不付利息的债券。增强了本国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3)成为通用货币的币种,由于该币种相对于其他币种不存在支付性难题,一般都只能作为外汇市场上炒家们用于攻击非通用性货币的工具,而难以成为被攻击的对象,因而增强了金融上的抗风险能力。

9.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的海外投资和海外经援有利

现在,中国基本上是海外资本输入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国内企业也逐渐地向海外发展。虽然人民币升值将增加在华外资企业的赢利能力(以美元计算),但相应的新增投资成本上升,原有的外资企业会继续留守而新增资金回转向其他国家投资;但国内企业去国外投资的成本将降低,会促使大量企业走出去,尤其是饱受反倾销之苦的家电业,去美国建场就成为非常好的选择。同时,在经援落后国家上,中国对各国的经济进出口必定会增加,中国和亚太地区的经贸合作显著加强。

三、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

1.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

人民币升值后,中国出口的商品相对贵了。人们原来100亿美元能从中国买到的商品,人民币升值后,买相同质量和数量的商品,外国进口商就要多付出几千万美元甚至更多才买得到了。虽然这次人民币升值幅度不是太大,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所具有的竞争力,使得我国出口的商品在价格上的竞争优势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其在贸易上的影响只具有媒介炒作时对人们产生的心理作用。也就是说,中国的出口产品因货币升值在他国产生的价格波动,以及对贸易商的利益影响微乎其微,但有时会在国际上造成了一种对中国不利的心理效应,即人们或许会不加具体分析地认为,来自中国的产品涨价了,商人们也会认为到中国进口产品会赚不到多少钱了,从而给中国出口造成真正的不利影响。

2.人民币升值将对我国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造成冲击

中国商品以“价廉”大占优势,有不少中国商品进军世界市场,靠的不是人民币汇率,而主要是廉价的生产成本。因此,人民币升值必然对我国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造成冲击。在国际市场上,我国产品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价格远低于别国同类产品价格。究其原因,一是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二是由于激烈的国内竞争,使得出口企业不惜血本,竞相采用低价销售的策略。人民币升值,用外币表示的我国出口产品价格将有所提高,这会削弱其价格竞争力;而要使出口产品的外币价格不变,则势必挤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这不能不对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造成冲击。

3.人民币升值不利于我国引进境外直接投资

我国是世界上引进境外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目前外资企业在我国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发挥着日益明显的作用,对促进技术进步、增加劳动就业、扩大出口,从而对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后,虽然对已在中国投资的外商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但是对即将前来中国投资的外商会产生不利影响,因为这会使他们的投资成本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将投资转向其他发展中国家。

4.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的国内旅游业不利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再加上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业,接下来是2008年奥运会以及2010年的世博会在中国召开,将给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人民币一旦大幅度升值,国内的旅游价格相对提高,这将对国内旅游业起副作用。

5.人民币升值将使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缩水

人民币升值后,中国巨额外汇储备将面临缩水的威胁。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高达6,591亿美元,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充足的外汇储备是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水平日益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参与对外经济活动的有力保证。然而,一旦人民币升值,巨额外汇储备便面临缩水的威胁。假如人民币兑美元等主要可兑换货币升值10%,则我国的外汇储备便缩水10%。这是我们面对的严峻问题。

如上所述,人民币升值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因势利导,采取正确的对策,就能像以往一样,充分利用升值的正面影响,克服升值的负面影响。为此,坚持实现小幅度的升值和不断完善管理变动汇率制非常重要。此外,避免对策失误,清醒对待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和冲击,制定与大国经济相适应的发展战略,也是必不可少的。

标签:;  ;  ;  ;  ;  ;  ;  ;  ;  ;  ;  ;  ;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_人民币升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