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颖欣
东莞市运河治理中心 523000
摘要:水利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保障。因为小型水利工程规模比较小、投入的资金也很少,加上工期短这些因素,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维护困难重重。抓好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一定要确保工程安全,在安全的基础上保证其它工作的顺利运行。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措施;工程管理
前言:水利工程属于社会经济的基础设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也得以重视。现阶段,我国大兴水利工程,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确保社会经济安全、保护水土资源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水利工程在维护和管理方面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忽视,在今后的水利工程日常管理工作中要采取对策,以此促进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进步和发展。
1 水利工程管理的内容
1.1合理运用
水利工程与河川往流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河川往流一样其变化是随机的,具有多变性和复杂性,但往流在一定范围内有一定的变化规律,要根据其变化规律,对工程进行合理运用,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发挥最大效益。工程的合理运用主要是制定合理的工程防汛调度计划和工程管理运行方案等。
1.2养护和维修
对水利工程而言,由于各种主观原因和客观条件的限制,水工建筑物在规划、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存有薄弱环节,使其在运用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和问题。特别是水利工程长期处在水下工作,自然条件的变化和管理运用不当,将会使工程发生意外的变化。所以,要对工程进行长期的监护,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消除隐患,保持工程的完好状态和安全运行,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3检查和观测
水工建筑物的检查和观测工作,是工程管理工作中的耳目,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基本工作。建筑物在运用过程中,其状态和工作情况随时都在发生变化,有的是正常变化,对建筑物安全影响不大,但是,也有的属于异常现象,一旦处理不及时或不当会引起失事。为了及时掌握水工建筑物的变化状况、性质及其规律,应对建筑物进行经常的、系统的、全面的检查和观测,并及时分析处理、改善和提高工程运用条件,验证设计情况,从而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管理水平。
1.4防汛抢险
防汛抢险工作是全社会的公益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领导,采取措施,做好防汛抗洪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参加防汛抗洪的义务。”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对于存在隐患的建筑物,应及时做好防汛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大中型病险工程,更应该注意日常管理,因为水利工程一旦失事,将引起毁灭性的灾难,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防汛抢险工作中,应立足于大洪水,做好防汛抢险的各项准备,防患于未然,确保工程的安全运用。
1.5扩建和改建
对于原有水工建筑物不能满足新技术、新设备、新的管理水平的要求时,在运用过程中发现建筑物有重大缺陷需要消除时,应对原有建筑物进行改建和扩建,从而提高工程的基础能力,满足工程的运行管理的发展和需求。
2 我国水利工程建筑项目管理现状
2.1 管理模式的落后
受我国建筑行业的改革的影响,管理模式的改革也受到越来越多业内人士的重视和关注。好的管理模式不仅是水利工程施工中管理人员对工程施工人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的有效保障,而且也影响着工程施工的质量,施工进度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反观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筑,由于管理模式的滞后制约了其长远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水利工程建筑项目管理观念的落后阻碍了管理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管理模式的方法运用不当,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在实施过程中受到了约束,不能有效的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而且管理人员陈旧的思想观念也不利于建筑业的有效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制度保障的不完整
制约水利建筑行业发展的另一大瓶颈是制度保障的不完整。纵观目前我国水利建筑行业的发展状况,在整个工程项目建设中,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水利项目管理体系,以至于工作人员对待工作不热情,自由散漫;在工程进度方面建筑企业没能科学合理的执行进度控制;在质量管理方面也没有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体制,而且安全方面也存在很多隐患。这一系列问题都反映了我国建筑行业在进行水利工程建筑项目管理体系中缺乏健全的制度保障,各企业应引起重视。
2.3 质量监管的力度不够
质量管理不力是当前我国整个建筑行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加强对水利工程建筑项目的质量监管尤为重要,它不仅是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对工程的长远使用影响也很大。造成质量监管不力的主要原因有:(1)管理人员的管理方法不正确,管理人员往往不能根据施工人员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有效的管理措施,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责任心也比较差;(2)一部分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玩忽职守,没有责任感,工程监理监督力度不够,最终导致整个工程的质量相对较差,影响了我国水利工程建筑业的发展。
3 我国水利工程建筑项目管理的措施
3.1 管理模式的创新
目前我国水利建筑行业在进行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首要问题是加强管理模式的创新,这关系着整个水利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以及整体质量的提高。改变管理模式要从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要创新管理理念。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对于企业来说也同样重要,加强管理理念的创新是推动水利建筑行业整体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因此水利建筑企业要注重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鼓励员工在工作中要有创新观念,并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2)时时关注水利建筑业的总体发展趋势,了解水利工程建筑项目管理方面的发展动向及其热点,学习和借鉴国外优秀的人才管理模式,并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加强对管理方式的改革,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一套管理模式。
3.2 管理制度的完善
在水利工程建筑项目管理体系中,要想形成一个比较有利的约束和管理机制不仅需要管理人员的全力配合,还需要一个相对完善的制度保障。管理制度的保障是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前提,建筑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大对人力物力的投入,从而提高管理水平,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
管理制度的创新是水利工程建筑项目管理的关键因素,它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因此,水利建筑企业要建立一个有创新意识的团队,时时对管理制度进行研究,再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企业使用的管理制度。此外,还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建立一个完备的制度保障体系,并且对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绩进行考核,实施奖惩措施,优化管理体系。
3.3 加强质量监管
整个建筑行业的核心问题是水利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影响质量监管的因素有很多,如管理制度、管理模式还有管理者自身的素质和管理能力。为了提高企业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可参考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对水利工程施工的成本控制。在监管过程中对于质量的监督很重要,但是也不能忽视企业的盈利,管理人员要把质量和效益紧密结合在一起,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质量监督管理,同时也要检测工程的成本去向,工程的施工进度;(2)注重管理者自身品德素质的提高。进行工程建筑项目管理的主体是管理人员,他们往往是把握工程施工大局的重要载体。所以企业要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只有具备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才能够处理工程施工中的突发状况,有条不紊,提高效率。因此,企业在选择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时要注意对管理者管理能力的考察。
结束语
以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形势为契机,加强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切实加强当前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工程管理作为新的重点来抓,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提高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是水利管理工作的不变主旨。希望本文对水利工程日常管理的措施研究,能为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效果,延长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提供有益的意见参考。
参考文献:
[1]张爱民.基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探究.2014.9
[2]句广东.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主要工作及成效.2013.5
[3]张凤宾.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2014.2
[4]师忠耀.加强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思考.2016.6
[5]吴绍先.水利工程日常养护管理与维修措施.2015.8
论文作者:陈颖欣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1
标签:水利工程论文; 水利论文; 工程论文; 建筑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建筑物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