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师生营建积极校园生活-积极教育理念下的学校实践新样例论文

为师生营建积极校园生活-积极教育理念下的学校实践新样例论文

为师生营建积极校园生活
——积极教育理念下的学校实践新样例

◎吕玉雄

摘 要 在积极教育理念的引领下,通过设计与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引领师生不断领悟积极心理内涵,构建起积极的课堂生活和班级生活,建设积极班级文化;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借助社团活动、户外拓展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积极体验活动平台,丰富积极日常生活。

关 键 词 积极教育;积极品质;校本课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积极教育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切实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和健全人格,降低抑郁率等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增城中学将积极教育理念引入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不断营建积极的校园生活,促进了师生的健康发展。

一、构建积极课堂生活,催生积极品质萌发

积极心理学始人马丁·塞里格曼曾用幸福大厦模型来解释幸福的概念。在这一模型中,幸福的五个条件分别是积极情绪、积极投入、积极关系、积极自我和人生意义。他将五个条件比喻为五根支柱,指出失去任何一根支柱的幸福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幸福,而人的品格优势则是五根支柱的基石。[1]学校教育必须注重学生积极品质的萌芽与成长,帮助其获得幸福生活的品质与能力。

课堂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场域,也是其心理健康发展的主场。为此,学校尝试设计与实施积极心理健康课程,倡导教师营建积极课堂。依据积极心理学的原理,学校构建了“积极人际”和“自我成长”两大系列课程体系。其中,积极人际系列课程包括:“认识友情”“学会交往”“和谐宿舍你我他”“理性看待合作与竞争”“萌动青春情”“异性交往”“恋爱中,学会担当”7个内容;自我成长系列课程则包括:“人生意义”“学习规划”“考试焦虑调适”“情绪ABC”“个性本色”“悦纳自我”“自信让你更迷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8个内容。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是否有侧枝循环建立,以及建立的程度将直接影响临床对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与患者的预后有密切相关[3]。320排动态容积CT可以快速进行脑部一站式扫描,不仅可以快速重建出脑灌注彩图,同时所得的对多时相CTA图像可以对侧枝循环进行评分。一次扫描,可以定量分析脑侧枝循环建立情况和全面了解脑灌注状态,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大意义。因此,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CTP联合多时相CTA检查,可以快速、无创的全面评估患者的脑灌注状态、定量分析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对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判定患者预后具有重大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预习时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在课堂上, 在专心听老师讲解的同时, 一定要做好课堂笔记.可以在相关的内容上写一些醒目的文字, 例”含义””意义””作用””措施”等, 把课堂上教师增加的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点写在相关知识点的旁边, 让笔记一目了然, 让自己印象深刻, 也方便以后复习.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主要的集体生活场域。学校倡导教师将积极心理学引入班级文化建设之中,与学生一起营建积极的班级生活,帮助学生克服生活困惑,逐渐养成积极品质。

借助积极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教师对于积极心理学有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并尝试将其引入常态学科课堂之中。老师们积极挖掘学科课程中的积极情感素材,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等积极体验和积极思维,逐渐营建起积极的课堂氛围。

根据作者前期研究成果[8]、生产实践要求,考虑降雨及稻田水分调蓄指标,设计试验为分蘖期单次淹水试验,设置淹水深度和淹水时间两个因素,采用全因子试验设计。其中淹水深度设置1/2、2/3、1/1(注:数字表示水深/株高,下同)三个水平,淹水时间设置1 d、3 d和5 d三个水平。试验共9个处理,每处理重复5盆,并以常规节水灌溉(干湿交替)为对照(CK)。

这些课程主题针对高中生所面临的生活与学习环境的规律性与集体性,指向三大积极心理品质结构,即情绪、学习与人际,旨在帮助学生获得适应内环境(内心冲突)和外环境(学习竞争、人际交往)所必需的积极心理品质。“学习”聚焦专注度和坚持性的问题,将学习投入和发展性思维视为主要的积极品质;“人际”关系指向和谐、团结,以心理凝聚力为主要的心理品质;“情绪”波动致力于解决“内存”冲突的问题,着力培养学生的乐观的心理品质,降低焦虑和抑郁程度等。

二、营建积极班级生活,推动积极品质成长

由此,学校开发了如下课程主题,包括积极自我、发现品格优势、运用品格优势、抗逆力(一):ABC模型、抗逆力(二):走出思维陷阱、发展性思维训练、学会乐观、品尝幸福点滴、积极语言、完美主义与最优主义、超越完美、价值拍卖、积极情绪、积极关系、积极投入等。同时,倡导教师运用心理测验、游戏、音乐、心理剧、辩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手段,让学生获得成长和展示自我的平台。

恐怕是个走丢了的孩子。我当时看着他也是不知为什么眼前就浮现出了我小学第一任同桌的形象。我俯下身问他:“小弟弟,和妈妈走丢了吗?”

班主任们立足日常班级生活,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借助班会等形式,鼓励学生“寻找”自己的积极品质,并用事例说明。通过思考与反思表达,激发学生的优势意识,建立积极的成长态度;通过征集班级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引领学生认识和理解积极品质的内涵,从中提炼班级口号,让积极品质在每天的口号中渐渐植根于学生的内心深处;开展积极主题班级活动,提升班级学生的心理凝聚力等。通过一系列务实而深入的探索,学校多数班级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积极品质和特色,构建起积极的班级生活。

例如,陈老师以积极心理学指导班级日常管理,通过带领学生一起设计了考勤、卫生、纪律等活动单,制定详细而务实的班级规则,让学生学会做班级的主人;进而借助一系列主题班会,如“我们该为到来的机会做什么准备?”“别让手机埋葬了青春”“花开应有时,早恋结苦果”“我的未来不是梦”“放飞理想,实现目标——高三职业生涯规划”等,引领学生顺利走进高三生活,顺利走过青春期,以积极心态迎接紧张的学习生活和高考这一人生“大考”。

三、拓展积极日常生活,推动积极品质建构

体验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道德学习方式,它“包含有个体人过去的生活阅历,当下生活场景下的生命感动和人生希冀的蓝图”[2]。道德品质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学生个体的体验和感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亦是如此。学校依托活动这一鲜活的德育载体,通过团康、社团活动和户外拓展等形式,推动学生积极品质的建构。

学校依托常规的团康活动、社团活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坚持毅力;通过多种心理放松活动,如“愿望漂流瓶”“鹤岭大讲堂——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心理社团现场会”等活动,为学生考前减压,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定位,以平稳的心态迎接挑战。在日常校园生活中,学校鼓励志同道合的学生成立兴趣小组或社团,通过社团活动丰富课余生活,完善人格。

学校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因地制宜地组织了多次户外拓展活动。如指向学生积极人际、积极关系、积极意志的培养,开展了“合作共赢”“积极主动、突破困境”“挑战自我、成就未来”“无限可能”等主题活动课;开展“幸福与感恩”大型讲座及主题活动,涵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此外,学校积极开展校际合作,与增城区第一中学、增城区永新中学、碧桂园增城学校等组织积极教育研讨交流活动,拓展学生的人际交往,开阔生活视野,不断涵养其积极的人格品质。

参考文献:

[1]马丁·赛利格曼.持续的幸福[M].赵昱鲲,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11.

[2]刘惊铎.道德体验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 章 编 号 2095-1183(2019)07-0038-02

①本文系2017年度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科研课题“打造积极教育品牌,提升德育工作实效”(课题批准号:2017ZXDY003)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广州市增城区增城中学广东广州 511300)

责任编辑 毛伟娜

标签:;  ;  ;  ;  ;  

为师生营建积极校园生活-积极教育理念下的学校实践新样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