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十四冶金建设公司建材科研所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绿色高性能混凝土要能应用发展,就要对其原材料的选用及拌合质量控制工作加以全面的重视,不仅要掌握各原材料的应用性能以及选用要点,而且还要针对性的制定出完善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其能够完全符合国家相应的规范标准以及行业使用标准,这样才能提高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率,使其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发挥出真正的效用。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选用;质量控制分析
1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属于一种新型的混凝土施工材料,由于其具有配比简单、强度较高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与传统的混凝土相比,绿色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比较强,将其应用到工程实体中,能够减少现浇混凝土构件裂缝,进一步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另外,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对环境的污染较小,还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将其应用到地下室建设中,能够提高墙体的防渗性能。为了保证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得到更好地应用,工程中的施工人员要做好相应的配比工作,在混凝土原料中加入适量的减水剂等外加剂,不断提高混凝土的施工强度。对于工程中的混凝土配比人员来说,需要结合施工现场环境,合理配比混凝土,充分发挥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结合工程结构特点,做好混凝土运输、搅拌工作,不断减小环境因素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从根本上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减小环境污染。
2 关键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2.1 胶凝材料质量控制措施
胶凝材料也可称作为胶结料,其是一种经由物理、化学等工艺加工制作而成的,能够促使浆体变成坚固固体的一种胶结材料,具有较强的机械强度和复合性。现如今,建筑工程施工中所用的石灰、石膏、水泥、沥青、合成树脂等都属于胶凝材料的一种,这其中,尤以水泥的胶凝强度最为明显,其无论是遇到空气,还是与水融合时,都能够将砂、碎石等材料牢固的胶结在一起,所以,水泥也是绿色高性能混凝上的重要胶凝材料。一般情况下,在对高性能混凝土进行拌制时,水泥的用量仅有20%左右,但是其对于混凝土的应用性能和施工质量的影响却是极为显著,所以,不仅要对水泥材料的标号、质量波动影响、安定性、含碱量、含铝量等进行全面的检测,使其达到相应的设计标准,而且还要在水泥进场后,对其进行抽样检测,尽量通过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试验与和易性试验来证明水泥材料质量,使其能够符合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要求,这样才能进行投入使用,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应用价值。
2.2 集料质量控制措施
2.2.1 粗集料质量控制
基于相应的施工标准,在对高性能混凝土粗集料进行选择时,要尽量保证集料外观的粗糙程度、强度、纯净度以及颗粒形状,尽量采用球体骨料或方体骨料,杜绝使用针状或片状的粗集料。同时,还要严格控制集料颗粒的级配设计质量,使其在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中形成较低的孔隙,并且粒径大小也要达到均匀适中,这样才能避免石子与砂浆发生离析现象,确保混凝土成型后的施工质量。此外,对粗集料的粒径进行合理控制,还能减少砂浆用量,降低水泥水化热反应,进而切实的提高混凝土的匀质性、力学性、体积稳定性以及耐久性等,使其能够完全满足工程建设需求。
2.2.2 细集料质量控制
为了确保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一定要对其细集料的细度模数进行合理的控制,按照相应的基准要求,应尽量使其处在 2.3~3.7 之间,因为一旦细集料的细度模数小于这个基准,则就会增加高性能混凝土的粘稠度,使其无法顺利的进行施工振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由于砂粒径过细,还会增加水泥用量,提升混凝土的拌制成本,并且对其整体应用性能也会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反之,若是细度模数超过定额基准,而还会降低混凝土的运输质量,使其出现离析现象。因此,必须严把细集料细度模数,这样才能为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长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3 外加剂质量控制措施
外加剂是影响高性能混凝土拌制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若是其质量未达到相应的规范标准,则必定会增加拌合水用量、降低混凝土坍落度、流动性以及水胶比等性能指标。同时,外加剂质量还会影响到混凝土的抗冻性、匀质性和沁水率等,因此,必须对其整体质量性能进行全面的管控。通常,在选择外加剂时,相关工作人员必须通过相应的检测试验来对外加剂的掺加量和与水泥的相容性进行准确确定,然后还要采用后掺法或分批添加法来将其与其他原材料进行混合拌制,这样才能保证拌合物的拌制效果。现如今,我国绿色高性能混凝土中常用的外加剂种类主要包括:萘系高效减水剂和聚梭酸系高性能减水剂,从合成技术工艺来看,这两种减水剂不尽相同,因此,所产生的工作性能也是各有千秋。所以,在控制减水剂质量时,不仅要对其与水泥的适应性进行全面的检查,还要对其进行留样检测,这样才能准确的确定出减水剂质量,使其在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拌制中发挥出真正的效用。
2.4 矿物掺和料质量控制措施
矿物掺和料也属于高性能混凝土拌制原料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表现形式一般是指粉煤灰、矿粉等,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应用性能。因为矿物掺合料的粒径较小,在与高性能混凝土进行混合后,能够发挥出较大的微粒效应或火山灰反应,进而最大化减少用水量,提升混凝土的密度、润滑作用以及匀质作用。同时,还可以改善拌合物的流变性质、初始结构以及硬化后的多种性能等。因此,对矿物质掺和物的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很有必要。在在具体操作时,相关工作人员主要对其掺加量以及混凝土的水胶比进行合理管控。例如,粉煤灰的掺加量必须控制在水泥用量的20%左右,否则势必会影响其性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妨碍高性能混凝土的绿色持久稳定发展。
2.5 拌合水质量控制
拌合水质量的好坏对绿色高性能混凝土而言,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对拌合水质量进行管控时,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确保其纯净性和无毒、无害性,尽量采用清洁的自来水或天然地表水、地下水以及高效处理后的工业废水等。并且在使用之前,要对其内含的有机质含量、pH 值、氯离子、硫酸盐含量等进行全面的检测,确保其能够满足混凝土的应用需求,从而使其整体施工质量和应用性能达到最高标准。
3 结语
高性能混凝土(HPC),是一种新型的高技术混凝土材料,其是以普通混凝土为基础,利用现代化的制作技术加工而成的施工原材料。从设计指标和应用优势的角度来看,高性能混凝土无论是耐久性、工作性、适用性,还是施工强度、体积稳定性和经济性等,都要高于普通混凝土很多倍。但是在施工要求上,其对于原材料的选用以及质量控制却是十分之高,所以,为了保证建筑项目的顺利开展,提升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价值,相关施工单位就要在其制作和施工过程中,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原材料选用以及质量控制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李海卿.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的选用与质量控制[J].混凝土世界,2017(07):52-54.
[2]李海卿.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的选用与质量控制[A].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国硅酸盐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改变的力量”2016第十三届全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2016中国商品混凝土年会)论文集[C].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国硅酸盐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中国硅酸盐学会,2016:3.
[3]李世豪.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高性能混凝土质量控制[J].科技展望,2016,26(20):16-17.
论文作者:沈科祥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
标签:混凝土论文; 高性能混凝土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使其论文; 质量论文; 水泥论文; 原材料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