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植物造景技术在园林绿化工程中的应用展开了探讨,对植物造景的含义作了论述,并系统分析了植物造景的科学性、艺术性、时间性、经济性、技术性、空间性和文化性,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植物造景;园林绿化;应用
1 概述
植物造景技术是园林绿化工程中的一项重要的技术,通过该项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善城市中的空气质量与生活环境,为人们提供一个预留场所,还能够保证园林绿化工程具有观赏性特征,给人们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因此,掌握好植物造景技术,将其应用到园林绿化施工中尤为重要。
2 植物造景的含义
植物造景不再仅仅是利用植物的自然属性来营造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随着时代的发展,植物造景有着更为广泛的含义。广义的植物造景主要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植物为主要素材,科学和艺术地运用其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形成经济简约、技术规范、兼具时空且有文化认知的植物景观序列。植物造景是多维特性的综合表达。
3 植物造景的科学性
3.1 科学性的含义
科学性是植物造景的核心。植物造景并不是简单随意地栽花植草,而是在对植物生长习性和生活空间充分尊重的基础上,对植物的合理配置。所谓植物造景的科学性是指要遵循自然群落发展规律,满足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对生长环境各项因子的要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适地适树,使各类植物不论喜阳耐阴、喜湿耐旱,各得其所。各类生活型植物共生共存,充分发挥植物的各种生态功能,形成种类丰富、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植物景观。简言之,就是人们常说的“师法自然”。
3.2 科学性的内容
(1)植物是生命个体,任何植物都有其自身的生长发育的规律,都有其生命周期和年生长发育规律;植物造景的过程首先就是遵循这些自然赋予植物的规律。
(2)植物的生长与周围的环境有很大的关联,不同的植物对不同的生长环境有着各自的要求,植物与其生长的环境因子相互协调一致才能最终体现出植物的各种自然美。
(3)自然植物群落都有其发生、发展、演替、消亡的基本规律。以植物为题材进行创造自然的植物造景,就必须从丰富多彩的自然植物群落及其表现的形象汲取创作源泉,掌握自然植物群落的成分、外貌、季相、结构等。
4 植物造景的艺术性
4.1 艺术性的含义
艺术性是植物造景的关键。植物造景并非各类植物材料的机械堆砌,正如南·费尔布拉泽(Nan Fair brother)所说:“几种有幸被选中的植物种在一起不叫景观设计,正如断章残句的组合不叫诗歌一样。”植物造景的艺术性是在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统一的基础上,通过艺术构图原理,巧妙而充分地利用构景要素,即植物的形体、色彩、线条、质地、肌理进行构图,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使其成为多角度的三维动态画面。在植物造景过程中应遵循此规律。
4.2 园林植物造景的艺术原理
植物造景艺术原理主要通过形式美原理和色彩美原理来表现,烘托其造景艺术。
4.2.1 形式美原理
形式美原理与绘画、雕塑、音乐、造园艺术形式的基本原则相一致,即:统一与变化、协调与对比、对称与均衡、韵律与节奏、比例与尺度等原则。具体如下:
(1)统一原则:即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的原则。既要有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又要使其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
(2)调和原则:要注意各种植物素材之间的近似和一致、差异和变化,使人具有不同的美感;
(3)均衡原则:将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种类按均衡的原则配植,形成稳定景观。根据周围环境,在配植时有规则式均衡(对称式)和自然式均衡(不对称式)两种方式;
(4)韵律和节奏的原则:植物配植中设置有规律的变化,就会产生韵律感;
(5)比例与尺度:比例是指物体实际大小或相对另一物体的相对大小,在不同尺度空间中,要确定植物材料的大小比例及配置尺度,使之色彩、气魄等相协调。
4.2.2 色彩美原理
现代植物造景受现代绘画的影响,如印象派、抽象派的影响,给予色彩前所未有的重视。加之园林植物美主要通过引起视觉美来呈现,而艺术心理学家认为视觉美最敏感的是色彩,园林植物以通过其丰富色彩的温度感、运动感、距离感、重量感等多重效应进行相应的对比、调和及搭配来表现多样的艺术效果,营造缤纷的植物色彩景观。
4.3 植物造景的艺术功能
植物造景表现出的是多维艺术功能,主要体现在与其他造园要素的配比协调上,例如对空间的分隔和拓展,对整体色彩的渲染、对建筑的烘托、与水体的相映成景、与山石的相得益彰、与园路协调布景等等。
5 植物造景的时间性
5.1 时间性的含义
所谓时间,《辞海》中的解释是:
(1)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的表现;
(2)有起点和终点的一段时间;
(3)时间里的某一点。无论何种解释,都反映出植物景观的更迭交替,时间性是植物造景艺术特征的生命体现。植物的生命特征决定了时间性是植物造景的特色。植物造景随时间的变化推移呈现出群落发展的空间、植物个体生命周期及季相变化美。由园林变迁呈现的各种时空美,是植物造景的时间性应有之义。
5.2 植物造景时间性的内容
园林植物造景时间性体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在宏观层面上,表现出的是园林变迁过程植物造景艺术特征的变化,植物材料运用的变化和植物空间的变化;微观层面则包括植物生命周期变化引起的植物体量和形态上转变而表现出的季相变化,以及植物群落演替变化两个层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植物造景宏观和微观时间变化的内容形成特色动态的园林植物景观。
5.2.1 宏观时间性
世界造园历史悠久,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植物造景有着不同的艺术手法特征。例如,中国传统造园注重人与自然的情感交流,因而植物造景具有自然性、文化性、生态性、精练性的艺术特征;而现代中国园林更注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协调,维持生物多样性及复合群落结构的生态园林成为目标。植物素材在植物造景中也随时间而变化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性。例如魏晋南北朝自然山水园兴起,植树筑园,梅以韵胜格高成为造园首选,成为魏晋风骨代表植物;而明清随着园林植物栽培水平的不断提高,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中种植的花木品种都数以百计。园林植物有强烈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建造园林空间功能,植物随着时间的迁移,由体量形态的变化引起自身空间结构及景观空间的动态变化所构成的动态画卷,成为植物造景的特色。
5.2.2 微观时间性
植物自身有生命周期和年生长周期。首先,植物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呈现不同景观外貌,例如从幼小的树苗长成苍天大树;植物在其生命周期中过程中具有不同的观赏价值,例如观叶、观花、观果、观干等,使得植物造景呈现周期变化而绚丽多彩;植物的年生长周期变化使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出现不同的季相特点——春天繁华盛开,夏季绿树成荫,秋天红果累累,冬天枝干苍劲——充分体现植物造景的四季之景。
6 植物造景的经济性
6.1 经济性的含义
经济性是植物造景的重要衡量指标。景观效果既定前提下,经济上衡量是必须的,相同的造景效果,低廉的造价总是易于被人接受,不考虑经济投入的造景是畸形的园林建设。植物造景过程中,以最少的投资、造价产生最大的景观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景观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可预见的养护管理费用可以承受,使园林不会成为美丽的包袱,即植物造景的经济性。
6.2 经济性的内容
植物造景的经济性体现在三个方面的内容:
(1)植物造景的投资高低主要取决与植物材料的价格即苗木价格,而苗木的价格主要取决于苗木规格和品种,例如四季桂和金桂不同的品种价格就相差数倍,相同的品种规格上的价格差异更是数十倍甚至百倍。
(2)种植方式和密度的差异也造成植物造景投资的波动,主要是由苗木数量引起的价格变化以及苗木生态适应性引起维护费用的变化,品种规格一定的前提下,单位面积密度越大,造价越高,反之亦然。
(3)养护管理的后期投入,这基于前两点的基础之上,苗木规格和品种及种植方式和密度的差异对后期养护管理费用有巨大的影响,例如以自然群落式为主的植物造景由于植物种间的共生演替,相对于人工规则式的植物造景,其养护管理省工省时、费用较低。
7 植物造景的技术性
7.1 技术性含义
《辞海》里将“技术”解释为“有关生产劳动的经验和知识,也泛指操作方面的技巧”。优美植物景观的营建和发展,需要植物造景各项技术的支持,技术性是植物造景的重要保证。植物造景的技术泛指为达到植物造景最佳的观赏效果,贯穿植物景观营建过程中的造景各种手段和方法。
7.2 技术性内容
植物造景的技术主要包括植物品种的培育技术、造景技术、施工技术和养护管理技术4项内容。培育技术主要包括引种技术、育种技术、组培技术等,这是植物造景的丰富植物材料的先决条件;设计技术主要包括设计程序、设计手法、与其他造园元素的设计融合以及规范的图纸表现,是植物造景技术的关键内容;施工技术主要指的是施工组织管理技术,是植物造景效果的保证技术;养护管理技术主要是良好植物景观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措施。
8 植物造景的空间性
8.1 空间性的含义
园林主要是空间序列的表达,以植物造景为主的园林建设,空间性是其必然要求。植物造景的空间性指的是植物以自身结构特征和群体组合形成多样的空间结构及空间的转折与过度,从而构成各类型的植物空间序列。
8.2 空间性的类型
植物造景空间性包含三大空间类型:
(1)植物有自身空间结构,包括植物点、线、面静止的外貌结构空间,和由植物生长变化使视线通透的“流动空间”。
(2)植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即生长在一起的植物群体适应该地域的环境条件,有自身的组成结构和外貌,并按一定规律演替和发展,主要包括群落种间空间和群落演替的发展空间。植物造景创造的栽培群落同样具有其空间结构而表现出优美的形貌。
(3)植物以个体或群落组合造景时形成的各类开敞空间和封闭空间。植物造景的实质就是植物材料空间组织过程,植物景观外貌由植物自身具有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形成的空间决定,植物景观的变化由空间过渡形成。
9 植物造景的文化性
植物造景与民族的文化传统、各地的风俗习惯、文化教育水平、社会的历史发展有关,亦与设计师的情感息息相关,文化性是其内涵所在。缺乏文化性的植物景观是空洞无味的、缺乏生命力的。植物造景的文化性是渗透着植物“性格”和个人文化认知及情感的植物景观序列,是文化情结的共鸣。植物造景有三境:即生境、画境、意境,而文化性主要是通过意境来表达。意境是造景与欣赏的共鸣和升华,其主要表达方式是“意”和“境”。
植物造景的文化内涵主要通过两个方式传达:
(1)由植物自然属性人格化后形成的文化属性,即植物的性格表现意境美。例如竹子象征虚心节高,传统园林植物造景中多用其造景,
(2)文化地理环境的差异要求植物造景文化反映不同的文化氛围,例如纪念性景观植物多用常绿松柏类规则造景,象征被纪念者的品格,营造庄重、肃穆的文化氛围,突出纪念性园林的个性。
10 结语
植物造景技术是园林绿化中最关键的一项工程技术,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设计者根据每一种植物的特征进行合理的分析,然后采用一系列的配置技术进行设计,从而营造出最佳的景观效果。综上所述,本文就植物造景技术在园林绿化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相信对有关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双纯.试析城市园林景观的植物造景[J].现代园艺.2012(10).
[2]樊萃.植物造景研究[J].绿色科技.2012(03).
论文作者:谢锦威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7
标签:植物论文; 造景论文; 园林论文; 景观论文; 技术论文; 空间论文; 时间性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