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增长减缓对中国经济影响的模拟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经济论文,经济增长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尝试用中国国家统计局与法国财政经济工业部合作研制的《中国年度宏观经济模型》,定量研究世界经济增长减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众所周知,目前世界经济增长减缓,主要原因是由于美国经济增速放慢所致。由于我们的模型没有建立与美国经济的直接联系,而是通过对外贸易总量来与世界经济连接的。因此,我们将从美国经济增长减缓入手,并将其转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放慢这一事实,研究这一外力冲击,对中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影响和经济结构变动。
一、《中国年度宏观经济模型》简介
《中国年度宏观经济模型》是结构型长期均衡误差校正模型,具有需求和供给双向特征。模型中,经济主体分为企业、居民、政府和其它,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方程估计。
(一)《中国年度宏观经济模型》的主要经济逻辑关系
1.生产能力依赖于资本水平,因为在模型中假设劳动力完全可以达到所要求的生产水平。投资和就业伴随着一种很强的惯性,力图达到生产率的目标值。但相比之下,资本的惯性更大,因为投资决策更难变更。此外,投资也具有追求高利润的偏好。
2.通过一个包含国内企业工资成本边际率的动态方程来决定市场GDP价格指数。中外出口企业在出口市场上权衡其成本和价格。
3.工资率在短期部分地受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在长期,工资额占生产的份额将收敛于一个给定的目标,这个目标值仅依赖于失业率。
4.居民消费依赖于收入和通货膨胀率,并具有一定的惯性。居民收入分为工资性收入(就业人数*工资率)和非工资性收入。
5.出口和进口均依赖于相关的需求一世界需求或国内需求、相应的价格竞争指数和可获得的国内生产能力。
(二)《中国年度宏观经济模型》的功能
该模型不仅可以用于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预测,而且可以进行结构分析、宏观经济政策模拟和对一些热点问题做出反应。本文就是中国年度宏观经济模型的一个模拟应用结果,旨在提出一种对外力冲击反应的定量分析方法。
二、假设条件
众所周知,模型是经过对研究对象进行科学抽象,利用比客体更为简练的形式再现出客体的复制品。这种抽象,就是给出一定的假设条件。因此,我们在开始研究问题之前,也需要先给出一定的假设条件。
(一)一般性假设
我们从最一般的假设开始:虽然美国经济增速减缓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谁也没有具体的数据。我们必须把这种概念上的假设尽可能转化为模型能接受的数字假设,而这些数字假设应尽量反映原来的概念假设。
对于这种假设,我们分为以下几步来进行处理:
1.假设美国GDP增长的减缓是逐渐的,并在中长期以后恢复正常。 这样有助于理解模型的动态结果和长期结果。 实际上, 我们假设美国GDP增长的减缓在5年期内是一个常数,5年后完全停止。我们认为, 常数减缓比减缓强度的逐渐递减更容易进行解释。
2.必须考虑中国宏观经济模型是单个国家模型。除了与中国的实际贸易外,把其余的国家都当作是外生的,并且不将其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只把它们作为单个国家来处理。我们假设,美国GDP 增速减缓和其对美国通货膨胀的影响,也将影响到除美国以外的所有国家的经济增长和价格。
3.最后,我们考虑的变量不是其它国家的需求水平,而是在不考虑价格竞争和生产能力利用变化的情况下,通过对外贸易的自然供给或进口。这就是说,我们的假设同时考虑了不同国家局部需求的增长和世界贸易的发展。
综合这些假设,我们设定其它国家需求(指除中国和美国以外的其它国家的进出口总量,以下同)的年增长速度开始为7.3%,5年后减至为6.8%,然后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当然, 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假设来对这种“冲击”进行分解。
(二)价格假设
经济增长的减缓对其它国家的传递可能并不是唯一的问题,我们不能假设世界通货膨胀不受到影响。根据模型,我们在早期的工作中观察到:国内经济活动的减少将导致价格下降,这种价格下降对企业增加销售量有一定刺激,同时,也使职工在就业时争取提高工资的可能性降低。所以,我们必须引入世界价格(世界进出口价格指数)的假设,否则我们将观察到一个奇怪的机制:中国出口的损失将导致中国价格的下降,但中国生产者的价格竞争力却得到了提高。
在模型中引入世界价格是非常困难的。实际上,人民币贬值相当于世界价格的一种变化。从长期来看,这种贬值将给中国国内价格带来一种等价变化。这就是说,如果我们在前面增加“世界价格降低”这一假设,那么我们并不能解决长期的问题,因为中国的价格总是比外国的价格降低得更多。因为在我们的模型中,世界价格降低1 %将导致中国价格降低1%。而由于中国GDP增速减缓所导致的中国价格降低x %将不会影响到世界价格。这样,在世界(除美国、中国以外的所有国家)价格降低1%的情况下,中国价格将降低(1%+x%)。因此, 中国价格比世界价格降低得更多。事实上,这是因为在我们的模型中缺少某些连接,例如,我们并没有考虑中国通货膨胀对世界通货膨胀的影响(见图1 )。
图1 中国与世界贸易连接图
我们找到的唯一解决办法是改变对汇率的假设,把汇率从一个外生的决定因素转移到购买力的同等假设中去。换句话说,汇率的变动将包括我们所考虑地域中的任何通货膨胀率的相对变动,相当于用购买力平价的方法考察商品成本的变动。
然而,这种假设从长期来说带来了不确定性。如果把工资率也看作为一种价格,国外价格用人民币乘以汇率来衡量,则模型中所有价格指标都是价格之比,即价格指数,而不是单独的价值量。我们可以用相同的数量增加国内价格和贬值人民币,将所有价值量乘以同一因子,价格指数将保持不变。因此,当模型只有唯一解时,在模型中采用新的价格水平和其它非价格变量,将得到同样的结果,而只有价值量指标会随着价格而变动。基于这个原因,我们将不讨论价格的演变。
从技术上来说,我们将假设在5 年之中其它国家的通货膨胀率每年降低0.25个百分点,然后恢复到基本模拟的水平。
三、结论
我们主要是观察来自国外需求增速下降这一“冲击”下的一般效应。当然,我们也应该考虑两个阶段:5年的经济增长减缓期和5年后的稳定期。
我们下面通过一些图表来看,世界经济增长减缓,并伴随世界价格下降的情况下,对中国宏观经济的主要影响。
(一)对供求平衡关系的影响(图2)
图2 供求平衡
从整个时期来看,由于没有价格竞争的变化,中国的出口是严格随着世界需求的减少而减少,而且,出口并不受现有国内生产能力的影响。可以看出,在5年的经济增长减缓期, 世界需求和中国的出口都将每年下降0.5%。进口也是随着世界需求的减少而减少。
(二)对最终需求的影响(图3)
图3 最终需求
出口的减少将直接影响国内生产,导致投资下降和就业岗位减少。同时,居民消费也随着世界需求的减少而减少。
(三)对国内生产能力的影响(图4)
图4 生产力
消费和进口不仅依赖于需求,而且也直接依赖于出口,并且由出口损失带来的国内生产能力可以用来满足国内需求。我们从图4 中可以看出,生产能力(依赖于资本)和就业对这种经济增长减缓的适应很慢,尤其是前者。
(四)对劳动就业的影响(图5)
图5 比率
对资本来说,世界需求的减少,将允许现有生产能力有一个提高。但对就业来说,这将使劳动生产率降低和实际成本增加。然而,这种实际工资成本随着失业的上升而很快下降。
(五)对对外贸易的影响(图6—图7)
图6 对外贸易
图7 对外贸易
就实物量而言,出口和进口同时都在下降,但出口比进口下降得更快,因此,净出口下降很多(见图6)。
(六)对价格的影响(图8)
图8 价格(相对于GDP缩减指数的变化)
对外贸易价格比国内价格下降得更多,尤其是进口价格下降得更多。
(七)对中国经济长期的影响
随着世界经济增长减缓的消失,一些动态的演变仍将持续。GDP 在一段时期内仍在下降,并伴随以下效应:
1.由于生产能力现在必须适应一个固定的目标,生产能力与GDP 的不适应性正在减少,进口的收益受到限制(见图4)。
2.由于生产能力对一个降低目标的适应并不充分,就业继续减少,这也影响了消费(见图3和图4)。
3.由于资本减少的速度较慢,因此, 投资的下降速度较慢(见图3)。
4.国内企业受益于工资成本的降低。这种成本降低来源于失业以及对外贸易价格比国内价格降低得更多的事实(见图5),特别是, 我们在定义消费价格指数时用了进口缩减因子,而工资指数又是根据消费价格指数来编制的。
5.从长期来看,稳定是不充分的,大约需要30~40年。但是,只有资本利用率已经回到了基期水平(见图4)。
我们不能肯定中国经济的演变过程将与世界经济保持一致。但是,如果中国与其它国家的价格差异消失,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将下降2.5%,并伴随着国内消费和投资增速的下降。
具体模拟结果见表1, 表中数据表示由于世界经济增长减缓这一外力的作用,各经济指标相对于正常情况的增减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