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 陕西西安 710032)
摘要:目的 探讨CT增强扫描时造影剂渗漏的有效预防管理措施,为日后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某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80例需CT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发生渗漏的的情况进行统计,并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随后选取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680例需CT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组。自2014年1月开始针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发生的渗漏的原因对相应的管理措施进行改进。比较改进前后两组造影剂渗漏的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渗漏发生率为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科学有效的预防管理措施对降低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渗漏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造影剂渗漏的发生率。
关键词:CT增强扫描,造影剂渗漏,预防管理措施,临床价值
1前言
CT检查可分为CT平扫、CT血管造影、CT增强扫描等。其中CT增强扫描是在CT平扫的基础上,通过静脉注入造影剂后再进行扫描,通过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形成的密度差能够清楚地显示患者发生病变的部位。随着CT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CT增强扫描在临床诊断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是在临床实践中,实施CT增强扫描时会发生造影剂渗漏的现象,虽然造影剂的渗漏率比较低,但是一旦发生渗漏,会导致患者软组织发生肿胀,皮肤会发生肌肉坏死、水疱等多种并发症。因此,在实施CT增强扫描时采取有效的预防管理措施来减少造影剂渗漏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某市中心医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80例需CT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并对发生渗漏的原因进行分析,改进预防管理措施,现将研究结果分析如下。
2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80例需CT增强描检查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680例需CT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研究组男351例,女329例;年龄26~78岁,平均(39.41±6.85)岁;进行头部增强扫描的患者261例,进行胸部增强扫描的患者149例,进行腹部增强扫描的患者164例,其他区域的患者106例,主要包括患者的四肢、盆腔、颈部等。对照组男349例,女331例;年龄26~80岁,平均(39.56±6.91)岁;进行头部增强扫描的患者265例,进行胸部增强扫描的患者145例,进行腹部增强扫描的患者168例,其他区域的患者102例,
主要包括患者的四肢、盆腔、颈部等。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检查并签署相应的知情同意书。
2.2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80例需CT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发生造影剂渗漏的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原因。经过分析得出,渗漏的发生率为2.06%,轻度渗漏8例,中度渗漏4例,重度渗漏2例。其中技术原因5例(35.71%),患者自身因素3例(21.43%),护理人员原因6例(42.86%)。针对上述的原因,我院对预防管理的措施做了如下的改进。
2.2.1提升专业技术能力
对技术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和机能训练,努力提升专业技术能力:①对因穿刺技术问题发生渗漏的原因进行分析,从中吸取教训,在科室内部多训练、多学习,促进穿刺水平的提高。邀请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指导和经验上的交流,学习穿刺的技巧和方法,提升穿刺能力。②在选取血管时尽量选择官腔粗、弹性好的血管,尽可能避开交叉部位、邻近关节的血管。③使用留置针可降低造影剂渗漏的发生率。④技术人员将注射速率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避免过快。
2.2.2加强沟通能力的提高
培养护理人员、技术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沟通意识:①存在有些患者在扫描前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护理工作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解答问题,消除疑虑,并向患者耐心介绍在扫描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事项,使患者在扫描过程中积极主动配合,能有效降低造影剂的渗漏发生。②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进行充分交流沟通,帮助患者正确的体位,避免在扫描移动时针头发生脱落。护理人员应与扫描技术员进行有效沟通,提前知晓留置针的位置和大小,尽量降低流率。
2.2.3建立科学的处理机制
根据造影剂渗漏的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①发现患者发生渗漏后,立即停止注射,同时立即将留置针取出,避免血液发生渗漏加重肿胀。②根据渗漏的程度和量的不同,给予不同的处理过程。对于重度的造影剂渗漏,使用硫酸镁加冰块进行湿敷,硫酸镁具有促进组织脱水的作用,能够使渗漏发生的水肿尽快消退;对于中度的造影剂渗漏,在早期使用乙醇进行湿敷,并且将患肢抬高;对于轻度的造影剂渗漏,使用75%的乙醇进行湿敷,乙醇能够在挥发时带走热量,增强患者的抗损伤能力,减少炎症的发生。
2.3 CT检查方法
检查仪器为我院现有的多层螺旋CT扫描仪,造影剂选用碘佛醇和碘海醇,造影剂的使用量1.5~2.0mL/Kg,以2.0~4.0mL/s的速率使用高压注射器进行射,注射前对患者的过敏史进行询问并测量血压。取患者上肢表浅静脉进行静脉穿刺,穿刺点选取患者的肘部,尽量选择粗大且直的静脉,在患者穿刺结束后对患者的回血状况进行相应的检查,然后在使用胶布固定穿刺针后,开始预注射,在注射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穿刺部位是否发生肿胀,在加压注射中持续观察15秒,确认是否发生造影剂的渗漏和肿胀情况,检查结束后,拔出穿刺针并加压止血。
2.4评判标准
根据患者穿刺部位和局部肢体的肿胀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①重度:肿胀的范围较广并跨越关节,呈现整个肢体的水肿。②中度:肿胀范围的直径大于5厘米,无明显的跨越关节现象,血运情况及肢体感觉良好。③轻度:肿胀范围的直径小于5厘米,表现为穿刺点周围的肿胀。
3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渗漏发生率为显著低于对照组(P<O.05)。见图1。
4讨论
CT增强扫描是现代诊断疾病和鉴别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某些病变的分期上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有效提高病灶的检出率和定性能力。在CT增强扫描过程中,造影剂的用量较大,需要高压注射器在短时间内将造影剂迅速注射入患者的体内,由于药物的浓度相对较高,对于血管的刺激作用较强,比较容易发生造影剂的渗漏,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探究CT增强扫描时造影剂渗漏的有效预防管理措施具有十分重大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思月.病情观察在放射科CT检查流程中的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06):127-128.
[2]罗菁倩,叶国伟,陈旭高.风险管理在放射科CT诊断检查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15):152-153.
[3].一种可移动式放射科CT装置[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15):190.
论文作者:刘从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0
标签:造影论文; 患者论文; 发生论文; 措施论文; 原因论文; 放射科论文; 发生率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