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如何发展我国制造业信息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制造业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有关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的几点建议
实施制造业信息化,采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已经成为所有制造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必然采取的技术途径。所以,当前已经不需要讨论制造业是否需要信息化,而是研究如何实施信息化。本文对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1)企业经营目标和信息化的关系。
企业信息化是手段,不是目标。企业实施信息化应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来开展工作,信息化是为了企业更好地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取得经济效益而采用的技术手段,所以企业信息化的工作应该在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指导框架下进行,脱离了企业的产品、过程、组织、资源和人员的大环境,实施信息化就是一个空谈。不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生产经营组织方式相结合,实施信息化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实施信息化首先建立未来企业发展的规划,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采用信息技术,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2)政府在制造业信息化中的作用。
政府在制造业信息化中发挥着核心和重要的支撑的作用,具体反映在:①宣传引导:政府需要不断地向广大的制造企业宣传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的意义,使企业认识到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引导企业将信息化工作作为企业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来开展。②计划协调:当前各个部委、地方政府部门都对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十分重视,并且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促进制造业信息化,但是希望能够更好地作好不同部门在计划、资金、目标上的协调,实施不同计划和项目的协同发展。③政策与标准制定: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企业实施信息化,如通过制定优惠的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实施信息化工作。制造业信息化涉及大量的标准问题,而这些标准只有在政府的主持下才能够实现。具体包括:制造业信息化国家集成基础结构标准、电子商务标准、产品数据交换标准、企业间集成信息交换标准、企业信息化实施规范、企业信息化评价体系与评价标准、企业建模标准与参考模型。④关键技术攻关:对涉及制造业信息化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问题组织攻关,在技术上取得突破后,将技术推广到广大的制造企业进行应用。⑤应用示范:指导和建立制造业信息化典型示范应用工程,为广大的企业提供实施经验和参考。⑥培训体系建设:建立覆盖全国的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体系,编制制造业的信息化培训教材,为企业实施信息化培训所需要的人才提供学习资料。
3)企业是制造业信息化的主体。
企业是实施信息化的主体,也是实施信息化的收益者。所以,企业实施信息化应该成为企业自觉的行动。实施信息化的资金也应该主要由企业提供。针对某些企业将实施信息化作为向国家申请经费的新的主要理由和渠道、国家有支持就做、没有支持就不做的问题,建议调整国家相关部门对企业在信息化方面投资的程序。从过去的先投资、后验收的做法改成国家通过对企业申报的信息化先立项、企业自行投资进行实施、国家组织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根据完成情况确定支持的经费。
4)国产软件产业和制造业信息化的关系。
大力发展面向制造业的国产软件产业,在促进制造业信息化进程的同时促进国产软件产业的发展也应该成为国家的一个长久的指导和实施策略。由于企业在信息化工作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通过信息化提高其竞争力,所以在具体国产软件的推广应用上应避免“生拉硬拽”和“拉郎配”的做法,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软件。但是,国家需要制定政策,对采用国产软件的企业进行激励。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任重道远
我国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非常重要。制造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从国际上看,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是针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这两大特点来进行的。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是当务之急,尤其在加入WTO 后,我们的产品要想进入国际市场,一定要质量好、价格低,即性价比好,这就给我国的企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国是制造业的大国,但不是强国。我国制造业在世界上排名第四位,仅次于美国、德国和日本,但我们的总体规模相当于美国的1/5,日本的1/4,而制造业人均劳动生产力却远远落后于美、德、日。据统计,我国人均生产力是美国的1/25,是日本的1/26,是德国的1/20。另外,我国制造业的技术仍然偏轻,美国波音飞机747生产线一天就生产出一架飞机,而我们在这方面很难跟人家相比。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还没有完成,企业集中度比较低,大型骨干企业偏少。我们要推进制造业信息化,这是当今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包括美国、德国、日本等国都在制定振兴本国制造业的计划。
从另一个方面看,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打造了新兴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如计算机、软件等方面出现的世界级的巨无霸企业,而且通过信息技术对传统制造业的渗透和辐射,使机械、冶金、化工、纺织等传统制造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目前,国际上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正在紧张展开,那么,这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就是发达国家的劳动成本不断攀升,部分产品的生产制造将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我国经济连年高速增长,以及社会政治稳定,加上我们的劳动力便宜,所以,很多发达国家就把他们的制造业项目和制造业的生产级放在了中国。一些日本人认为,目前中国制造业的迅速崛起非常像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美国和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中国正在成为制造工厂。
从国内来看,中国制造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传统制造业进行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这是一条必由之路。我国还处在一个工业化的进程中,真正实现工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目前还处在发展的中期,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工业化的进程是不可逾越的,不像一些媒体或学者说的,我们可以跨越工业化,直接进入信息化。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一个现代化的国家,一蹴而就是不现实的,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这说明我们还没有完全实现工业化。
信息时代工业化的过程是可以缩短的,比如英国实现工业化大约用了200年,日本实现工业化用了100多年,而韩国后来居上,实现工业化只用了30多年。其实分析一下,韩国就是紧紧抓住了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新科技革命的机遇,以信息技术来促进工业化。我们也应该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大力推进以制造业信息化为代表的国民经济信息化,以信息化来带动工业化,实现全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发展。
“十五”规划已经明确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那么调整结构的核心是什么?就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思路无非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的产业,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把效益低、能耗高的产业调整掉,大力发展新兴技术产业和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就是积极利用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这两方面都很重要。制造业信息化在这两个方面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一方面,我国过去由于传统产业量大面广,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化实际上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重点;另一方面,制造业占我国第二产业总量的80%以上。所以,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制造业是我们“十五”期间一项紧迫的工作,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突破口。另外,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在未来要带动和发展相关的新兴产业,特别是应用软件和咨询服务业。通过这些方面的发展,就会使制造业信息化能够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带动相关的新兴制造业。
决定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成败的关键因素
制造业信息化的价值链中的各个环节都是决定信息化工程成败的因素,而其中,政府主管部门、咨询服务体系和制造业软件企业,是最重要的因素。
首先,政府主管部门对于整个价值链的影响是巨大的,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的政策如何、导向如何,对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成功至关重要。
在“九五”期间,国家科技部提出的CAD应用工程, 就顺应了当时的企业信息化状况,带动了一大批企业甩掉图板,使用CAD 软件,使企业真正尝到了信息化的甜头,激发了企业实现信息技术深化应用的热情。反之,有些地方和行业的主管部门,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采取了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些地方保护、行业垄断等做法,规定企业只能用某某产品、某某软件,这就不利于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
第二,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实施的过程中,有没有咨询服务企业的参与,参与的程度与方式如何,也是导致信息化成功的关键因素。
许多制造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工程时,考虑得比较多的是建网络、买软件和硬件,在购买前看演示时令人眼花缭乱的好功能,到了企业就是用不起来,数据格式不兼容、接口连不上等问题随着而来。有的企业甚至成了“软件展示厅”,买了一大堆软件,但还是一个混合物,没有真正实现“化合”,没有真正集成起来。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引进咨询服务企业,进行认真、仔细的需求分析,缺乏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总体规划和实施及集成方案。
另一方面,咨询服务业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比较缺乏专业性的制造业信息化咨询企业,高校的专家、教授和研究生是从事咨询服务的主要力量。他们的优势是对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发展趋势进行跟踪研究,但是往往缺乏在企业工作和实施项目的实际经验。
不少制造业软件企业除了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应用软件之外,实际上也扮演了咨询服务的角色。企业常常要求制造业软件公司为企业制定信息化方案,甚至进行软件与系统集成等。但是,由于制造业软件企业是以卖自己的软件为目的,所以免不了王婆卖瓜,少数软件甚至用一些模糊、错误的概念来误导制造业企业。因此,制造业信息化呼唤专业、独立、中立的咨询服务企业,来真正站在企业的角度,制定合理的制造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第三,制造业应用软件的选型、实施、客户化开发与信息集成,也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
目前,我国的制造业企业没有执行统一的标准。许多企业采用行业标准甚至是企业标准。连标准化程度最高的产品设计过程,也存在许多不同的要求,例如明细表的书写方式等。在后续的工艺编制环节,则根据企业的产品、行业的特点不同,需求差别更大。有的以装配工艺为主,有的以机加工工艺为主,有的以焊接工艺为主等。企业生成各种清单、报表的方式以及编码方式也是五花八门,各不相同。
企业的管理模式则差别更大,一些传统的大型制造业企业以纵向一体化为主,在整个企业集团建立了严格的分工,建立了内部的供应链,如一汽。而在一些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如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则建立了横向一体化,形成了外部的供应链,如广东南海的铝材供应链、重庆的摩托车供应链和浙江永康的小五金供应链等。不同的企业生产组织方式、产品特点、营销模式、采购方式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管理模式,因此,不可能用一种类型的管理软件来适应所有的企业。对于流程型企业,如石油、化工、钢铁企业,所使用的管理软件与离散型制造业又有根本的区别。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技术主题总体发展战略
1)指导原则。
863计划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技术主题的指导原则是:竞争驱动, 系统发展,信息带动,升级跨越。即以增强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为目标,采用系统发展模式,用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技术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提高我国制造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促进我国制造业和相关高技术产业的创新与跨越发展。
在“九五”期间863/CIMS主题工作的基础上,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技术主题将从国家需求出发,立足于国际技术前沿和未来发展趋势,采用系统发展模式,用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技术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提高我国制造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实现制造业的创新与跨越;有重点地突破一批能够带动我国制造业发展和升级的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关键技术,开发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应用软件、平台及工具集;在重点行业和典型区域开展重大集成应用,形成系统,培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业,形成我国现代集成制造技术产业的群体优势,发展相关应用软件产业和技术咨询服务业。
2)发展模式。
所谓系统发展模式是指以下含义。①整体化综合治理方式。针对我国当前制造业的跨越发展和制造业信息化问题,采用多学科、多领域集成的系统解决方式,将设计制造技术、过程自动化技术、管理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系统集成与优化技术等结合在一起,全方位整体考虑和综合解决制造业信息化的关键问题,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成功道路。②分形化技术集成方式。在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技术发展中,强调基于分形的多层次系统集成。由系统技术带动各单元技术的集成,而各单元技术系统内也逐层集成,自成体系,即由小系统集成为大系统,由集成化的单元技术系统构成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总体系统。在部署主题的创新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时,应当注意按此集成关系处理好项目间的集成与结合关系,成体系地创新发展我国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理论方法与技术。③集成化系统应用方式。在技术应用方面,以发展现代集成制造系统软件产品与集成工具集和开展重大应用示范为主线。将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技术和软件系统地应用于我国制造业,注意企业设计、生产制造、管理、后勤的局部集成与企业内外部整体集成的结合、单元技术应用与系统集成应用的结合、单一企业应用与行业性或区域性应用的结合、制造业应用与流通领域应用的结合,用现代集成制造系统集成方法与整体解决技术方案来解决制造业信息化应用问题。④系统化产业发展方式。在技术产业化方面,依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系列软件产品及工具集,系统地促进我国的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应用软件业和新兴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其中包括系列化应用软件产品与专业化软件公司的培育、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技术服务与系统集成咨询公司的培育、制造业信息化用户与市场的培育,协同发展我国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相关软件产业与技术服务业。⑤协同化组织实施方式。在各类项目实施以及项目间的协调过程中,注意将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关键技术攻关、软件产品及工具集开发与企业应用紧密结合,配套组织项目及实施单位,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3)战略目标。
作为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采用系统发展模式,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需求出发,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技术主题的战略目标是:①以若干重大行业和典型区域的集成应用为突破口,用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技术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提高我国制造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实现制造业的创新与跨越;②突破一批对提高我国制造业综合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的现代集成制造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和技术,力争在具有相对优势的技术领域实现突破和跨越,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形成我国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理论方法与技术体系;③促进形成我国的现代集成制造技术软件产业及咨询服务业,打破国外的垄断地位,形成较大的市场规模和产业优势;④形成一套激励创新、持续创新的体系,培养一批从事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技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的高级人才。
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的原则和策略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突出抓好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生产、数字化装备和数字化管理技术的开发应用,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集成创新,形成一批数字化企业。在数字化设计方面,要进一步强化二维CAD的推广普及和三维CAD的应用。在数字化生产方面,要大力推动计算机辅助制造和过程自动化控制。在数字化装备方面,要加快发展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在数字化管理方面,要进一步扩大企业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等技术在制造企业的应用。通过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一是要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开发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二是要建立一批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的示范企业和示范区域,并通过辐射和扩散效应,提升整个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要结合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培育若干相关的新兴软硬件产业和新兴咨询服务业;四是要培养锻炼一批人才,形成一支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的基本队伍。
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必须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政府的主要任务是营造环境,做好顶层设计,通过制定政策、建立标准、整合资源、发展中介服务机构以及组织对重大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和试点示范等,为实施制造业信息化进程提供必要的“温度”、“水分”和“土壤”。这里所说的政府,既包括中央政府,又包括地方政府。要坚定不移地主要依靠地方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把中央和各省、市、自治区的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形成万马奔腾的局面,形成大气候。要继续坚持“抓应用,促发展”的方针,即首先抓应用,抓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推广应用,然后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发展技术,逐渐提高和完善。为了进一步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我们最近决定,一是将各省、市、自治区的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纳入国家计划,不但给项目编号,而且给一定数量的引导经费。二是对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所涵盖的863计划、攻关计划项目, 率先实行按属地化申报、属地化管理。专家组的主要任务是设计和监理,施工要交给各省、市、自治区和有关的软件供应商、集成服务商。为加强有关部门的协同,作为顶层设计,我们成立了一个有科技部、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国防科工委相关司局第一把手参加的协调领导小组。在营造环境方面,我们除了要在制定政策、落实政策上下功夫以外,还要注意加强宣传。要通过宣传和发动,提高全社会参与这项工作的意识,把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氛围搞得浓浓的。
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必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要使企业成为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主要投资者、主要实施者和主要受益者。政府要积极引导,但不能越俎代疱。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于企业来说,一个根本的变化是国内市场国际化,出门就是国际市场。过去说“狼来了”,现在“狼”真的来了。中国企业要与“狼”共舞,首先必须使自己成为“狼”。如果还是“羊”,就要被“狼”吃掉。那么中国的制造业怎么样才能从“羊”变成“狼”呢必须尽快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用信息技术武装自己,通过信息化发展先进生产力。企业为主体,不等于企业单打独斗。要继续鼓励产学研结合,这是我国“九五”期间推进CAD/CIMS应用工程的成功经验, 应该进一步发扬光大。
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必须以体制创新为保障,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企业信息化,领导是关键。制造业信息化是一场革命。制造业信息化不仅仅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推广应用,而且涉及到企业组织的重构和流程的再造,关系到对原来权力和利益格局的调整。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从“人治”向“法治”转变的过程。强化管理和控制,必然会受到习惯势力的反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企业主要领导,特别是决策层坚决推进和身体力行,结果往往就很难成功。好的领导是一个方面,又懂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是另一个方面。大批复合型人才是信息化工程发展的急需。所以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制造业信息化人才培训工作,并通过制度创新,如产权激励制度等调动人才特别是尖子人才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形成一支浩浩荡荡的从事制造业信息化的大军。
标签: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论文; 信息化规划论文; 信息化管理论文; 政府信息化论文; 信息化时代论文; 企业软件论文; 信息化农业论文; 软件过程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