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人员岗位胜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论文_王立英

黑龙江省森工总(红十字)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目的构建儿科护理人员胜任能力的指标体系。方法在对资料进行查阅、半结构式访谈及菲尔德专家法构建起儿科护理人员岗位胜任能力评价体系。结果 儿科护理人员岗位胜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一级指标包括4项、二级指标包括13项、三级指标包括55项。结论 体系可以用于儿科护理人员岗位胜任能力评价。

关键词:儿科护理人员;岗位胜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pediatric nursing staff's post competency

Wang L Y

Heilongjiang forestry general hospital (Harbin Red Cross Hospital, Heilongjiang 150000, China)

Abstract:purpose 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competency index system of pediatric nursing staff。Methods the data were consulted,Semi structured interview and field expert method were used to build the competency evaluation system of pediatric nursing staff 。Result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pediatric nursing staff competency included 4 primary indicators, two level indicators including 13 items,The three level index includes 55 items,conclusion The system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competency of pediatric nursing staff。

Key word:Pediatric nursing staff;Post competency;Evaluation index system;structure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研究小组成员

研究小组的成员共7人,其中男士2人、女士5人,年龄在24至46间(32.0±9.2)岁;4人为本科、3人为硕士研究生、1人为博士研究生;1人为护士、3人为护师、2人主管护师,1人为主任护师;还有曾参加过儿科护理教程的编写。

1.1.2咨询专家

首先选择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十年以上的工作者;学历在本科以上职称在副高级以上;对儿科护理的理论知识掌握熟练的人员参加此次研究。

1.2方法

1.2.1评价指标的初步形成

科研小组人员应对国内外相关的儿科管理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和总结,并制定出相关的提纲;可以选择6名儿科护理专家作一对一的结构指的访谈。访谈结束后经综合分析后给出结果,再经过小组成员对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并讨论,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13项、三级指标55项。

2结果

2.1专家积极程度、权威程度、意见协调程度

(1)专家的工作态度。在这次研究中的第一次和第二次问卷活动中共投放25份问卷收回率应达到百分之百。专家参与程度较好。(2)专家的权威性。第1轮Cr=0.88,第2轮Cr=0.86。本研究专家权威程度较高。(3)专家意见的协调能力。一级指标W=0.507,二级指标W=0.335,三级指标W=0.232,χ2=30.405、60.214、147.603,均P=0.000。

2.2儿科护理人员岗位胜任能力评价体系

得到的各级指标的平均值在3.74至5.00,都在3.5分以上;标准差在0-0.75,下;变异系数在0至0.187,都在0.25一下。专家的评价内容可见表一和表二。

表1:一级指标评分、变异系数及权重

3讨论

3.1儿科临床护士岗位胜任特征模型构建过程严谨

此次研究以菲尔德专家法对儿科护理人员的岗位胜任能力进行评价,在研究过程中,结合相关资料、专家问卷形式,再经过反复的讨论制定出科学的、有较好针对性更实用的问卷;选择从事儿科护理专业的护士进行访谈式谈话并获得相关的资料,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模型的专业性。另外,研究小组在进行正式访谈组织工作前应做好预访谈工作,借此提升访谈的技巧,并对访谈资料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做出保障。编码阶段,在进行正式编码工作前应进行预编码工作,预编码工作可以使编码归类的一致性的到提升。从过去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归类一致性的系数在80.00%-85.00%,本研究的归类一致性为87.50%,这就说明这次研究中进行编码工作的人员一致性较高。统计分析阶段,要想降低访谈字数对胜任指标所产生的影响,在研究中应对访谈的字数和胜任的特征中频次、最高级分数和平均分数的等级进行相关的分析,并选择相关性最小的和造成影响最小的、最稳定的胜任特征指标的差异性进行检验,得出最终的胜任特征。整个的过程应具备科学性和有效性。

3.2儿科临床护士岗位基准性胜任特征结构分析

对患者的服务导向、自信心、分析式思考在访谈中被提及很多次,这足以证明这些内容是经常出现在儿科护理工作当中的,可以作为胜任能力的基本评价标准和特征。在基准胜任特征中其中患者服务导向是被提及次数最多的,这说明儿科护理人员在对患儿的帮助和服务是否可以满足患儿及家长的需要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当前对护理服务进行优质化管理的工作模式下,应将这项胜任能力作为重要的指标。分析式思考,意味着儿科护士应具有分析和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能力,儿科患者的病情变化较快,其表达和认知能力较差,所以观察和护理与成人相比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分析原因,找到解决方法对于患儿的安全非常重要。自信心指护士相信自己具备完成儿科护理工作的能力,包含他在处理困难的环境、下决定或产生想法、积极处理挫败时所表达的信心。提升自信心,有助于护士在压力环境下保持正常操作水平。专业知识识与技能是指护士对儿科专业知识的精通了解及延伸、利用和传播相关专业知识给别人的动机。

3.3儿科临床护士岗位鉴别性胜任特征结构分析

培养他人指的是儿科护理人员应可以协助和教导一名或多名人员发展的意识,作为一名优秀的儿科护理人员,在沟通技巧和沟通能力上可以为患儿家属提供健康知识、康复指导等。同时在工作的过程中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刚毕业进入医院工作的的护士进行相应的临床的方面的指导。职业修养指的是专业的儿科护理人员在拥有较高的实际护理技能的同时应对儿科护理工作有着一份热情和奉献的精神品质,所作的工作应围绕患儿开展,全心全意的为患儿服务,帮助患儿进行相关的治疗并做好护理工作,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4结语

儿科护理学专业的建设可以更好的满足医院、社区对儿科护理人才的需求,并通过一些列的评价指标,明确护理岗位胜任因素,建立起儿科护理人员的培养目标。儿科护理人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是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临床思维能力和职业态度的综合体现,儿科护理学专业也应围绕着这些核心内容开展,做好儿科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训的培训工作,并可以进行适当的岗位练兵比拼活动,有效的提升儿科护理人员的各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邓伟.护理专业本科生核心护理技能体系的构建及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6.

[2]韩桂枝,王庆华,徐殿红,张丽.二甲医院儿科护士岗位胜任力现状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21):63-65.

[3]汤大朋.基于胜任力的护士继续教育需求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

论文作者:王立英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6

标签:;  ;  ;  ;  ;  ;  ;  ;  

儿科护理人员岗位胜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论文_王立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