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铁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其沿线的土地价值升值较快。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存在占地面积大、建筑密度低、用地强度小、对周边地块严重分割等明显弊端,使车辆基地上盖物业开发的建设意义及经济价值越发突出,同时也契合我国集约用地的发展理念。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上盖物业开发;消防;结构;预留接口
引言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上盖物业开发存在诸多问题。针对消防、结构及预留接口设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设计理念及方法。对开发模式进行了概念性阐述,指出消防设计可参考的设计思路,总结结构设计中设计要点,提出上盖物业不同步开发时的部分预留措施,为后续城市轨道交通上盖物业开发的设计提供参考。
1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站场勘测的内容与方法
1.1车辆基地基线测设
1.1.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控制测量
一般来说,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控制测量过程中,地面平面控制和地面高程控制测量等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控制测量控制网来说,大都沿着线路两侧布设控制点。城市轨道交通的控制测量,必须要树立先进的测量理念,给予控制网的测量强有力的保障,进而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勘测的要求,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顺利运营。基于此,不管在任何阶段中,对于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必须要加强统一性的尺度的应用,还要贯彻落实好相应的起算基准。车辆基地基线平面坐标和高程,对控制车辆所布设的控制网存在着严重的依赖性,也就是基线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必须要借助控制网的扶持和支撑,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
1.1.2基线的设置数量和类型
在设置数量过程中,要从车辆基地规模出发,并对需要测的宽度进行深入分析,设置的基线可以为一条或多条。在车场中,对于长直贯通的线路,如果符合相应的基线要求,可以开始使用。在车辆基地宽度较宽的情况下,可以设置较多条基线,也可以平行进行设置。其中,在平行设置时,基线之间的间距控制在50米左右为最佳。针对基线的类型,与车辆基地站场线路的平面形状之间的联系也是极其紧密的,这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还要合理化控制基线的边数,要想确保基线的长度的合理性,必须要满足相应的测量和设计需求,从而促进测量、设计以及施工等阶段的顺利推进。
1.1.3基线的应用
在车辆基地测设基线以后,对于其基线控制桩,还要进行固桩工作,促进车辆的正常行驶,并满足后期施工需求,奠定鉴定的基础。而且复测工作,还要在在下阶段使用之前进行,复测要保持在合理的限差之内。而且通过基线,对测量、设计以及施工等产生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不计入基于基线的平面坐标,通过里程,可以充分展示出横坐标,纵坐标数值以基线为主,左边为正、后面为负,与城市坐标系进行相对比,可以对数据位数进行简化,具有高度的直观性和准确性。
1.2车辆基地地形测量
如果地形图满足相应的设计要求,这可以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的顺利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是重要的保障因素之一,结合比例尺,在研究设计阶段中,其比例尺主要为1:2000、1:1000,对于所用地形图,其收集主要借助城市测绘部门。然而一些车辆基地的设置,大都在城市外围,测绘部门很难充分了解这部分地形图,所以勘测设计单位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必要时要自行测量。对于车辆基地地形测量,要加强平面和高程控制网布设的控制点的应用,必要时也可以加强导线法的应用,但是这种方法要求距离要远。对于测绘范围,要想与车辆基地平面布置相互一致与统一,并满足方案需求,至少与控制用地界外相差200米,尽量不要超过200米,特殊地段要结合方案来进行确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上盖物业的结构形式分析
车辆基地依据线路布置可分为引导区、咽喉区和库区3个部分。引导区的用地特点为带状,垂直线路方向宽度较小,通常无法进行上盖物业开发;咽喉区部分线路道岔集中布置,结构柱位置、构件尺寸等都严格受限,一般结合建筑布局盖上布置绿地或其他荷载较轻的开发模式;库区上方为物业开发的重点部分。车辆基地上盖物业开发结合周围环境、城市规划、经济收益等通常采用多层建筑(7层以下)、小高层建筑(7~11层)和高层建筑(11层以上)。
上盖物业为多层建筑时,多采用框架结构形式。上盖物业框架柱宜结合场库区内柱位置布置(库区内受工艺、限界等专业限制,垂直线路方向柱位通常调节能力较差),应尽量减少需转换的竖向构件。
当竖向构件不能连续时,可采用转换梁、桁架梁或厚板等转换形式。例如,青岛灵山卫车辆基地,将7层框架结构地铁综合楼布置于库区上方,采用转换梁形式完成转换。上盖物业为小高层建筑时,多采用剪力墙结构。受库区功能限制,上盖物业剪力墙均不能落地,此种结构相对复杂,不能满足规范要求,需进行结构超限审查。转换形式通常可采用框支结构或桁架转换。例如,青岛海洋大学车辆基地,将11层剪力墙结构住宅及地下式物业车库布置于库区上方,所有剪力墙均不落地,采用全框支结构体系在物业车库顶完成转换。
3车辆基地与上盖物业预留接口设计
上盖物业开发受规划、市场、开发主体等影响很大,可能存在与车辆基地设计不能同步进行的情况,即使同步设计,亦会存在不同步施工的情况;后期因外部因素上盖物业还可能进行重新调整设计。因此,经济、合理、有一定适应性的结构与设备预留接口是设计需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结构预留接口设计需在一定的既定条件下开展,当已知上盖物业开发为多层建筑时,可考虑以下预留方法:
①将转换层置于结构第2层,仅施工第1层车辆基地部分,对可能的上盖部分进行包容性设计,加强转化范围内的构件强度,使得后期上盖物业开发调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第2层柱位已确定,该层建筑布置受限。
②采用厚板转换形式,上盖物业在厚板上后续施工。
③结构构件设计宜留有后续加强的可能性,例如留有体外预应力等加强措施的施工条件。当已知上盖物业开发为高层建筑时,可考虑以下预留方法,即设计中应确定核心筒、落地剪力墙的位置,对周围底层框架柱及周边框架梁进行加强,从而使后续上盖物业有一定的调整能力。针对地下式车辆基地因不同步施工引起的结构抗浮问题,通过采用泄水减压方法,并使泄水量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来提高结构在上部荷载未施加的工况下的抗浮能力,为分步施工提供可能性,避免仅靠自重抗浮引起的投资。设备预留应从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及管线安装维修方便等方面考虑,在盖板上预留共用管廊供上盖物业开发管线使用,亦可在车辆基地厂房上设有物业车库层兼作为管线转换层。物业开发管线不应穿越车辆段,以盖板为界,将上盖物业与盖下车辆基地完全隔离。对于上盖物业开发建设方或业态功能不能同步确定的项目,以上预留方式为后续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灵活性和前瞻性。
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上盖物业开发已成为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共识,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笔者从消防设计、结构设计、预留接口设计角度分析了部分设计要点,可为后续城市轨道交通上盖物业开发的设计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田俊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车辆基地资源共享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5,32(12):86-91.
[2]朱光.国内轨道交通场站综合开发的政策研究[J].上海房地,2015(10):14-18.
[3]周小斌.武汉市轨道交通网络化条件下的车辆部件集中修[J].都市快轨交通,2015,28(05):40-44+66.
[4]胡鹏,周亮节,曹克非,徐银光.中低速磁浮交通车辆基地工艺设计研究[J].高速铁路技术,2014,5(06):40-44.
[5]张也萌.上海轨道交通3、4号线车辆基地扩建方案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4,58(12):133-138.
[6]韦苏来,周鸣语,吴桂虎.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车辆基地资源共享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4,17(08):9-14.
论文作者:莫紫屿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6
标签:车辆论文; 基线论文; 物业论文; 上盖论文; 基地论文; 轨道交通论文; 城市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