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惠宁娟

 (汉中市宁强县汉源中心卫生院 陕西汉中 7244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18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均59例。两组均给予化痰、平喘、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实施穴位敷贴,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化痰止咳汤,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92%)较对照组(83.0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FVC及FEV1/FVC均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综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可有效提升治疗疗效,改善患者肺功能。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中医综合治疗;肺功能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8-0184-02

慢性支气管炎属于较为常见的中老年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长期反复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具有病程长、预后差等特点,随着病程延长还可能引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甚至引发肺源性心脏病,心源性肝硬化,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因此,选取合理、有效的方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是目前研究的重点。近年来,中药在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中广泛应用,且具有效果好、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势。本研究主要探讨中医综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18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9例。观察组男32例,女27例;年龄61~82岁,平均(70.93±8.52)岁;病程6~12年,平均(8.27±1.68)年。对照组男30例,女29例;年龄60~83岁,平均(71.24±8.65)岁;病程6~12年,平均(7.96±1.73)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两组患者化痰、平喘、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化痰可给予氨溴索,30mg/次,3次/d,若患者痰液粘稠,可加入生理盐水进行雾化吸入,对气道进行湿化,促进痰液排出;平喘可给予支气管扩张药,使用沙丁胺醇,100~200μg/次,利用定量吸入器,2~3次/d;感染患者需给予抗生素治疗,根据患者感染程度选择治疗方案,对于轻度感染者可给予口服药物或肌肉注射,重度患者则给予静脉给药,疗程根据感染程度确定,可治疗1~2周。对照组给予穴位敷贴,敷贴药物包括白芥子、生半夏、地龙、细辛、杏仁及升麻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化痰止咳汤,汤方如下:厚朴、茯苓、白前各12g,杏仁、半夏、紫菀、桔梗、紫苏子、陈皮各10g,浙贝母8g,甘草6g。其中若患者肺气虚可添加党参、黄芪各20g;若患者肾气虚可添加五味子15g;若患者阴虚可添加沙参、麦冬各20g;若患者脾肾两虚可添加四君子汤,以水煎服,1剂/d,饭后温服。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

1.3 评价指标

(1)临床疗效。显效: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消失,双肺干湿啰音消失;有效:咳嗽、喘息等症状明显缓解,痰液减少,双肺湿罗音消失,哮鸣音改善;无效:上述均未发生改变,甚至加重。总有效等于显效与有效之和。(2)肺功能。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分别于治疗前后利用肺功能检测仪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x-±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疗效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发病可能与气候变化、饮食改变、机体功能失调等有关,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严重的下呼吸道疾病。该疾病在中医中属“咳嗽”、“喘症”、“肺胀”等范畴,主要症状为咳、痰、喘等,中医认为该病病位在肺,发病主要与脾、肾相关。应对虚实邪正进行辨别,实则治肺,且以驱邪利气为主,并遵循清肺、祛痰、理气的治疗原则,邪气去,则正气足,疾病愈;虚则治脏,以肾为主,治以培补摄纳的治疗原则,针对脏腑病机,补肺、纳肾、补脾、益气。

临床上治疗常以止咳化痰、平喘及抗感染等西医治疗为主,虽然可在短期内有效控制患者症状,但若长时间使用,可能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细菌耐药,诱发感染,使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3]。穴位敷贴主要指药物经皮肤吸收达到治疗的目的,具有散寒化瘀、活血行气、祛除邪气等功效,还可有效促进经络通畅,使药物直达肺部,对各个器官均起到调理作用,进而改善患者肺功能;穴位敷贴药物浓度曲线相对平缓,在提升疗效的同时,还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道、肝脏等损伤[4]。化痰止咳汤方中的厚朴、杏仁具有宣肺理气、止咳润肺的功效;茯苓、半夏具有燥湿化痰、健脾和胃的功效;白前、紫菀具有祛痰止嗽、润肺降气的功效;桔梗具有止咳祛痰的功效;紫苏子具有润肺宽肠、消痰下气等功效;陈皮具有祛湿化痰的功效;浙贝母具有清热化痰、解毒散结的功效;甘草具有止咳祛痰、调和诸药等功效。诸药合用共同起到化痰平喘止咳、补益肺脾的作用。此外,化痰止咳汤还可有效改善机体微循环,提升患者免疫力。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肺功能均优于对照组,说明化痰止咳汤、穴位敷贴与西医联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可进一步提升疗效,改善患者肺功能。胡晓宇等研究指出,化痰止咳汤可有效减轻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中医综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可有效提升治疗疗效,改善患者肺功能。

【参考文献】

[1]马莹,李竹英.刘建秋教授自拟止咳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2):286-288.

[2]张娟,朱云丽,王宝玉.清肺化痰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32例[J].陕西中医,2014,35(6):683-684.

[3]姜芊竹,张琪,邓立梅.清热化痰肃肺止咳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痰热郁肺证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7,38(9):1172-1173.

[4]马荣慧.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6,11(b03):769-770.

论文作者:惠宁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8

标签:;  ;  ;  ;  ;  ;  ;  ;  

中医综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惠宁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