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陈志清
(泉州东海湾实验学校,福建 泉州 362000)
摘 要 因材施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精髓,对于当今的教育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新课程改革倡导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让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学生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全面观察和深入了解,针对学生不同的禀性和能力,分别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最终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全面又具个性化的发展,从而实现人人成才的目标。
关 键 词 《论语》;因材施教;教育思想
宋程颐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有以政事入者,有以言语入者,有以德行入者。”孔子非常尊重学生个性差异,重视因材施教,这种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是我国古代教育的一个创造性贡献,对于后世影响极其深远。
我抑制住自己的惊讶,尽量语调平和地说,您母亲是位美丽的女子,而且您的身材和她非常相仿。这些衣服好像是专门为您定制的一般。
(5)The above-mentioned working paper has received favorable responded from many countries.
一、全面观察、深入了解是因材施教的基础
“因材施教”的“因”是依据、根据的意思;“材”是人的意思,这里指学生;“施”是实施、实行;“教”是教育、教诲。因材施教是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施行相应的教育,使“材”各得其所,各遂其志,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此施教之前必须先了解“材”。孔子通过“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方法,深入观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熟悉每个学生的特点,得出“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的客观评价,为四个高材生指出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正如《学记》中提到的“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师充分了解学生,针对学生智力、性格、态度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方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因其禀赋、分类指导是因材施教的方法
孔子在教育中能做到分别对待,遇到同样一个问题,针对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他的点拨和指导方法也有所不同。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1]同样是“听到一件事情就去做吗?”对于冒进好勇的子路,孔子要求他听听父兄的意见才去做,以免鲁莽行事,悔之不及;而对于畏难退缩的冉有,则是鼓励他马上去做,从而做到了进退适中,缓急调和,体现了孔子中庸至德的伟大思想。又如,弟子问“仁”,对于智力一般的樊迟,孔子直接告诉他“爱人”。对于夸夸其谈、说话不够谨慎的司马牛,孔子则回答他“仁者,其言也讱”,教育他言语要谨慎,不可夸夸其谈。对于智力较高的仲弓,则回答他“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他做到待人恭敬,又能推己及人。对于孔门第一弟子颜回,则教导他“克己复礼为仁”,颜回好学提出“请问其目”,孔子又为他解释了仁和礼互为表里的关系。
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如当遇到学生问“什么是好学生”这样问题时,教师不应要求过高,面面俱到,而应该作出不同回应。对于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学生,就指出“课堂上专心听讲、积极思考的同学就是好学生”;对于书写潦草的学生,则教导他“书写工整,认真完成作业就是好学生”;对于爱调皮捣蛋的学生,教育他“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守纪律就是好学生”。这样就能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鼓励学生不断克服自身缺点,从而促进学生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
三、分层教学、分类评价是因材施教的策略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曾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1]这是反映孔子及其弟子各自理想和志向的语录体散文,也是孔子对于不同弟子理想抱负分类评价的体现。在孔子民主平等、和蔼可亲的引导下,弟子们畅谈志向,针对弟子不同的性情志趣,孔子适时作出相应的评价和肯定。子路有能力又果断,但显得冲动而自大,孔子作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表情“哂之”来评价,既肯定子路的能力,又委婉批评他缺乏谦逊的态度。对于冉有、公西华这两位谦虚谨慎、温文尔雅又诚恳待人的弟子,他没有当场评价,因嫌他们过于谦虚,不便当面指出,而是待他们走后,在曾皙追问下,才说出“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的感慨,认为弟子太低调,他们的才能足够胜任了,两位弟子后面听到了,一定会深受鼓舞。而对于曾皙最后一个发言,孔子当场肯定,表示赞同,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因为曾皙描绘的理想情景是一个礼乐之治、无忧无虑的理想生活场面,此时正符合孔子道之不行、壮志难酬的心境,进入一种心灵共鸣、同声相应的状态,故而作出既感叹又赞同的评价。[2]可见,孔子对于弟子的评价或以丰富的表情,或以感慨的语言,或以直接或以间接的方式,激励弟子按自己的方向去发展。这也要求教师的评价,不能以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学生。这样才不会扼杀学生的灵性和天赋,避免出现“千人一面”“千校一面”的现象。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1]孔子指出,比射箭不一定要求箭穿过靶,因为各人的力气大小不同。因此,在教学时,如果学生已经做出努力,勤奋好学,至于成绩的差异,教师要区别对待。即使成绩还不尽人意,但只要有一点点进步,都要给予相应的鼓励,因为各人的学力和天赋不一样,教师要真正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同时,在教学中还要做到下有保底、上不封顶,不搞“一刀切”“齐步走”。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语上也。”对高材生要讲高深的道理,不要限制他的发展;对一般学生就只讲一般道理,免得他接受不了。因此,教学时必须根据智力水平和天赋来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创造更多的拓展、提升的空间,比如增加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思考题;而对于中等水平及以下的学生,则要求掌握基本内容,不必增加难题,以免造成过大的学习压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优生“吃得饱”,一般学生“吃得了”,从而做到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人人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的最终目的。
四、个性发展、人人成才是因材施教的目标
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孔子告诉孟武伯,子路勇而果断,可以从事军政管理;冉求多才多艺,具有政治才干,可做行政管理工作;公西华知书达理,温文尔雅,可从事外交工作。人的特长、天赋领域不同,正因为孔子的因人施教,从而才有门下弟子人才济济,各有专长。如德行方面有颜渊、闵字骞、冉耕、冉雍;言语方面有宰我、子贡;政事方面有冉有、子路;文学方面有子游、子夏。[3]不管任何时代,社会都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这就需要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人有七大智能: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教育就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充分开发挖掘学生的潜在智能,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最好的教育就是促进每一位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又具个性化的发展。老子也说过:“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教育者要全面看待每一个学生,不轻视学习后进的,不抱怨行为不良的。大爱的教育如同阳光雨露,普施大地,让学生充分发挥出他们的价值。
脑功能连接的概念最早出现在EEG研究中,它度量空间上分离的不同脑区间时间上的相关性和功能活动的统计依赖关系,是描述脑区之间协同工作模式的有效手段之一。从功能性的角度分析,研究发现网络之间的转换是非随机的,某些网络更可能在其他网络之后发生。隐马尔科夫模型(HMM)提供了一种概率(生成)模型,通过一个贝叶斯推理的单一过程,对时间周期和时间周期包含的方式进行建模,从而揭示不同网络间的转换规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是熠熠生辉。社会在发展,教育在变化,而教育的本质规律却是不变。术常易,法简易,道不易。教育要回归本真,找寻育人的真谛,从孔子教育思想宝库中取“一瓢饮”,用之于教育,足矣!
参考文献:
[1]四书·论语[M].李长荪,译.长沙:岳麓书社出版社,2013:196,65,199-200.
[2]雷玲.教师要学孔子[A]//徐昌才.孔子怎样做老师[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3-54.
[3]张丽丽.论语通译[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9:165-166.
基金项目: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省级立项课题“后进生转化案例研究”(课题编号:FJKYJD15-25)。
(责任编辑:林文瑞)
标签:《论语》论文; 因材施教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泉州东海湾实验学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