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我国银行跨境经营的战略选择_银行论文

发展我国银行跨境经营的战略选择_银行论文

发展我国银行跨国经营的战略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跨国经营论文,战略论文,我国论文,银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金融国际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生产国际化、贸易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必然结果。在世界金融改革浪潮的冲击下,我国银行业以中国银行为先导,在向国际化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并证明了我国银行业已有跨国经营的实力。但是,同所有这些与世界一流银行相比,差距仍是明显的。为此,为进一步推进我国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向全球跨国银行方向发展,制定相应的战略是必要的。我国银行跨国经营可采取如下战略:

1.方式战略

所谓方式战略,即投资国的银行以什么样的组织形式进入东道国为最优。跨国银行海外分支机构和组织形式主要有:海外分行、代表处、附属行(子银行和参与银行)、国际银行业设施以及代理处等。这几种组织形式,在法定投资额、业务控制权、业务灵活性、人力以及新业务吸引力等诸多方面均有所不同。究竟选择何种类型的组织形式,J ·温格尔(Janter Wengel)从区位的角度分析认为, 来自大国的银行倾向于建立海外分支行,除非出现以下三种情况:(1)东道国也是大国, 具有同样的竞争性;(2)东道国有阻碍建立分支行的管制;(3)东道国的资本自由流动和缺乏外汇管制会侵蚀大国的比较利益。在自由资本受到管制和人均收入高的国家进行选择性投资一般采用附属行。而代表处通常用于这样的情形:东道国似乎拥有决定比较利益的规模;东道国不允许设立代表处更高的形式;或者利润机会可能由于东道国人均收入低而受到限制。一般说来,业务控制权对银行经营和竞争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目前70%以上跨国银行均要用独资的分行或代表处的形式进行经营,以确保决策系统的高度集中和对各分行的全面控制。

从理论上讲,我国的商业银行也应采取分行或代表处的形式。但就整体而言,从银行业的现状以及我国金融管理体系看,从上述几种形式的申办难度、所需时间、成本、配套条件以及生存能力分析,我国跨国银行在发展形式上还是以采取因行而异、殊途同归的战略为宜。具体而言,实力雄厚、海外分支机构多、国际化经营经验丰富的中国银行,可一步到位,直接采取以独资的代表处和分行为主要方式,以多数股权控制的附属银行为补充方式的战略;而海外分支机构不多,国际化经营经验不足的其他商业银行,则应分步到位,即先采取以多数股权控制的附属行为主、以合资的代表处和分行为辅的“渗透”战略。然后逐步过渡到独资的代表处和分行等组织方式,最终达到便于总行对海外机构进行管理和有利于总行经营战略目标实现的目的。

2.区位战略

所谓区位战略,是指商业银行根据区位优势,选择海外机构的地区分布。区位优势主要包括东道国的法律环境和金融管制程度,以及海外金融机构设立处的位置是否为国际金融中心,离总行客户的远近,进出口的便利程度等几个方面。区位优势,一是有助于银行获得一定规模的零售业务、批发业务、风险资产管理业务和其他中间业务,形成规模和范围经济,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竞争能力;二是较低程度的金融管制能提高银行经营业务的自由度,降低市场进入成本,获得成本优势;三是稳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法律环境能减少银行经营的非市场性风险。

从区位优势看,我国银行实行全球性区位战略应向以下国家和地区倾斜。第一是向国际金融中心倾斜。这些城市包括纽约、伦敦、巴黎、东京、法兰克福、苏黎世、新加坡、香港、巴哈马、巴林等。这些地区不仅金融管理程度低,而且具有巨大的市场规模,进入成本和运营成本较低,且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把握金融创新的步伐。第二是向与我国有密切经济贸易往来的国家的主要经济中心和经济发展快、潜力巨大的亚太地区倾斜。亚太地区是近年来经济发展最快,贸易和投资潜力最大的地区。亚太经合组织的18个成员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40%以上,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总产值的56%,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6%,且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社会政治经济较为稳定。更重要的是,亚太经合组织1994年的《茂物宣言》和1995年的大阪会议推进了这一地区中的发达国家不迟于2010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不迟于2020年实现自由、开放的贸易和投资,这有利于银行的市场进入和降低运营成本。第三,向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与我国的经济联系有所加强的国家和地区的中心城市倾斜。这些国家和地区包括独联体、中东、非洲、南美、东欧等。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正处在调整阶段,虽然金融管制程度较低,但风险较大,故在进入这些地区时应持谨慎态度。

3.市场竞争战略

市场竞争战略就是银行通过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从而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处于优势地位的战略。90年代以来,国际银行经过了变革重组,在“巴塞尔协议”的统一监管下,相互竞争更公开、更广泛、更激烈。

我国银行在制定市场竞争战略时,要做以下考虑:

(1)要确定自己在哪些市场中具有较充分的风险信息、 较强的风险统计与判断能力以及创造各种途径进行风险管理的能力。银行应尽力争夺自己具备卓越竞争力的特定市场,避免进入那些自己不具备竞争优势的市场。对新兴的特定市场要进行充分彻底的可行性研究,因为银行一旦进入新兴市场,便暴露在一个全新的风险世界中,若不能获得较为充分的市场信息,缺乏对各种风险的足够认识和估价,易于给银行带损失。

(2)应把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与“分配”功能进行更大的区分,因为在国外市场上有效地生产金融服务的能力并不能确保分配或销售服务的能力。银行要充分发挥拥有广泛的分支行网络的经营绩效,提高分配和销售大量服务的能力。把国内金融市场看作是全球市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国内竞争实力为基础,跨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和经济贸易为依托实行对外扩张。在银行面临技术变迁的冲击而使分支行在规模和数量收缩的世界性趋势下,我国银行一方面要对国内的分支机构实行重组,实现规模经济,另一方面要从效益最大化和竞争优势的角度出发在全球布点,避免分支机构网过多而造成的规模不经济。

4.业务创新战略

随着金融自由化浪潮的冲击,国际银行业的传统业务,如参与外汇市场交易、国际贸易融资、银团贷款等,其获利空间日益受到其他金融机构的侵占,竞争优势越来越重要。为此,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大国的银行家们纷纷致力于业务战略的调整,其明显标志是国际银行业的业务日趋多样化和全能化,即在银行、信托、证券等业务领域里界限日益消失,银行既可从事银行业务,又可经营信托、投资、证券等更广泛的业务。由于资产庞大的全球性全能银行在国际竞争中具有压倒性优势,所以西方商业银行不断在传统业务的基础上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极力向所谓“大型金融百货公司”发展。

我国在跨国经营方面也应积极进取,大胆进行业务创新,以寻得新的增长点。

(1)提供更为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服务。它包括储蓄、信贷、 投资基金、各种保险、股票及债券等多种金融产品,不仅可满足顾客多方面资产管理的要求,而且能发挥平抑风险的作用。

(2)加速中间业务的创新。 所谓“中间业务创新”是指银行运用新思维、新的组织形式和新技术提供更有效、更快捷的中间服务,以利于顾客经营成果的实现,同时也增加了收益。如1981年到1992年,美国银行收入的总额由740亿美元增至1550亿,利息收入所占比重由76 %减至58%,而手续费及证券交易收入所占比重由24%剧增至42%。另据统计,1988年至1996年,英国银行手续费等非利息收入占总入的比重亦由32.3%上升到46.0%。中间业务创新的主要表现有:一是结算业务创新,银行同业之间实现了同城及异地结算。二是信托业务创新,如生前信托和共同信托基金相继推出并日益盛行。

(3)是现金管理创新,如除了协助企业优化资金配置外, 新增了企业电子转帐服务、决策支援服务等多项服务。

(4)是信息咨询业务创新,主要是银行信息、 咨询数据库技术和银行咨询专家系统得到广泛运用。

(5)是银行自动化服务创新,如信用卡、技术的改进和完善、 自动出纳机(ATM)和销售点系统(POS)的广泛运用、居住银行服务的兴起等。

另外,传统的存贷业务力求范围的多层次化和品种的多样化,面向消费者的零售业务增加以拓展市场,银行的大量资产负债业务出现双向证券化趋向等,也是我国银行业所争取的目标。

5.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融合战略

我国跨国银行的发展可以有两条途径,一是企业向金融领域浸透,跨国企业或企业集团设立金融性公司或兼营银行业,这方面首钢的华夏银行就是典范。二是银行向非金融领域扩展,通过银行向工业领域的浸透,实现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融合,我国银行跨国经营虽早于工贸企业的跨国经营,但由于体制功能及规模等局限,对我国跨国企业的发展并没有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培育跨国经营大型金融机构的基础上,加快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融合以协同拓展国际空间,应作为我国银行业跨国经营的现实而可行的选择。这样做的好处在于:

(1)国有商业银行通过与产业资本的合作与发展, 可尽快达到国际银行资本充足率标准,增强其在国际银行业中的公平竞争能力,发挥其在我国金融业跨国经营中的主干作用。

(2)通过国有商业银行的参与,或通过组建区域性、 行业性的银行或金融公司,以控股或相互持股的方式向工贸等非金融领域渗透,形成联合竞争优势。

(3 )鼓励我国现有大型跨国企业或企业集团设立金融性公司或兼营银行业,加速企业向金融领域渗透,形成以大银行为核心、以产业为基础、以贸易为纽带、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高度融合的综合性跨国经营集团。

(4)积极稳妥地促成国内金融机构、大型企业与国外大银行、 大公司合资组建国际联合银行或结成“跨国战略联盟”(TransnationalStrategic Alliances),以弥补全球分支机构不足的缺陷, 节约跨国经营成本。

6.金融人才战略

银行跨国经营的复杂性,要求金融管理人员不论在国内与外资银行交往,利用它们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还是在国外与外国银行开展竞争,都要具备相当的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而目前,我国国际金融人才的短缺制约了银行跨国经营的进展,当务之急是要培养出大批既懂业务、法律,又会外语,既懂国际业务,又懂人民币业务的人才。同时,他们还需具备思维敏捷、竞争意识强,熟悉跨国银行基本理论、运行机制、经营策略等各方面的能力。

标签:;  ;  ;  ;  

发展我国银行跨境经营的战略选择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