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及土地利用导向设计论文_何英超

解析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及土地利用导向设计论文_何英超

崇左市江州区新和镇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 广西崇左 532200

摘要:城乡结合部是城乡交流的过渡地带,是基于其地处城市与乡村交错地带的特殊地理位置,表现出独特的过渡性和多样化特点。快速城镇化带来了城市人口的迅速膨胀和城区规模的不断扩展,城乡结合部成为了城市化发展的重点地区。针对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与土地利用中存在主要问题,进行综合研究,并简要介绍了研究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及土地利用导向设计要点,能够保证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水平得到更好提升,减少土地资源的损耗,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良好借鉴。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土地利用导向

引言

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型城镇化的迅速推进,城乡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城乡结合部地处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过渡地带,加强其规划建设及土地利用对于城市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化经济发展中,根据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新型土地资源的建设状况,应该在城乡结合部规划和信息资源的配合下进行调整。因此,为了保证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提高土地利用率,本文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与土地利用导向设计要点。

1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及土地利用导向设计意义

西方国家认为城乡结合部是介于城市与乡村间之间的部分区域,我国研究人员认为城乡结合部是城乡交织地带,城乡结合部属于城市内缘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其属于外围区域,但是,仍然受到核心区域影响。因为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快速推进,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问题、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突出,通过研究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和土地利用导向设计,能够保证城乡结合部区域的土地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另外,通过研究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与土地利用导向设计要点,能够为该地区的居民提供更多保障,推动区域经济的稳步发展,保证城乡结合部空间布局更加合理,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采用土地收储与村企合作模式,能够推动城乡结合部的稳定发展,减少土地资源的损耗与浪费。

2城乡结合部的特征分析

2.1人口特征

一是农居交叉居住,即本土农业户籍人口与新迁居民户籍人口交叉居住。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征收导致大量的失地农民被安置于城乡结合部的新建小区;同时许多城市居民也因拆迁原因被安置于城乡结合部的安置社区中。二是人口与户籍分离。动迁居民虽然从城市迁移至城乡结合部,但并没有将户籍随迁过来;另外大量的租住人口基于我国户籍属地管理制度的限制,无法迁移户口至租住地。

2.2土地利用特征

因为二元土地管理体系的实施,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类型呈现多样化特点,其变动比较剧烈,使得该地区的土地利用矛盾特别突出。由于城乡结合部位于城市的边缘,由于工业产业的逐渐转移,人口数量越来越多,使得城乡结合部的农用地,特别是耕地越来越少,土壤污染越来越严重。该区域内部的产业结构不完善,布局不合理,降低土地利用率,违法建筑数量越来越多。

2.3空间特征

由于城市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往的郊区已经变成了当今的城区,城乡结合部逐渐向外移。城乡结合部的内部空间结构越来越复杂,空间结构呈现破损状态,使得这一区域的规划建设难度越来越大。

2.4景观特征

城乡结合部具备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双重特点,但并不是城市和乡村景观的叠和,因为城乡的不断渗透,部分区域农业生态景观破坏严重,城市生态系统存在较多缺陷,生活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土地利用率逐渐下降。

2.5经济形态特征

城乡结合部同时受城市和农村经济的双重影响城乡结合部的经济形态具备综合性和多样性特点,能够为城市经济提供良好的配套物流服务。城乡结合部具有租赁经济与农村集体经济的特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

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主要指的是在城乡结合部建设环节,规划方案和土地利用机制有效协调的标准体系。结合我国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情况得知,为了保证城乡经济实现一体化发展目标,做好土地管理工作特别重要,对既有的土地管理体系进行大力创新与完善,能够更好的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在实践当中,不同地区的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存在一定差异。

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过程当中,不管哪种模式,在具体的实施环节,需要从以下五方面来体现,分别是民生保障、经济结构优化、空间与布局优化、基础设施配置与环境改善等方面。结合不同的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其最终的实施效果也各不相同,为了保证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得到更好实施,相关人员需要做好评价工作,并将最终的评价结果进行有效整理。例如,在民生保障方面,要结合城乡结合部乡村居民的居住情况与就业情况等一系列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对原有的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进行有效改善。

4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优化和土地利用导向设计要点

4.1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优化

结合当前城乡结合部土地制度的改革特点,包括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实施情况,对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进行大力创新,相关人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优化土地收储模式,结合当前城市经济发展情况,包括城市功能区域的土地利用现状,依据有关规划,采取统一开发模式,将拆迁安置费直接计入到土地开发成本当中,以实物安置为核心,提前建设好安置房,并对原有的土地产权实施变股权方式,更好的保障乡村居民合法权益。

(2)运用村企合作模式,将城乡结合部村集体为主要单位,开放商通过有效的开放,农村居民能够更好的获取土地增值收益,开放商主要负责建设基础公共设施,真正达到缓解财政资金压力的目的。

(3)大力推行自主改造模式,针对乡村当中原有的土地,加大新农村改造力度,不断缩减腾退宅基地,保证道路与基础公共设施建设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不断降低建设成本,保证城乡结合部的土地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4)推行全征全转模式。采取整村拆迁方式,能够保证农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升级改造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4.2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导向设计要点

(1)对既有的集体土地利用制度进行全面创新,大力探索城乡结合部集体建设用地发展趋势,在满足区域发展要求的基础之上,采取集体建设用地入股方式,推动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从农民角度来分析,要全面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动向上级部门汇报。

(2)对城乡结合部土地布局进行有效优化。城乡结合部需要大力推行城乡公共设施服务,并结合上游与下游等关联产业的运转情况,对土地利用布局进行全面由于,保证产业园区更加完善,城市功能更加完善。

(3)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之上,保证各项土地制度得到更好实施,从空间角度进行分析,对城乡土地进行合理规划,构建功能更为完善的土地市场,采取同地同权同价模式。做好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保护农民的合法利益。

(4)完善城乡结合部民生保障体系,针对城乡结合部集体产业用地,综合考虑民生保障问题,妥善解决该问题。为了实现新型城镇发展目标,农民要利用不同渠道,主动参加社会保障体系。

5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在不断推进,使得城乡结合部处在利益与矛盾交织的地带,我国各城市在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实施中,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规划建设模式,本文通过对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及土地利用导向设计进行有效分析,以期能够更好的促进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合理,同时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继春.城乡结合部环境景观规划与建设问题初探[J].现代园艺,2017(02)

[2] 宋凤丽.城乡结合部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研究[J].数字化用户,2013(08)

[3] 周旭东.新型城镇化下城乡结合部的规划探索——以安溪德苑片区控规为例[J].福建建筑,2015(08)

[4] 陈路.城乡结合部规划管理标准探究[J].中国标准化,2017(04)

论文作者:何英超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5

标签:;  ;  ;  ;  ;  ;  ;  ;  

解析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及土地利用导向设计论文_何英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