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背景下学校教育的发展展望论文_吴嘉妍

人工智能背景下学校教育的发展展望论文_吴嘉妍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广东 广州 511400

摘 要:人工智能正以超出人们预想的速度发展。2017年“两会”首次将人工智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人工智能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但从当前教育成果上看,目前研究尚未真正应用于真实教育环节中。因此,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注重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技术开发的同时,也要注重将相关技术成果引入真实的教学与学习过程中去。

关键词:人工智能(AI) 学校教育 发展展望

一、国内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研究现状的分析

人工智能(AI)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和技术,模仿、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实现机器的智能化。此次通过对2007年到2017年间有关人工智能教育的部分论文研究,可得近年来,国内教育技术界对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应用的技术开发研究关注度较高,研究范围也比较广泛,涉及教育教学活动的诸多环节。

同时也看到,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类论文中,有关实践应用类的论文偏少。这说明,我们所研究开发的技术成果尚未真正应用于真实教育环节中,也就难以获得强大的实践数据反馈,这将对我们下一步研究造成一定阻碍。因此,在今后研究过程中,我们在注重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技术开发的同时,也要注重将技术成果引入真实的教学与学习过程中,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二、人工智能背景下学校教育的“不变”

人工智能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是,以人为本依然是学校教育秉承的目标。因此,人工智能带来变化的同时,学校教育也会保留其中持久不变的因素,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是教育本身的不变。无论是通过“学校”还是“学习中心”,或者“社区”等其他载体,人类始终需要教育,人工智能本身的发展、使用始终也离不开教育。既然如此,“教育在”则“学生在”,“学生在”则“教师在”。其次,不变的是教育的本质与真谛。教育是为成人、育人而生的。教育的原则是对学生潜能、才情的发现与成全,使其最大限度发挥出潜能与才情,成为自我实现、文化创新、奉献人类的人。任何人工智能都不能改变这一真谛。

其次是学生成长的需要的不变。教育有一个特点,即被教育者年龄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学习者是具想象力、创造性的。学生的素养与能力不会自动发生,也不能只凭自学养成,学生的成长始终需要“教师”这样的引路人、互动者、对话者、帮助者和陪伴者。这些角色,是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最需要承担的角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最后是教师的不变。科技的进步是不是意味着不再需要教师了?答案并非如此。目前的迹象表明,学校对中学教师的需求量只会小幅减少,但在指导、鼓励、维持秩序并全面关注个体发展等方面,年幼的孩子仍然离不开教师;只不过未来的学习将会变得更快速、更高效,教师们从此可以不用熬夜批改作业,而由电脑代劳,也不再需要为绞尽脑汁写家长报告而烦恼。

三、人工智能背景下学校教育的发展展望

1.学校越来越走向“精准教育”。对于“学校”而言,人工智能时代的学校同样具有生存危机,它未必会“脱胎换骨”为大小不一的“学习中心”。但可以肯定的是,学校这座“孤岛”会在信息技术带来的开放中,与外界的联系愈加紧密。学校空间的利用率、学校时间的弹性化也会大幅度提升。更重要的是,学校的功能和作用将发生重大变化,越来越走向“精准教育”,通过“精准定位”为学生的成长提供“精准服务”。这是人工智能时代学校最根本的变化,学校不再是为未来职业做准备,而是真正为人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而准备。同样是“准备”,人工智能时代学校的准备是“精准准备”,与人才培养和能力提升的“精准特色”有关,这样才可能带来真正的“个性化教育”。

2.学生学习方法、途径的多元化。对学生,主要是学习方法的冲击。现在我们的时间是碎片化的,知识来源也是非常多元的。学生为什么要在课堂里听两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来获得他可以通过各种各样其他方式能够获得的知识?而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学生会使用人工智能去寻找学习资源,也不再拘泥于制度化、固定化的“课堂时间”。

3.课堂教学的“人工智能化”。对于人工智能时代课程与教学而言,各种课程资源和课程定制的丰富性、专业性、深度性,已无须学校和教师过多参与,课程外包或订购逐渐成为主流。课堂教学的“人工智能化”已是大势所趋。例如,除了白板之外,未来的显示屏可能大到覆盖整面墙壁,可以操纵显示几乎任何课堂需要的内容。智能屏幕成为现代黑板,智能课桌成为现代课桌的升级版本,教师可以随时插入并控制屏幕与课桌。这些联网的平板提供了与智能手机相同的在线资源并实现“课堂在场”。

人和机器一起来学习,会帮助人变得更强大。机器不可能取代人的思考,但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得更好。因此,学校应该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改变教学方式,深化课堂,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使教育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魏斌 陈寒 张妍 黄素蓉 人工情感原理及其应用[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1),1-2。

[2]徐鹏 王以宁 国内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研究现状与反思[J].现代远距离教育特约栏目,2009,5,(125),04-05。

[3]潘苇杭 潘新和 明日教育如何面对人工智能的挑战[J].焦点智析,50。

[4]安东尼·塞尔登 教育引进人工智能教师的存在依旧重要[J].文汇报。

论文作者:吴嘉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4月总第26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9

标签:;  ;  ;  ;  ;  ;  ;  ;  

人工智能背景下学校教育的发展展望论文_吴嘉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