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天使的启示--论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创新教育_音乐论文

归纳天使的启示--论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创新教育_音乐论文

诱导天使的灵感——谈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创造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诱导论文,灵感论文,幼儿园论文,天使论文,活动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许多孩子会在各种场合自发地且旁若无人的陶醉于充满乐趣的想象创造活动之中。例:成人的聚会中,被忽视的孩子自编自舞,乐此不疲;角色游戏表演时的自导自演、自娱自乐;独自专心于某项游戏时的无意识哼唱宛转动人……这偶发的创造火花是十分珍奇可贵的。如果得到保留并发扬,则有可能造成“燎原之势”,对幼儿今后在音乐活动中的创造力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幼儿园教师作为幼儿音乐活动的启蒙者之一,更应重视因势利导,启发想象,引导创造。我们把这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称为“诱导天使的灵感”。

一、营建创造的氛围

“灵感”是偶发的,要使“灵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则须诱导。一个轻松、活泼、富有启迪性的氛围,可引导幼儿的想象,产生创造的欲望。在幼儿园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教师是营建这种氛围的关键。弗里德·海纳曾指出:倘若把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创造性的教师。因此,音乐活动中的创造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须具有创造性的教育机制及民主的态度。创造型的老师喜欢使用更为灵活、更有试验性和创造性的方法,在活动中能引导孩子由此及彼、由点至面地思考问题,鼓励孩子与众不同的探索活动,从而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另外创造型老师的言传身教独具人格魅力,激励着幼儿,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教师在引导孩子进行创造活动时须有民主的态度,应以商量的口吻和讨论的方式指导孩子的活动,使幼儿的思维处于轻松、活跃的状态,从而提高他们探索创新的可能性。

教师作为落实教育目标的执行者和实践者,要使创造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教育观念必须牢牢正确把握。在对教师的要求上,我们不妨借用托兰斯教授的五条做法:

1.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2.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3.向孩子证明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4.提供大量学习机会;5.评价孩子与前因后果联系起来。

二、激发创造的激情

在音乐活动中,虽然儿童的想象力丰富,但经验的贫乏、表象的不丰富、技能操作的不够成熟,使创造的总体水平显得稚拙、简单,并常常会出现思维定势。因此,我们除了给幼儿一个良好的精神氛围,还需使用一定手段拓宽孩子们的思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以语言描绘、幻灯、录像等方法来设置情境,尽量使幼儿身临其境。让幼儿在情境中形象体会音乐伸长的感觉、断顿的意义,从而再进行想象、加工,创造出各种体态语言。教师的语言描述是优美的,录像是生动的,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受感染、受启发,把自己当作小树、小精灵融入活动中,想象的翅膀张开了,大大激发了创造的热情。

值得注意的是:在音乐活动中,教师须尽可能多地对幼儿放手,多给一些自由,特别是音乐活动中选择的自由。如: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材料、活动时间、活动伙伴等,不过多地包办限制,以免影响活动的质量,损伤创造的萌芽。

三、培养创造的品质

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创造的基础。如果我们注意帮助幼儿塑造学会类比、专心志致、追根求源、独特探索、善于发现问题等创造品质,那么这些品质不但能培养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创造能力,对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乃至一生的影响都是深远的。

1.学会类比:类比是创造的重要因素,许多创造都是类比的产物。在音乐活动中学习类比是经常进行的活动,如播放速度快慢差别很大的两段音乐让幼儿去类比。经常进行类比练习的幼儿会用语言或体态进行联想。把慢的音乐类比成:“妈妈的摇蓝”、“妈妈在哄宝宝睡觉”、“白云在天上飘”、“风儿在轻轻唱歌”等等或各种缓慢、抒情的体态语言;而把快的音乐类比成“军队在行走”、“小动物在跳舞”、“下大雨了”或各种韵律强、动作幅度大而较快的体态语言。幼儿在音乐的类比游戏中形成类比意识,由被动类比向主动类比发展。

2.追根求源:在音乐活动中,要养成幼儿善于寻找事物的各种原因,发现事物关系的习惯,激发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保持在音乐活动中的新鲜感及旺盛探索欲望。如打击乐教学中,教师引导幼儿探索怎样为不同风格的乐曲配以不同的打击乐器。可让幼儿自由地玩,引导幼儿在玩中发现每件打击乐器发出的声音各有特色:有轻有重、有响亮有暗哑、有强烈有柔和等。这样幼儿在探索中自己去寻找为不同乐曲配器的原因,为幼儿自己配器进行创作打下基础。

3.独特探索:创造的本质即与众不同,因此教师要培养幼儿独特的探索能力。在音乐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幼儿用与他人不同的方式游戏、描述、和创造体态动作,肯定及赞扬幼儿独特的设想。例:音乐欣赏《小鸭看花》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开出各种形态的花,表扬有创新的幼儿。音乐活动中的歌词、节奏、曲调的创编等活动都能培养幼儿独特探索的能力。

4.幽默感:富有幽默感是创造力发展的良好条件,凯斯特曾把幽默、科学、艺术归为创造思维的三个基础。在音乐活动中,有许多作品本身是一种幽默氛围的渲染,例“幽默曲”、“颠倒歌”、“幽默音乐小品”等。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引导幼儿善于发现周围滑稽、可笑、不合逻辑的现象。幽默感是高兴一瞬间的果实,是友好气氛的结晶,是创造性自由的馈赠,它使孩子消除紧张、思想活跃、性格开朗。

5.发现问题:这一品质与观察力和判断力密切相关,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是创造的前提条件。在音乐活动中要培养幼儿善于发现问题并敢于质疑的品质,如节奏教学中的找错误游戏等。

创造品质的形成非一夕之功,需教师长期坚持不断的引导和开发。

四、提高创造的能力

培养创造品质,营造创造氛围都是为创造能力的发展奠基的,在音乐活动中如何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呢?

1.丰富教育内容。丰富的教育内容,能帮助幼儿积累多种经验,为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再创造积累丰富的表象及“原型”。在为幼儿提供丰富教育内容的同时还须采纳多种形式,使幼儿对音乐活动的短暂好奇发展成为持久的兴趣。有时一个内容就可用多种形式教学,使幼儿广开思路。如注重韵律活动,可使幼儿对于动作与乐曲的匹配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在为新乐曲创编动作时就游刃有余了。幼儿的经验多了,几种经验会互相碰撞,渗透交融,使创造意向更多。

2.采纳生活经验。多采纳与幼儿生活经验贴近的音乐作品,可促进幼儿再造想象。如音乐律动“过新年”,音乐的主题与幼儿的生活原型十分贴切,教师的提示语言也是幼儿生活中所经历的。在创编韵律动作时,幼儿自然以放鞭炮,敲锣打鼓为原型进行再造想象。与幼儿生活经验贴近的音乐作品及用生活经验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可使幼儿充分调动头脑中原有的记忆表象,再组织加工创造出新的形象。

3.体验成功快乐。要在活动中鼓励每个幼儿进行自由创造,教师应给予每个孩子同等的机会,进行大胆创造。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让每个孩子得到创造过程中的鼓励,增强自信,为幼儿进行创造活动奠定情感基础。

每个幼儿生来具有巨大的创造潜能,如何才能最好地挖掘这种潜能是当今教育关注的问题。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能充分调动孩子的激情,启动联想,发展想象,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有着独特的效果,是实现创造教育的有效途径。

标签:;  ;  ;  ;  ;  ;  

归纳天使的启示--论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创新教育_音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