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图书馆社会观念的能动性_能动性论文

论图书馆社会观念的能动性_能动性论文

论图书馆社会理念的能动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能动性论文,理念论文,图书馆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社会理念能动性的含义

所谓社会理念,就是社会发展的某个阶段,大多数人对某事物在理性认识方面所形成的共同的社会观念和评价标准。社会理念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属于人类认识论范畴的理性认识观念,它来源于社会实践,是通过社会实践和感性认识的多次反复而形成的。它一旦形成,反过来对人们的社会实践和思维方式具有指导和令势作用,并产生强大的推动力和约束力,形成能动的社会理念力量,深深地映印在社会民众的心理之中,构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长期的、深沉的精神能动力。

二、图书馆社会理念的形成条件及其能动性发挥的社会环境

1.图书馆社会理念的形成是在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图书馆这一社会存在,在大多数人的头脑中只是一种感性认识。随着社会对图书馆需求的增强,图书馆交流的不断扩大,人们对图书馆的认识经过多次反复,图书馆意识加强,形成大多数人对图书馆在理性认识方面的社会观念和评价标准,即图书馆社会理念。纵观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可说明这一过程:图书馆社会理念的形成与社会对图书情报信息的需求的强弱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例如:公元前3 世纪的古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是世界最大的古代图书馆。它是埃及国王为了收藏全世界所有的书籍而建造的;二千年前的汉武帝为了独尊儒术而广集图书,并指派专人负责在宫内修建了藏书楼。此类图书馆显然是古代社会上层人物为收藏书籍及帝王个人的需求而建立的,而温饱尚未解决的广大民众是无从顾及的,更谈不上使用图书馆。到17世纪,资本主义在西方发展起来。工业革命后,新生资产阶级对文献信息的普遍需求以及广大工人对知识的需求,促进了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由重藏改为藏收并重,于是产生了公共图书馆。人民大众通过对图书馆的利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社会的图书馆意识普遍增强,并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到新阶段。至当代,产生了图书情报、计算机、电讯技术三位一体的现代图书馆,这期间经过了人们对图书馆认识和社会实践的多次反复,即从图书馆的创建到发展,使广大民众产生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进而形成对图书馆的理性认识的社会观念和评价标准,即图书馆社会理念,图书馆社会理念具有强大的能动性,推动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当然,图书馆社会理念,不是人们在一个认识过程中就形成的,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以及整个人类的图书馆社会理念,每个时期的情况又有不同,但总的趋势是伴随社会的向前发展,人们的图书馆社会理念也由弱趋强,形成一种推动图书馆事业不断发展的社会舆论与精神力量。

2.图书馆社会理念能动性的发挥需要有一定的社会环境。一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情报信息的需求,17世纪资产阶级工业革命时期,工业经济对情报信息和知识的需求,强化了图书馆社会理念,促进了图书馆的发展。美国的图书馆事业发展迅速,究其原因,也在于美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图书馆社会理念能动性起了巨大的作用。在美国这样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人们对文献信息的需求意识驱动了图书馆事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在图书馆得到知识,受到教育,成为具有高素质的劳动者,并且得到其生产、经营所需的有价值的情报信息,提高了生产经营的效益,图书馆的受益者看到图书馆的作用,把部分资金投入到图书馆事业上,推动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所以美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经济发展处在良性循环中。

二是社会文化的发展和人口素质的提高。社会文化的发展促使人口素质提高,人口素质的提高是社会文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而科学文化素质是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图书馆作为社会成员实现终身教育的场所,在提高社会成员的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人口素质的提高是相互促进的,社会成员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了,对图书馆的认识和利用就会提高,随之产生并增强图书馆意识,进而形成图书馆社会理念,社会公众利用图书馆的意识和能力就会大大提高,人们就会自觉地利用图书馆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由于社会理念具有能动性,反过来会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三是国家和政府对图书馆事业的支持和帮助。图书馆事业是公益性事业,属于社会基础性设施,国家和政府必须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众所周知的美国国会图书馆、英国不列颠博物馆,都是在该国政府的一手支持下创建发展起来的,如果没有国家和政府的投资和管理,这两个图书馆的命运是不堪设想的。与此同时,也只有在国家和政府的支持下,也才能较快地营造图书馆社会理念的舆论和氛围,反过来推动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

四是图书馆界自身的不断努力。

三、图书馆社会理念能动性的拓展与图书馆人能动性的发挥

目前,世界上正掀起一场信息技术革命,以微电子、计算机、软件、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收集、处理、加工、传输技术的发展,以极快的速度席卷全球,信息已成为与物质、能源并重的资源。面对信息技术革命巨浪的冲击,面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图书馆应该不失时机地加强建设,把图书馆建成集文献、情报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传输为一体的现代化信息机构。但只此是不够的,还必须增强全社会的图书馆意识,提高图书馆社会理念,才能使图书馆的文献、情报信息得以利用,产生社会效益,从而使图书馆社会理念的能动性得到发挥。图书馆社会理念程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书馆工作开展得好坏和作用发挥的大小及社会效益的高低。图书馆工作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使公众得到实惠,公众就会较快地对图书馆的社会功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形成图书馆社会理念。

1.图书馆社会理念能动性的拓展,需发挥图书馆人的主观能动性。图书馆人即图书馆全体从业人员,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如下工作:第一,公关。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在运行中,为使自己与公众相互了解、相互合作而进行的传播活动和采取的行为规范。图书馆是一种集知识、教育、科研为一体的文化机构,有必要搞好公共关系活动,以求得公众的了解,改变公众对图书馆“只是看书看报,文化娱乐场所”的认识。第二,宣传。图书馆人要积极主动地宣传自己,邀请新闻媒体对活动进行报道,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同时,图书馆还应抽出部分人力,经常到购物、旅游等公众聚集的场所摆摊设点或流动服务,散发有关图书馆服务项目的文字宣传材料,使公众能随时利用图书馆,提高公众的图书馆社会理念。第三,搞好图书馆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网络作用。在我国,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大多是科技人员和大中专学生等文化人,而绝大多数社会成员还不是十分了解图书馆,更不懂得或想不到利用图书馆。比如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农民占我国人口的80%,他们的图书馆社会理念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社会理念能动性的发挥。所以,图书馆的建设,除国家、省级图书馆外,发展县、乡、村的图书馆(室)尤为重要,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科学种田、科学养殖,农民需要文化知识和市场信息,在实行信息扶贫的今天,把图书馆办到他们身边,从上到下形成网络,真正实现图书馆文献资源社会共享,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形成和提高图书馆社会理念,使其能动性得以发挥。

2.图书馆社会理念能动性的拓展,需发挥党政机关的主导作用。作为整个社会和图书馆的领导部门——各级党政机关,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图书馆社会理念的形成及其能动性发挥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归纳起来,国家党政机关应做如下工作:第一,建立保障机制。包括政策和资金两个方面。第二,建立协调机制,图书馆的各级行政主管部门,有责任协调好图书馆的内、外部关系,包括图书馆与政府之间、各级各类图书馆之间以及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第三,制定图书馆法,对图书馆的性质、职能、任务、地位做出明确规定,对图书馆及读者的权利义务、资金来源及使用、工作人员、馆舍、文献资源建设等做出规定。从法律上保证提高图书馆的地位。使图书馆得到全社会的重视。第四,对全社会进行图书馆使用方法的教育。在全社会开展成人教育和在校教育,在校教育要从小学开始,使每个公民了解、懂得使用图书馆,在实现社会消除文盲的同时,消除“图书馆盲”。第五,加强学术交流。各级各类图书馆主管部门,应定期召开图书馆学术研讨会,研讨会要以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为目标。

四、图书馆社会理念发展和未来趋势

前文已指出,图书馆社会理念是大多数人对图书馆在理性认识方面所形成的社会观念和评价标准。这个“大多数人”包括国家政府、社会公众和图书馆人。只要这三个方面的人的图书馆社会理念达成共识,其能动性就会促进和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使图书馆事业在市场经济和信息革命的大潮中取得主动地位,立于不败之地。图书馆社会理念能动性发展的未来趋势,预计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图书馆的法律、政策意识,加强政策的导向作用。国家即将制定和颁布《图书馆法》以及相关政策,一方面,通过法律和政策的制定,提高党政机关及领导人对图书馆事业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以立法的形式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经济优惠政策,例如,申请对捐助图书馆的单位或个人实行减免税收或税前列支,以鼓励社会赞助图书馆事业的积极性,以法律来保证和创造有利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环境;再一方面,由于政策和法律的规定,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强化了全社会的图书馆社会理念。

2.图书馆的社会化、国际化。国家要鼓励集体、企业、个人和社会兴办或资助图书馆。如前所述,人们在图书馆受到教育,获得知识,成为具有高素质的劳动者并且得到其生产经营的有价值的情报信息,提高了生产经营效益,图书馆的受益者看到了图书馆这些作用,会把部分资金投入到图书馆事业中,形成社会办图书馆。这样,全社会的图书馆社会理念将大大增强,其能动性将得到更大程度地发挥。

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以国际互联网Internet为代表和发展趋势的信息网络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国已于1994年4 月实现了与Internet的连接,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络CERNET示范工程于1996年11月立项实施,计划在本世纪连接全国大部分高等学校,从而为我国教育、科技界提供一个全新的计算机网络环境。CERNET作为Internet在中国的一个节点,将为我国信息用户利用世界范围内的信息资源提供很大方便。在这种形势下,建设以国家级的图书馆、文献信息情报中心和高校图书情报部门为网络中心的,以省级公共图书馆、科研院所、省级高校图书馆为节点的,以中心城市和县级图书馆为网点的,广大基层图书馆、信息中心为网员的图书馆网络,并与国际网络接轨。使我国的图书馆成为跨国图书馆,使全国乃至全球的读者都能方便快捷地查询和检索优质高效的信息。

3.图书馆将向集成化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使各种信息系统出现集成化的趋势,与文献信息情报部门等联合组建成图书馆网络,发挥或克服在人员、设备、资金诸方面的优势或不足。作为信息源的图书馆,在加强馆藏的基础上,加强数据库的建设和信息产品的生产,包括书目型数据库和索引型、文摘型、事实型、全文本型数据库,使图书馆成为多媒体信息的提供者,成为全球信息网的有效节点。这样将会大大提高图书馆服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取得将会大大增强全社会的图书馆社会理念,其能动性反过来会对图书馆事业产生强大推动力,图书馆将因受到社会的重视而得到发展。

标签:;  ;  ;  

论图书馆社会观念的能动性_能动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