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雇员的家庭问题_王勇论文

外籍雇员的家庭问题_王勇论文

外派员工的家庭难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难题论文,员工论文,家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外派不能承受之痛

32岁的李蕾最近正忙着清点行装。在和丈夫分居达一年半之久后,她终于下定决心结束婚后的独居生活。

做出这个决定并不容易。因为李蕾和丈夫之间,横跨的是北京到温得和克 (纳米比亚首都)之间上万里的“银河”。

在此之前,李蕾有着中央电视台的体面工作、稳定的收入,以及自己亲自挑选并亲手装扮的房子和汽车。但现在,安顿父母的生活、向同学朋友们告别、出租房子、卖车、收拾杂物等构成了她生活中的主要内容。而因为急于把房子出租出去,她被迫提早搬出,蜗居在小旅馆里已经一个多月。

“最痛苦的并不是这些。”李蕾说,“其实直到今天,我都在犹豫我到底该不该走。”

丈夫被外派时,李蕾和丈夫刚刚结婚一年多。在分别的一年半时间里,他们和如今很多分离的夫妻一样,通过电子邮件和网上聊天交流聊解相思之苦。如今相见终于指日可待,但放弃10年打拼的事业,却在很大程度上冲淡了期盼的喜悦。

“递交辞职信不是那么容易的。”李蕾说。尽管丈夫所在公司提供的福利优厚,不必为金钱烦恼,但对异地文化的不了解、语言不通等等都加重了李蕾的心理负担。“对未来的生活,我完全没有信心”。

事实上,随着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加深以及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重视,跨国外派越来越常见。而在国内,许多企业也在经历了初期创业阶段之后,进入全国化发展阶段,国内之间的短期外派也成为“流行”。这意味着,和李蕾同样处境的人越来越多。其中有些人的情况或许比她更糟糕。感受难题的不仅是外派员工的家属,被外派者本人的烦恼并不比家属少。

根据美国GMAC全球迁移服务有限公司(GMAC Global Relocation Services)的数据显示:提前离开外派地的随行配偶数量正日益增多,2005年外派任务中有7%未能圆满完成,主要原因是配偶的不满。更令人吃惊的是,专家表示:相对于其它婚姻,外派婚姻破裂的可能性更高。

正像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发觉的那样:外派员工之前,其家庭问题成为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

无奈的外派男人

“虽然多数企业的觉悟提高了,但很多时候仍然无法处理两难。”王勇,一家国内著名企业的营销副总说。

即使事情已经过去5年,王勇每每回忆还能感受到那种鲜活的、绝望的痛感。起因便是外派。

那年王勇所在的公司刚刚开拓上海市场,作为营销干将的他被指派进驻上海。以前经常被派来派去,“对我来说,这并不是个新鲜话题。”王勇说。但“新鲜”的是,那时他已经结婚8年,极其强烈地盼望做爸爸。夫妇俩人为此已经努力了多年,随时处于“临战”状态。

选择两个人同时移居上海显然是不明智的。因为营销的冲杀感,以及外派的短期性质。最终,妻子留下,王勇只身去了上海。他惟一能选择的是:在忙碌的工作中,尽量抽出空隙回北京探望。

一年之后,儿子降生。“只能说,太幸运了!”王勇说。

儿子就是在王勇被外派期间省亲时孕育的。但对他来说,这更多属于意外。事实上,在决定接受外派任务那一刹那,王勇几乎是冒了不要孩子的风险。对一对强烈期盼做父母的夫妻来说,堪称残忍。

对大多数已婚男人来说,被外派绝不是旁观者想像中的那样,能够呼朋唤友,寻找自由,重新回到单身汉时的美好时光。在干扰了妻子原本正常的生活之后,多数外派男人,也同时遭受着反作用力。

比如张然,一家国内大型企业的总裁助理。

在过去的一年里,张然被外派“害得挺惨”。张然的妻子小许原本是他的同事。或许是借了妻子的“帮夫运”,婚后张然连连升职,成为小许的领导。同在一个部门,难免引来闲言碎语。无奈,在一次裁员中,张然只好把小许裁掉了。小许很大度,虽然有点小牢骚,还是重新找了工作安顿下来。但不久,张然得到了公司战略调整,他将被外派的消息。难办的是,因为属于公司机密,不允许他提前让小许做心理准备。

“直到那天公司开了大会,公布这个消息。会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马上给我太太打电话,告诉她我要去北京工作一年。”张然说。

小许很错愕,但再次显示出大度。她辞掉了工作,选择了和丈夫同行。尽管只有一年,小许还是不愿意做全职太太,重新找了工作。但9个月后,公司突然宣布:又把张然调回总部。小许再次辞职,再次重新找工作。

“现在我太太已经不理我了,天天和我打冷战。”张然无奈地说,“但我也没办法,公司员工平均28岁,轮岗、外派都是常有的事,大家都很习惯了。”

根据美国GMAC全球迁移服务有限公司的调查:外派员工中有81%会携带家眷,而这些家眷中有60%都有他们希望继续从事的重要事业。数据尽管针对的是跨国外派,但国内的外派显然也呈现同样的趋势。但如果认为只要家属甘于放弃工作就万事大吉,那绝对是百分之百的错误。

因为,不得不承认,似乎有些女人天生就不适合做家庭主妇。对于不得不跟随丈夫前往外地的女性来说,陌生的环境、失去原有的生活规律已经是一种压力。再失去工作和社交圈,会感到更加空虚。

可以想见,当丈夫下班后,空虚而烦恼的妻子要展现温柔的笑容多么艰难。更多时候,空虚会引发怒火,而充当替罪羊的,多半是那些无奈的丈夫们。

犹豫的外派家属

如果说,被外派者本人尚且以无奈换来了事业的发展,那对于外派者家属来说,多数时候则是完全的牺牲。

来自台湾的蔼云就常常陷入在这种矛盾中。她的丈夫是位建筑设计师,真正的国际化工作者。自从嫁给他那一天起,蔼云便不得不适应这种全球化生活。

“的确,最初很开心。”蔼云说,“能感受到各个国家的不同文化和风土人情。”每次跟随丈夫到一个新的国家;最初的时光多数充满着新鲜感。尽管要不断搬家,但公司每次都会解决房子的问题,丈夫的薪水也很高,没有金钱方面的压力。

没有像很多外派太太那样在无聊的生活中埋没,闲来无事的蔼云慢慢地发掘出自己的特长——做菜。

“我对买菜非常重视,每次都会为特殊的材料专程打车到专门的商场去买。”蔼云说。各种原料的搭配,火候的控制,蔼云都会慢慢琢磨,不断推陈出新。因为蔼云的手艺相当了得,丈夫是从来不肯在外面吃饭的。丈夫每次宴请朋友,也都在家里进行。

但事实上,蔼云在婚前是个相当独立的女孩。曾经在韩国开过特色鲜明的服装店,而且还在短期内发展到数家连锁。婚后充当家庭主妇久了,她也不免落寞。终于有一天,蔼云忍不住在北京又开了家店,却遭到丈夫的极力反对。

“有了自己的事情,当然不可能那么全心地照顾家里。”蔼云说,“因为和丈夫最近一直闹矛盾,其实我心里非常痛苦。”

因为外派员工常常是工作极其紧张的一群,随行家属往往会感受到被忽视。失去工作更令人悲伤。严重点说,她们面对的是孤独、个性的丧失甚至自尊的磨灭。但当丈夫冲锋陷阵,倍感压力和疲惫的时候,很难有人做到去关注这些为自己做出了牺牲的妻子。

当然,更多的时候,解决这样的问题要靠个人的自我调节。

让外派经历变成一次美好的旅行

如果外派员工和家属能更主动、更积极地面对外派,这次经历同样可以成为一种享受。

和许多痛苦的外派员工家属不同,从德国总部被派往中国的詹姆斯太太,就将外派变成了享受。

“我身边的许多朋友,都在忙于自己的新事业,有的在学习中文、学习中国文化,有的在院校里担任外籍教师或者翻译类工作,还有的太太热心于公益事业,或者干脆做起了快乐的家庭主妇。如果是有事业心的女人,即使是当了家庭主妇,也是要做最出色的那一个,这并不会致使她们的事业心无处发挥”。

从事贸易工作的詹姆斯太太有一个“壮举”:“我把在德国贸易公司的业务,开展到了中国。虽然公司开始并不同意,因为他们对中国一无所知,也从未有过这个想法。但是,他们最终支持了我的创意。可能看起来这是很不可思议的事,但是只要你能想得到,会有很多好的解决办法。关键是要学会寻找到自己的快乐”。

多数情况下,外派代表着企业对员工的认可和期望。甚至,将分部员工短期派往总部,在很多公司看来都是一种褒奖。得到企业赏识与重用的外派员工以及家属们,何不把这样的外派当作美好的旅行?

有着外派经历的人士都有自己的经验,不妨与大家分享一二。

经验一:不是不可以讲条件

面对公司的外派,也不是完全不可以讲条件的。

“最初企业给我定的外派时间是两年,可以带家属。但是当时小孩儿才只有3岁,而太太又暂时不可能放弃工作。所以,我坦诚地将自己的苦衷和企业说明,希望可以将时间缩短为一年,哪怕一年半。当时,我的想法是,如果公司同意,我义不容辞;但如果不同意,希望他们可以物色更适合的人。”有过外派经历的王先生说。结果,经过几次与公司的“谈判”,王先生最终接受了外派任务。

当然,这种情况也视企业而定,对于重视人文关怀的企业也许可行,而有些情况下也许不能更改,但起码可以得到理解和更为优厚的补偿。因此,有想法就一定让企业知道,虽然并不一定能达成愿望,但不沟通就根本没有遂愿的可能。

经验二:先给自己一个理由

人生永远处在抉择中。选择之前必须先说服自己。不管自己是否接受外派任务,或者无奈必须接受,都要给自己找一个坚持决定的理由,并且永远不要对这个决定后悔。

无论是“为了丰厚的薪酬,让家庭有更好的生活”,还是“为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还是为了“不辱使命,不辜负企业的信任”,只要你自己觉得值得,足矣。

同时,外派人员的家属也同样要给自己这样一个理由,无论是选择了暂时的分离,还是选择暂时放弃事业(当然也不乏兼得的可能),甚至你的理由可以是:重新找到一次恋爱和思念的感觉。

经验三:别被“经验”打倒

在员工外派前,很多企业都会给员工进行各种适应性训练。于是,你一定会听到或者在网络上看到许多相关的资料,“因为家庭因素导致不成功的几率”或者“因为外派导致家庭破裂”的数据,总会让人心有余悸。对未来的不确定,可能会把这种心理负担呈倍数级地放大。

有着几年外派经历的方先生的经验是:“不要过于担心和害怕,包括你对家庭的信心和对未来的预测。反而是外派的经历,会让家庭变得更为团结,这是我个人的感觉。”

“谁又不是在不断地取舍中,寻求心灵的平衡呢?其实,有时给自己负面心理暗示多了,就难免会形成阴影。”方先生说。

经验四:小小“假公济私”一下

事实上,如果冷静下来思考,趁外派期间,自己包括自己的另一半还可以完成不少私事。比如:年轻的妻子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安心享受一下做全职太太的悠闲,生个宝宝,在学业上进一步进修,或者干脆把业余爱好专业化(比如:可以摄影、美食、参加公益活动)。夫妇二人可以趁机彻底改换一下老套的生活方式,在新的城市给自己营造新的居室,甚至塑造新的形象。如果是跨国外派,趁此机会,好好学习并运用一种新的语言,也是国内的人所羡慕和期盼的。还有不少人利用在外地的时间,写写异地见闻,这可是不少媒体热烈欢迎的稿源。

经验五:享受守望的距离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对于一个生命力旺盛的人来说,爱和孤独都是享受。”于是,当你可以把爱和孤独当作享受来品味时,遥远的相思就会是恬淡的浪漫,就像最美的诗句往往出自于别离的日子。

丁兰是位“留守”太太,虽然电话、网络可以随时和爱人近在咫尺,然而她还是喜欢在每天临睡前,用漂亮的日记本记录心情思绪,记录孩子的成长点滴,这已然成为了一种习惯。“这一定是他收到的独一无二的礼物”。

近来,丁兰报了一个和孩子同时上课的成人舞蹈课程,同时她也准备考研,并且打算重新装饰一下家居,“我希望给他制造一个又一个惊喜……”

总之,利用既定生活被迫终止的机会,重新规划一下新生活,你会发现:世界还是一如既往地美好,甚至,更美好。

凯洛格《2007企业大学研究白皮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优秀的企业离不开优秀人才,卓越的企业不仅可以从外部吸引优秀人才,而且具备完善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能够从内部培养人才。在这一背景下,企业大学的建设被很多企业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据此,北京凯洛格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KeyLogic)于2007年5月18日在京举办了“凯洛格《2007企业大学研究白皮书》发布会”。

《2007年度企业大学研究白皮书》是凯洛格管理咨询公司企业大学咨询中心 (EUCC)历时4个月,基于对国内外100多家企业大学的研究和为国内企业创建企业大学的咨询经验的基础上编写出来的,对国内企业大学现状进行定性及定量的分析,并就企业大学创建和发展中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展示了企业大学最佳实践。这些数据极大地调动了现场的气氛,多家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分别针对行业趋势和数据内容等进行了详细的提问,并得到了专家的耐心解答。

标签:;  

外籍雇员的家庭问题_王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