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四平市中心医院 136000
【摘 要】目的:对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进行研究,探讨合理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在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就诊的急性脑血栓患者中抽取70例进行对比研究,其中30例采取早期干预护理方法,为实验组,另外4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研究,为对照组。对患者后期恢复效果进行统计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恢复效果。P<0.05,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用于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护理工作中,具有显著效果,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对我院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
随着近些年急性脑血栓的发生率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人提高了对脑血栓病情的关注度。脑血栓形成多在较为安静的环境或是睡眠过程中发病,部分患者会出现短暂性的脑缺血症状,或是出现肢体麻木无力等情况,导致其口眼歪斜,言语不清。早期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早期护理的过程中,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方法进行应用,能够有效降低急性脑血栓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本院主要将我院的急性脑血栓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接收的脑血栓患者中的70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其中共有男性56人,女性14人,年龄在43岁——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岁。将他们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无精神病史,意识清醒。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下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基本为对患者的呼吸,体温和血压等进行动态监测。对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的工作内容如下:
心理护理:针对急性脑血栓患者来说,患者病情大多较为严重,病发突然,极易造成患者情绪不安和恐惧心理,对治疗过程和治疗效果造成影响。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展开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对患者的情绪变化进行及时监控,多为患者讲述一些成功的护理案例,促进患者的配合度,提高护理效率[1]。
肢体功能活动:受到患者脑血栓病情影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血液进行通畅,防止患者出现肢体功能退化情况,并及时叮嘱患者,保证患者能够适当进行关节活动和健肢运行。
肢体摆放: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需要将患者的肢体置于良肢位,并对患者进行适时的更换,使其与平卧,左卧和右卧等方式进行结合休息,从而防止患者因为行动不变,长时间以一个姿势休息,导致压疮的出现,或是出现关节变形等情况。
饮食干预:在突发脑血栓患者中,有一部分患者会在发病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5]。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提供一些糊状食物,并对患者进行精神鼓励,促进患者主动进食,同时注意叮嘱患者小口慢咽。
语言认知能力的锻炼:就突发脑血栓患者来说,患者除了身体不能进行自主控制外,相应的语言能力也出现一定的失控现象,需要护理人员对其进行锻炼。根据语言训练标准对患者进行锻炼,要先利用声音对患者的听力进行刺激,然后向患者示范口型,对患者不正确的发音进行纠正。在患者的口语能力被基本恢复之后,护理人员还要鼓励患者多与他人进行交流等[3]。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恢复情况进行比较,以能够开展日常活动和身体机能恢复情况为基准,两项恢复情况都相对较好的为恢复效果较好,如果只能进行日常生活,对应的身体机能恢复欠缺者,或是身体机能恢复,却难以正常生活的为一般,而两项指标都没有恢复的为护理无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全部数据由SPSS19.0.4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4]。
2结果
观察组中的护理有效率达到了97%,有4人护理效果一般,25人恢复效果较好。对照组中无效果12人,16人一般,12人较好,恢复有效率达到了70%。因此,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方法。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一。
表一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恢复情况比较(%)
3结论
突发性脑血栓,也被叫做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它是一种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动脉血管是为脑部系统正常运提供血液支持的主要功能渠道。脑血栓的形成,是其血管壁出现病理性变化而造成的,导致血管内血流速度降低,改变血液成分,并导致血液粘稠性增加,促进血栓的形成,出现血管闭塞的表现症状,进而对人体的语言和动作功能等造成影响。在对急性脑血栓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将早期康复护理方法进行应用,能够促进患者意识恢复,提高语言和肢体功能[6]。
通过本院的实验研究可以看出,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方法对突发脑血栓患者进行护理,其对应的肢体功能和语言能力恢复情况较好,护理恢复有效率达到了97.00%,这与常规护理方法下患者恢复率70.00%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并且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突发脑血栓患者的护理应用过程中,效果明显,有助于恢复患者的身体机能,促进患者进行正常生活,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姚仙桃. 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12,9(06):56-57.
[2]孙春华. 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5):658-660.
[3]葛莉.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栓患者的效果影响分析[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21):222.
[4]范秋诊. 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1):243-244.
[5]朱珍珍. 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探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08):105-106.
论文作者:周微微,王国英,陈昕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7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患者论文; 脑血栓论文; 效果论文; 方法论文; 肢体论文; 统计学论文; 较好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7月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