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提高林业经营质量的策略研究论文_朱凤杰

新常态下提高林业经营质量的策略研究论文_朱凤杰

拜泉县富强镇人民政府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164700

摘要:林业资源是我国非常宝贵的自然资源,我国对林业资源保护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对我国林业经营以及生态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很多问题,在这些问题因素限制下我国林业经营陷入困境,致使林业生态发展停滞不前。基于此,必须要对这些不良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积极找寻有效措施进行改善,促进我国林业经营发展与生态建设,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奠定基础。

关键词:新常态;林业经营;质量

引言:

林业经营是现代林业建设的核心,是构建优质高效森林生态系统,建设美丽中国战略的重要保障。基于我国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的新常态要求,提升林业经营质量是我国林业深化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本文立足于我国林业的经营现状,分析提高林业经营质量的具体对策。

一、新常态提高林业经营质量所面临的困境

长期以来我国林业资源质量不高、效益低下等是我国林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例如我国乔木林的年增长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84%。因此提高林业经营质量是我国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林业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自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针对林业经营问题提出了诸多措施,但是我国林业经营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林业产业化规模低、科技含量不足。随着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林业产业化规模低、科技含量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我国林业资源缺乏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例如我国林业资源的市场价值仍然以传统的林业砍伐销售为主,而没有深加工林业资源,导致衍生价值比较低。另一方面林业经营科技应用能力不足。根据调查我国林业种植仍然采取粗放的模式,缺少对科学技术的应用,导致林业资源的市场价值比较低。这与我国林业管理部门的科技推广力度不足等因素息息相关。

(二)新型经营主体匮乏,专业人才队伍素质有待提升。实现林业经营质量提升的关键是人才,目前我国新型经营主体比较缺乏:一方面虽然我国提出要建立多元化的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但是基于传统理念、产权划分不清等问题,我国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建设比较滞后,尤其是缺乏具有龙头示范效应的林业企业。另一方面我国林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素质难以满足新常态林业经营新形势的发展。例如我国职业林业经理人制度建设不完善,专业管理人才数量不足等问题突出。

(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林业经营条件差。提高林业经营质量需要建设配套的基础设施,目前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成为制约林业经营质量的关键:一是我国林业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导致我国各种大型设备、工具等无法投入到新型林业生产经营中。二是我国林业防火防虫设施建设比较落后。防火防虫是林业经营管理的重点,但是我国林业在防火防虫基础建设上存在严重的不足,例如部分林场连基本的防火设施都没有。三是森林采伐利用不合理,忽视了林业资源的可循环利用因素。例如在林业砍伐过程中往往以当前市场需求为主,而忽视了林业未来经营的需求【1】。

二、新常态下提高林业经营质量的策略

(一)深化林业管理改革,强化政府引导与管理

提高林业经营质量必须要依赖完善的林业产权制度,因此首先我国要建立林业经营规划制度,以此规范林业资源的经营行为。例如要加强对林业砍伐的规划指导,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增加农民的收入。其次要建立公开、透明、高效的采伐审批机制。提高经营质量必须要赋予农民一定的经营自主权,因此政府部门要优化职能,为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提供便捷的服务。例如林业管理部门要依托互联网技术构建网络审批平台,以此提高办事效率。政府部门也要加强对林业经营的监督,构建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相结合的监督体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优化林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林业产业

提高林业经营质量必然要紧紧围绕市场需求,扩大特色优势:首先林业经营主体必须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林业经营结构。新型经营主体要利用大数据等平台对市场需求进行分析,种植市场需求的林业资源。例如针对核桃产品需求量大的特点,可以大力经营核桃林业资源,以此增加市场附加值。其次要依托特色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例如针对林业资源丰富等特点,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可以发展休闲旅游产业,以此增加农民收入。

(三)大力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提高专业人才技能

我国要大力发展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实现林业资源的产业化生产。林业产业化生产是提升市场附加值的重要举措,因此林业主管部门要强化对林业主体的监管,大力推进林业经营样板基地等。同时还要大力推行人才强林战略,推进森林经营和森林培育等学科建设,加强对林业经营主体的技能培训,尤其是要提高林业执法队伍的素质,加强科学技术的推广力度。

(四)加强基础建设,提升经营能力

各级政府要将林区特别是国有林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同级政府建设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推进林区道路建设,大幅度提高林区道路网密度,改善林区生产条件,降低森林经营成本。加大经营机械设备推广使用的支持力度,推进便携式森林抚育设备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逐步提高生产机械化水平。另外还要大力宣传报道森林经营典型经验、成功做法,以榜样激励带动森林经营。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提高林区经营主体的防火意识,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五)落实分类经营管理模式

将分类经营管理理念与林业经营管理进行融合,可以有效避免出现林业资源过度开发情况。分类经营管理模式主要是结合林业资源功能方面的差异性,以及经营目标存在的差异性,科学统筹规划,使林业经营管理可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种经营模式能提升林业资源的应用效率,林业资源在应用过程中不仅可以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创造良好的生态效益。

具体而言,就是将林业资源根据功能差异进行划分,将整体划分成生态与经济两部分,生态部分负责创造生态效益,经济部分负责创造经济效益。林区的划分可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同时也能使林区一些经营方式可以针对性地落实到位。林业资源开发过程中虽然要利用林业资源创造一定的经济财富,但是开发力度需要控制在林业资源自我修复能力范围内,“不要让最后一棵树木存活在室内。”

(六)注重林业工作人员的培训

林业工作人员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要注重其专业素质培训,同时也要注重其职业道德素质培训。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学习、学习会议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对不同岗位林业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进行审核,制定和落实绩效考核机制,对于综合素质不达标以及绩效不达标的工作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并且由先进员工进行帮扶,使林业经营管理工作队伍整体水平得到不断提升【2】。

结语:

为促进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协调发展,一定要科学合理地经营开发林业资源,才能有利于林区的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在经营林业时,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不仅做到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还要充分发展林区经济,推动技术革新,并创立系统的林业经营体系,营造一个协调与稳定发展的森林生态环境,为林业经营与森林生态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鼎,赵鹏武,翟洪波,周梅,张微,王梓璇.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对林业社会化服务需求问题综述[J].林业经济,2017,39(05):79-82.

[2]吴静,王昌海,侯一蕾,温亚利.不同林业经营模式的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04):13-20.

论文作者:朱凤杰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7

标签:;  ;  ;  ;  ;  ;  ;  ;  

新常态下提高林业经营质量的策略研究论文_朱凤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